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远见的不连贯思考之七
刘亚伟
《楞严经》里有一段“七处征心”的公案,说我们一般人,只看得到别人,看不到自己;只看得到这边,看不到那边;只看得到外面,看不到里面;只看得到大地山河,看不到自己的内心;能看得到“有”,却看不到“空”。
一个视力正常的人可能是睁眼瞎,视力好不等于就一定能看得远;
一般来说,人们的视力离不开光线,然而有时候人们在黑暗中反而看得更远。
在现实生活中,“远见”总是会受到“短视”的挑战。
一个被欲望和物质、财富充满的时代是一个缺乏远见的时代。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个词里隐藏的智慧是:做到有远见,先要把挡在眼前的那片树叶子拿掉。获得远见在很多时候需要有舍弃眼前利益、个人利益。在长远利益、整体利益与眼前利益、个人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必须有勇气面对暂时的损失。
何谓远见?比如下棋,别人只能看到两步三步后的变化,而你能看到四步五步后的变化,这就是有远见;比如在真相和资讯被屏蔽的时代,在只有一种声音的时候,能保持必要的清醒和理智,保持对假象和谎言的警惕,就是一种远见。
60年前,正值战后经济复苏时期,人们都在充满信心地征服和利用自然,相信科学能够解决人类面临的所有问题时,美国人奥尔多•利奥波德在他的《沙乡年鉴》中提出“土地道德”这个概念,告诉我们,土地的伦理范畴包含土壤、水、植物和动物,以及大地上存在的一切;他提醒人们放弃征服者的角色,对每一个伦理范畴内的成员暗含平等和尊敬,把它们当成跟自己一样平等的分子;呼吁人们以谦恭和善良的姿态对待土地。
这已经不是利奥波德个人的远见,而是代表着人类的远见。
人们把自杀行为称作“寻短见”,其实,人类更为普遍的自杀行为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对自然资源没有限制的掠夺,对生态环境肆无忌惮的破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