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沦为抢劫犯,残忍冷酷少年是怎样炼成的
(2010-08-06 08:05:09)
标签:
抢劫犯白中杰家庭教育情感传承应试教育教育 |
分类: 教育 |
自马加爵杀同学案发后,近几年,人们不时地能见到残忍冷酷少年的身影,今年初,据2010年04月04日华商报报道:2010年3月27日上午10时左右,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云盖寺镇附近的一位村民在地里干活时,突然发现地里有衣物,上前一拉,却发现下面是一具腐烂的女尸。3月29日,警方最终把目标锁定在其不满15岁正在上初二的儿子文文 (化名)的身上。
2010年2月22日,内蒙乌拉特前旗发生一政法专业大学生杀父案。案发时,这个25岁的年轻人因索钱无望,产生了杀父的念头。就在其父发动汽车的瞬间,他从怀里抽出弯刀,朝父亲的脖子上划了一刀,又往脖子上连砍数刀。后又追上逃命的父亲,朝父亲的后背捅了几刀。此后,陷入疯狂的王利又将父亲的左手动脉割断,又将颈动脉砍断……直到父亲彻底没了动静,王利迅速向西南方向逃跑。
2010年1月2日凌晨2点,北京科技大学二年级学生赵秋瑞被同班同学兼密友段晓宇杀死在海淀区学院路的七天假日连锁酒店内。
2009年11月14日凌晨,吉林农业大学17号公寓413室发生杀人案件。吉林农业大学学生郭力维因觉得被害人赵研打呼噜影响其休息,曾将赵研晚上打呼噜视频传到校内网上,二人因此不和。被告人郭力维认为赵研多次对其进行辱骂,伤害了其自尊心,遂于2009年11月14日凌晨3时30分左右,用事先准备好的尖刀扎熟睡的被害人赵研胸部、背部数下,致使赵研因左胸部刺创致心脏破裂造成失血性休克死亡,郭力维因此被称作马加爵第二。
近年来,类似这样杀害自己亲人、同学的案件不断发生,凶手多为未成年人或刚走上社会的年轻人,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原因是他们走上犯罪之路,他们所表现出的残忍冷酷是怎么炼成的?
我看到许多人在对此进行思考,也找出了一些原因,比如金钱至上、人心不古、道德沦丧;比如官德失范、师表不存、虚伪谎言泛滥;比如贫富两极分化、弱势无助;比如我国政治生活里长期奉行的斗争哲学造成的隐患;比如独生子女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娇生惯养、宠爱溺爱、小皇帝心理;比如以强化国家屈辱民族仇恨为核心的片面的爱国主义教育,等等。
但我坚持认为,还有一个更为根本的原因,那就是我们的家庭出了问题!是我们的家庭教育走入了误区!
家是什么?冰心说:家是什么,我不知道,但烦闷———忧愁,都在此中融化消灭。
一位网友说的更好:家是每一砖每一石都是用爱砌出来的城堡, 家是以爱为圆心、一家人手牵手为半径走过的一个圆, 家是整个世界在下雪、走进其中却是春天的地方……
在《家庭教育的一个误区》一文中,我曾写道:“目前,家庭教育中最大的盲点是家庭失落了原有的内涵,比如亲情、温暖、孩子们最后的避风港等等,而成为了学校教育的延伸,家长变成了老师的助理,家庭教育成了应试教育这架狂奔马车上的一匹拉偏套的马,从而使家庭教育失去了应有的目标和方向。
在现实中,学校、老师与家长在管教孩子上,似乎已经形成了一种合谋、同盟的关系,这种同盟或曰合谋的形成,带来了两种令人不安的后果:
一是学校教育向家庭的延伸,家庭成为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迫使做父母的在某种程度上不得不转变自己原来在家庭里的角色,沦落为学校的雇员、老师的助理;
二是家长的权威向学校延伸,在师生关系中,听话、顺从成为规则,改变了学校应该有的民主、科学和人格平等的底色。”
看看我们的家庭,特别是面临中考和高考的家庭,还像个家庭吗!说的难听一点,孩子们成了囚犯,父母成了狱卒。孩子们甚至害怕回家,被剥夺了应该享受的正常的亲情和母爱。这不仅仅意味着最直接地导致了孩子们自主空间的压缩,更为严重的是彻底地破坏了人类健康情感的传承渠道。”
哪些人会走极端?对社会造成危害,形成社会破坏力量的是什么人?
是那些无家可归的人,是那些家破人亡的人,是那些不仅在社会上,而且在家庭里也感受不到温暖和关爱的人。
家庭是我们享受亲情和天伦之乐的地方,是人类最基础的情感传承的场所,是一个充满温情和爱心的地方,是一个最具人情味的地方。这才是家庭教育的起点。
因此,我要再一次呼吁:让我们的每个家庭都从应试教育的战车上解脱出来,回归到家庭本来的功能和意义上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