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金河:我知道三鹿原奶是如何掺假的(转)

(2008-09-15 10:10:26)
标签:

三鹿

原奶

奶农

奶罐

李小六

大曹庄

财经

分类: 友情转载

博主注:今天早上,在朋友、资深记者李金河的博客里看到了下面这篇文章,可谓触目惊心,特转在此,以使更多同胞看到,帮助大家做出自己的抉择。

李金河:我知道三鹿原奶是如何掺假的

    9月12日,由卫生部牵头的联合调查组经调查认定,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受三聚氰胺污染的婴幼儿配方奶粉,能够导致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

    当天的媒体报道显示,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接诊因服用三鹿受污染奶粉导致肾结石的患儿200余人,其中北京25人、上海22人、南京20人、安徽至少18人、甘肃55人,1例死亡、湖南35人、河南27人……

    河北三鹿牛奶终于出事了!

    其实,这早就在我的意料之中。

    我之所以这样说,既非幸灾乐祸,也非“马后炮”,更非世外高人,而是早有预感的。

    记得2004年7月,国内发生了震惊中外的“阜阳劣质奶粉毒死儿童案”。该案余波未尽之时,我就与《消费日报》记者一同奔赴全国几大主要奶制品企业进行了长达两个月的明察暗访。暗访结果表明,不少品牌的牛奶都存在着程度不同的质量问题,令人担忧。当时,全国正提倡向日本学习——“每天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如果此时曝光,将会使相关企业损失惨重,不利于行业的发展。有关部门也是不会同意的。那时,尽管我的心里备受煎熬,但个人的力量毕竟是微弱的。我所能做的,就是让身边的亲朋好友从此不再喝奶罢了!

    今天,“三鹿”的问题出来了,我将当年写的“全国牛奶生产企业背后的隐秘”中有关“三鹿”的部分附在后面,让大家看看掺杂使假的牛奶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内容并未过时)。

奶农:疯狂造假使出浑身解数

    尽管此前对国内牛奶生产厂家掺杂使假之事略有耳闻,但此番记者以投资商的身份,深入三鹿原奶供应地之一的河北省宁晋县暗访的所见所闻,仍令记者感到触目惊心。

    在宁晋县大曹庄,记者暗访了十余户向三鹿提供原奶的奶农。

    在一位姓梁的奶农家,记者看到,储奶罐四周爬满了苍蝇,而罐内的鲜奶中漂浮着几只已然死去的苍蝇。该户女主人将挤奶桶里的鲜奶倒入储奶罐后,在挤奶桶中注入井水,用一支脏兮兮的刷子擦拭奶桶内壁后,将洗桶水全部倒入储奶罐中;而冲洗过挤奶器的水也一并倒进储奶罐。据这家主人介绍,在夏季,可往鲜奶中掺入10%的水;而冬季,可掺入20%的水。因为单卖纯奶并不挣钱,这样做只是挣点儿水钱而已。

    记者进入奶农张金海家时,张金海和他的儿子正在挤奶。张金海紧皱眉头说,家里的奶牛患了乳腺炎,奶质不是太好,产量也不高。记者问:那不是挣不到钱了?此刻,张金海的脸上才挤出了一丝笑容:可以通过“掺糊精+水”的方式增量。见记者感到疑惑,他进一步解释说,用一斤的糊精(添加剂)加入十二斤的水,搅拌均匀后倒入鲜奶中,因比重合适,检测时是看不出来的。记者事先了解到,一般情况下,奶户每天要挤三次奶,然后分两次或三次送到附近的收奶站,以保证奶质新鲜。但张金海告诉记者,他每天只送一次奶。问起缘由,一是每天所产的奶量少,二是他送奶的奶站距家较远,不划算。问起如何保存鲜奶,他指了指院中的一口井。记者向井中探头望去,只见井中有一个未盖盖的储奶罐,一半深入水中,一半浮在水面。记者担心如此保存是否会使鲜奶变质,张金海坦言:即使鲜奶有些变质也无妨,可以加入一些碱面进行中和,保证收奶站查不出来,况且收奶站自己也加。谈话间,记者无意中发现,张金海身后的地上,有一盆他儿子刚刚挤完的鲜奶,而一支小猫正贪婪地吸吮着。对此,张金海似乎见怪不怪,待小猫喝得快饱了的时候,他俯身端起那盆奶,倒入储奶罐中。望着这一幕,记者不禁有些目瞪口呆。

    暗访途中,一位名叫李小六的奶农,听说我们想养牛,非让我们去他家坐坐。记者驱车赶到他家时,骑着自行车的李小六仍然在路上。在李小六家对面的小商店前,记者一边等着李小六,一边和店主攀谈起来。当店主得知记者想与李小六合作养奶牛,又怕赚不到钱时,他表示:没问题!李小六掺假的水平在当地尽人皆知,保准让你赔不了。据他讲,李小六往奶站送奶时,裤兜里常常装着两个瓶子,一个瓶子装的是碱面,一个瓶子装的是醋。如果奶因质量太差,被拒收,他会掺进一些碱面;如果还是不过关,再加入一些醋。这个奶站不收,到别的奶站也会收下,肯定不会再运回家。自称已有30多年养牛历史的李小六见到记者后,也是大夸其口,表明如果与他合作,保证不会赔本儿。据他说,夏季往鲜奶里掺水,冬季往鲜奶里掺牛尿、牛粪是常事儿。掺牛尿、牛粪后经搅拌会使牛奶更浓、更香。经过奶厂现代化的设备过滤后是看不出来的。他还神秘地介绍,如果掺水过多,可以加入一些脂肪粉,保证检测时指标合格。在记者欲起身离去时,他还特意给记者包了两个小袋,一袋装的是脂肪粉,一袋装的是糊精。记者发现,这两种添加剂均为“三无”产品,无正规包装。问起这两种产品出自何处,李小六含糊其辞。

    据记者调查,宁晋县及周边地区奶农所提供的原奶,绝大部分都流入了三鹿总公司及下属分公司。

奶站:公然掺假  无视规范操作

    如果说奶农们因利益熏心而疯狂造假,那么,连结着厂家与奶农的收奶站自身也如法炮制,就令人难以理解了。

    记者在大曹庄、榆树庄及附近乡、村的几家收奶站暗访时发现,各奶站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

在大曹庄的一家奶站,记者看到墙角堆放着一大袋天津产的食用碱。收奶员解释说,为了防止鲜奶变酸,就要加入碱。当记者表示担心放碱是否会影响口味、影响质量时,收奶员说没事儿。他们多少年来一直就是这么干的。如果他们不加,厂家也会加的。

    在一旁等待交奶的几位奶农告诉记者,奶站不光加碱,也加水。常常是收完奶后,奶站的工作人员打开水龙头,一放就是半个小时。至于又往里面放了什么,记者就不得而知了。

    记者暗访的几家奶站还存在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忽视卫生。房间脏乱不堪,地面污水横流;收奶员既没有穿工作服,也没有戴帽子。

    一家奶站用于过滤奶液的纱布上遍布了众多的苍蝇、杂质。记者在此观察了两个多小时,却迟迟不见清洗、更换。

    一家奶站的收奶员在为每桶奶取样时,都用嘴先尝一口,然后把剩余的奶又重新倒回奶罐。天晓得她是否有健康证明,是否有传染病。

    其它几家奶站的收奶员虽说不用嘴尝(收奶员的解释是嫌脏),但她们有一个相同的动作,就是将手伸进奶桶搅拌,看是否有杂质。而记者看到,没有一个收奶员佩带卫生的薄膜手套。双手一会儿摸摸这儿,一会儿摸摸那儿,鲜奶俨然成了她们随时可用的洗手液。

    记者走过的几处养牛小区,卫生状况更是差到了极点。特别是位于大曹庄的一处养牛小区,偌大的院子内,除了牛粪就是烂泥,如果不是穿着胶鞋,根本无法插脚,而且难闻的气味令记者有行将窒息的感觉。记者为了看个究竟,只能踩着围墙上转了一圈。即使这样,裤腿上、皮鞋边还是溅上了斑斑污渍。记者无法想象,也不知道,那些浑身沾满了粪便与污泥、长期生活在这样恶劣、压抑环境中的奶牛们,身体到底能扛多久?出奶量是否会受到影响?

厂家:承认问题  声称个别现象

    据记者观察与了解,当地收的鲜奶质量比较好的送到了石家庄三鹿总公司,用于生产液态奶;而含有抗生素的奶和变质奶则送到了宁晋三鹿公司,用于制作奶粉。

    记者在与三鹿总公司几位高层领导交换意见时,他们承认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但称记者所看到的只是个别现象。而对于记者描述的奶农、奶站造假招数,董事长田文华女士则表示是第一次听说。她告诉记者,该公司进奶是很严格的,每天都会倒掉很多不合格的奶;也有的不合格奶根本不收,并且倒进食用色素,以防再次充数。而记者有证据显示,很多问题奶厂家是收了的。对于记者提出的劣质原奶能否生产奶粉的质疑,三鹿领导表示,制作奶粉的牛奶要求相对要低些,只要经过高温消毒、技术处理,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对此答复,有媒体同行还是充满疑虑,他打比方说,一盘炸过的苍蝇也可能是无菌的,但有谁会吃?存在诸多问题的奶原料是充满变数的,没有好的原奶是不可能生产出好的奶产品的。对此,三鹿领导不置可否。交谈之中,三鹿领导力陈公司如何加大资金投入,提高科技检测能力。并诉说了打假的艰辛与困难。另外,还特别申明,三鹿不是掺杂使假的始作俑者,全国的奶品行业都存在着掺假的现象。如果媒体仅把三鹿掺假的现象予以曝光是有失公允的,要曝光就要把全国其他的厂家一起曝。

    记者以为,由原河北石家庄的区办企业一跃成为全国知名企业的三鹿,自有其自豪的资本和成功的奥秘,但是,绝不可就此沾沾自喜,“老虎屁股摸不得”。而自身出现问题,却要东拉西拽,将自己向低标准看齐,甚至等同于那些江湖骗子的想法显然是愚蠢的。在必须正视自身不足的同时,还应尽快地寻求更加有效的解决途径,以使自身提高抵御外来危害的能力。在为自己牟取最大利益之时,必须牢牢铭记:广大百姓的健康就是企业生命,并努力追求之。惟有如此,企业才会有勃勃的生命力,才会走得长远;也惟有如此,才会拥有广大的消费者,并最终“傲视群雄 ”,立于不败之地。其他任何玩花弄虚的做法都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2004年9月

此文原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7fa6270100aoh5.html#cmt_88778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