标签:
杂谈 |
王学进:送环卫工人出国学习实乃政治噱头
如果此举正如宜宾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办负责人所说,主要是为了营造社会各界关心爱护环卫工人的一种良好氛围,则无可厚非;如果是为提高城市环境管理的水平,则不靠谱。
环卫工人当然需要学习,但未必要送他们去港澳和新加坡学习。他们毕竟是一线工人,职责是把大街扫干净,而不是学习人家先进的城市管理经验,因为那不是他们的职权范围。如两度成为幸运儿的曾蓉说起港澳考察所得:香港对于在公众场所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等行为,实施了定额罚款制度,环卫设备十分先进,就不是她所能决定的,那得由领导说了算。所以说,这样的考察并无多大实际意义。
这么说,我并不是贬低环卫工人的劳动。扫地看似简单,实则也是一门学问。“扫地也要扫出个样子来。”这是全国劳动模范、宁波市环卫工人徐辉的一句名言。可见,扫地的学问大着呢。就是这位徐辉,根据其扫地经验创作了小册子《扫地经》,里面收集了很多扫地方法。譬如,雨天扫地要用旧扫帚扫,因为雨天常常会有积水,用新扫帚阻力大,用旧扫帚阻力小;遇有风的天气,将扫成一小堆的垃圾推至止口边上,就不容易被风吹跑;冬天扫雪,主攻人多的地方;春秋时节树叶多,从人行道上往下扫……此类经验很多,当地环保部门将其称之为“徐式扫地法”。
老实说,真要论扫地功,新加坡的环卫工人未必及得上徐辉。单论扫地,窃以为宜宾市没必要送环卫工人去新加坡取经,还不如请徐辉去宜宾给全体环卫工人讲讲他的扫地经,或者人手一册给他们发一本《扫地经》。如存心想学习新加坡管理城市的经验,那干脆送官员去算了,何必这样遮遮掩掩呢。
不过,自今年8月《南方都市报》曝光了宜宾市常务副市长徐进自称“去过60多个国家”的消息引爆网络后,估计当地官员再不敢堂而皇之借考察洋经为名去国外观光旅游了。这才有了送环卫工人出国学习的新花招,以示出国机会人人均等,在宜宾,并非只有官员才有出国权利。当然,相比扫地的,当官的更有必要出国学习。而今是,在宜宾,连扫大街的都能一次二次出国考察,我做市长、副市长的考察60个国家又哪能算多呢?如此一来,就为今后宜宾的大小领导出国考察扫清了舆论障碍,大可以名正言顺、堂而皇之去西天取经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