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旧制度培养不出新公民

(2014-09-23 08:24:26)
标签:

旧制度

国民性

培养教育

分类: 杂谈

一早看到有人在新浪微博转发慕容雪村一段话:

“中国有一种人,没人为他说话,他忍;有人为他说话,他看着;为他争来权利了,他感谢命运:嘿,该我的就是我的;没争来权利,他扮演先知:早知道没用,折腾什么呀?为他说话的人被抓了,他就在一旁窃笑:活该,让他出风头!”我们周围这样的人比比皆是,这样的民族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近来我正在思考这个问题,于是就跟了一句: 人性如此,不赞成这种指责。还是把箭射向体制吧。

有博友不同意,在我后面质疑道: 并非一切可以归罪体制,劣质国民性也有解剖之必要!

我回复:  面对当下现实,还重弹劣质国民性老调,有为专制制度张目之嫌,望君三思。

这位博友从善如流,当即认同,说:  易转移,有道理,谢谢。

其实,我在这里并非出于被转移话题和目标的考虑。但觉得没有必要步步紧逼,也就打算就此罢了。

但另一位博友出来反驳:  刘先生的这条置疑感觉有点牵强,面对体制的庞大坚硬万恶之薮是该万箭齐发,面对人性的缺损,只有不置一词?

只好进一步阐释我的思考: 人性是脆弱的、可塑的,在强大坚硬、延续二千多年的专制政体下,人性变异已成为与专制制度同质性的存在。唯有制度转型,才可能让人性回归,重塑国民性。

专制环境下永远“培养”不出具现代契约精神和公共意识的公民。

在这种制度环境下,如果仍坚持改造什么劣质一国民性,什么加强道德教育,什么培养几有新人,如果有效果,那也是进一步强化了顺从听话的工具奴性。

 

博友回复:同意,只有打破专制的束缚才能生长出自由的花朵。但文化和价值认知的重构,一这道路太漫长了。

 

 我接着说:所以孟德斯鸠才说,“解放一个习惯于被奴役的民族,比奴役一个习惯于自由的民族更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