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家大事,在祀与戎”——远去的历史场景之三

(2010-09-29 18:35:48)
标签:

秋仲

玉泉山

楷体

祭祀

文化

分类: 散文

第一章:祭孔从头说根由

    2、“国家大事,在祀与戎”

《礼记·祭统》说:“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古时候,祭祀主要指的是由国家举行的重大祀典,其礼仪形式比民间的祭祀活动要讲究得多,规模和场面也大得多,态度也庄重得多。

“国家大事,在祀与戎”(《春秋左传.成公十三年》),祭祀竟然摆在了军事的前面。当时,君主在进行重大的政治活动之前,都要举行祭祀神灵的典礼。

在春秋战国时的儒家经典《周礼》中,其祭祀的对象,或称神祗系统已呈现为天神、地祗、人鬼的三大结构,形成了以天、地、人(先祖)为崇拜核心,同时组合有序地兼奉其他神祗――以日月星辰、司中司命、风师雨师、五祀五岳、山林川泽、四方百物为补充的相对稳固的祭祀制度。这套制度在汉代以后渐渐演变为国家祀典,并形成了完备的典章制度,成为官方所掌握的前后相继的历史传统。

在《礼记·祭统》里,体现礼制的各种具体典礼,被区分为吉、凶、军、嘉、宾五类,其中吉礼就是对天、地、人鬼的祭祀仪式。对这些天地人鬼等自然、人文神祗祭祀的场所——坛庙等建筑称为“礼制建筑”,比如天坛、地坛、社稷坛、太庙、孔庙等。

据《清史稿·礼志一》的罗列,属于吉礼的大祀、中祀、群祀共达70多项:

其中,大祀13项:正月上辛祈谷,孟夏常雩,冬至圜丘,皆祭昊天上帝;夏至方泽祭皇地祗;四孟享太庙,岁暮祫祭;春、秋二仲,上戊,祭社稷;上丁祭先师。

中祀12项:春分朝日,秋分夕月,孟春、岁除前一日祭太岁、月将,春仲祭先农,季祭先蚕,春、秋仲月祭历代帝王、关圣、文昌。

群祀53项:季夏祭火神,秋仲祭都城隍,季祭炮神。春冬仲月祭先医,春、秋仲月祭黑龙、白龙二潭暨各龙神,玉泉山、昆明湖河神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