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话记时
从过了元旦就说春节、春节,说着说着,春节就到眼前了。
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立春、元宵、清明、端午、夏至、七夕、中秋、重阳、腊八、祭灶等等,在这些节日中,春节无疑是地位最重要、形式最繁复的一个。不仅如此,春节所包括的文化内涵也是最丰富的,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下来的生活观念和价值体系,在春节的各项活动和习俗中几乎都有体现。
传统节日其实是一种特殊的记时方法,在中国人旧时的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它表达的是一种时序,或曰时序的中国表达方式。
中国人传统的记时方法,除了年月日,还另有一套记时体系,这就是天干地支纪年,再辅以二十四节气分岁。比之年月日的记时法,这种记时法更合乎生活在农业社会里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活动方式。藉着节气,我们看到了一年中的一条形象的时间之链,人们生活在这条时间之链上,生活在节气中。
我们不妨闭上眼睛,打开想象的天窗,试着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在古代生活的情景。先人们顺应自然的时序,一代又一代地生存在我们脚底下这块古老的大地上,冬去春来,秋至暑往,气候有秩序地循环到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稳定和保障,在树木荒草庄稼一次次的兴衰荣枯中,人们感叹着自然的恩赐和造化,体味着生命的滋味,他们懂得了一切已生的都终将死去,一切死去的又将会重生,在大自然方生方死的大循环中,他们的使命是传承和通过。
《说文.竹部》曰:“节,竹约也。”他们看到竹节把竹竿分为前后两段,于是,他们在以天干配地支,以六十年一个花甲,来记录人们生命的一个自然周期的同时,又仿造竹节与竹竿的关系,创造了二十四节气,将草木荣枯的一个自然周期分为二十四节。节气犹如农事活动的流程表,所以节气又被称为节令,一系列的节令构成了中国农民的实体和存在。每到一个节气,人们都举行一个特定的仪式,加深人们对这个节气的记忆。在岁月的流逝和经历记忆的传承中,又不断深化和丰富着每个节气的内容。因此,我觉得节气不仅是我们的祖先对时间的一种表达方式,更是一种对时间的感知方式、把握方式。
比起年月日的比较机械的记时法,我觉得天干地支辅之以二十四节气的记时法,更富有人情味,也更富有诗意。
春雨驚春清穀天,
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节令如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