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刘亚伟-
刘亚伟-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185
  • 关注人气:14,01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蔡世连:简评《中华民族精神颂》

(2007-05-29 22:26:53)
标签:

中华民族精神颂

《千字文》

《三字经》

蔡世连

分类: 教育

颂民族精神,开现代新篇

                                                  ——简评〈中华民族精神颂〉

                                                                              蔡世连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民族精神,炜炜煌煌,它是我们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资源,是维系民族团结的坚强纽带,是实现群体认同的重要标识。

    当今世界,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全球化的步伐日益加快。但全球化绝不是一体化、单一化,更不是对不同民族文化个性的消灭或取代,而应是各民族文化的更为自由健康的交流和对话,不同的民族精神的互相启示和照亮。因此,伴随全球化而来的正是对不同的民族文化的尊重和保护,重识和重建。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上,由山东省文明办领衔、由刘亚伟、张力两位学者执笔编写的《中华民族精神颂》近年付梓,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

    重视对民族文化传统的发掘、整理、继承、弘扬,这本身就是我们民族的光荣传统,因此,在我国的文化典籍中就出现了一些普及文化知识、强化文化认同,且适应青少年教育需要的读物,如《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幼学琼林》等。这些读物大多采用了韵文或歌谣的形式,易读、易记、易吟、易唱,言简意赅,生动活泼,所以流传至今,仍是青少年教育的好教材。《中华民族精神颂》也是采用的四言歌谣的形式,这明显是对《三字经》、《千字文》等经典读物的继承。但由于它面对的是现代读者和现代文化语境的压力,需要站在新的时代高度进行书写,因此它同时也是对《三字经》《千字文》的挑战和超越,是一种新的创造。这种挑战、超越和创造起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题集中,既博且精

    《三字经》、《千字文》一般被人誉为知识小百科,但与这种“博”相伴的则是它们的“杂”和“浅”。以《三字经》为例,它确实是儿童发蒙的好读物,其编写目的在于劝学、传道以及介绍一些历史文化的入门知识,诸如三纲、五常、六艺、七情、八音等等都有所介绍,但也都是说到为止。《千字文》因以识字习书为主,其驳杂更不必说,读者要想从中寻找一些专题性知识或某种超出常识的见解是很难的。《中华民族精神颂》也可以说是一本历史文化知识的小百科,它以历史为经,以人物为纬,洋洋洒洒,一路写来,介绍了一百多个历史人物以及与他们相关的故事,博则博矣,然而又万变不离其宗,始终不离阐发、颂扬民族精神这个主旨,既专精、又广博。这种以歌谣形式普及某种专题知识的文体,笔者尚不多见,其开创之功是很可贵的。

    二、见深识广,取精用宏

    《中华民族精神颂》谈论的话题无疑就是中华民族精神,但由于这个话题太大、太玄,历来是见仁见智,聚讼纷纭。再说,一谈民族精神就有精华与糟粕之分,何谓精华,何为糟粕,更是人言人殊。这就需要胆识。正是在这方面,读者可以掂出这本小书的分量。对于何谓民族精神,编者绝不为几个坚硬干巴的教条所拘囿,而是坚持形象大于思想的原则,让活生生的事实说话。正是从这一百多个历史人物的感人至深的故事中,读者看到了我们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比如可以从夸父逐日、愚公移山、大禹治水的故事中看到我们民族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顽强拚搏、生生不息的生命韧性和智慧;可以从李离主刑、曾子杀猪、孟母三迁的故事中看到我们民族追求至真至善至美、渴望社会公正、公平的意志和决心;可以从孔、老、庄、墨的故事中看到我们民族苦苦追寻和坚守的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原则和方法;从廉颇负荆、孔融让梨、苏武牧羊的故事中看到我们民族那种既能守定自我又能超越自我的人格和操守。如此等等。

    至于何为精华何为糟粕,编者也自有认定的标准和原则。与《三字经》、《千字文》这样一些传统文本相比,《中华民族精神颂》淘洗尽了为旧时代文本所津津乐道的三纲五常、忠孝节义之类与封建的君主专制相连的一些伦理原则、价值规范。除了三皇、五帝、尧、舜、禹、汤可以作为民族文化原型的历史人物外,至于为旧文本以及某些政治家们所喜欢称道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也一概缺如。这也恐怕不是出于无心,而是缘自有意。这意,我以为就是尽力发掘我们民族精神中那些既代表了民族文化个性又具有普世性价值的智慧和情感、理想和原则。也许正因如此,为旧文本所遮蔽的老庄墨商以及那些官职不高的科学家都成了民族精神或一方面的代表。这也可能正与现代社会所追求的民主、科学等理念息息相关。而这正体现出编者的胆识。

    三、语言精练、雅俗适中

    以四言歌谣的形式编写弘扬民族精神的普及性读物,在语言上遭遇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它既要简洁凝练、内涵丰富,又要生动流畅、雅俗共赏。在以文言为主的时代编写的〈三字经〉〈千字文〉之类,尚且有不少为人诟病之处,如因苟简而造成的晦涩,诸如“绮加汉惠,说感武丁”“恬笔伦纸,钧巧任钓”之类,如果不加详细说明,就很难让人知道说的什么。至于以现代白话为主要语言形式、以双音词作为基本语义单位的时代,要用四字或八字把一个完整的意思表达清楚已属不易,何况还要生动流畅、雅俗共赏呢。但我以为编者以他们丰富的学养和训练有素的表达才能,克服了上述困难,给人们提供了一篇一气呵成、气韵生动的美文。这里的经验也有普遍性的借鉴价值。如“相如让道,大局为重;知错即改,廉颇负荆”“冲之疑古,新编明历,推算圆周,世称祖率”这样的句子和段落,既借用了已经家喻户晓的成语典故,也采用了现代句法,都是异常精练、堪称典范的。

    弘扬民族精神,创建新的文化,这是一个长期而神圣的任务,我希望〈中华民族精神颂〉这样的读物越编越好,造福万世。

 

   中华民族精神颂》刘亚伟、张力编著 

    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定价12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