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刘亚伟-
刘亚伟-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185
  • 关注人气:14,01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不想成“废物”——《倾听孩子》系列之二

(2006-11-05 15:25:58)
分类: 教育

  班上的同学都叫我废物,我真的是个废物吗?

  说起来,也不能怪同学们,只能怪我自己什么也不会干。每逢轮到我们小组做值日打扫卫生,是我最难受的时候,让我擦玻璃我擦不干净,让我用拖把拖地我不知道拧干水,让我扫地我连怎么拿笤帚都得别人现教。我们组本来有6个同学,可是同学们说我们组是5个半人。

  今天妈妈身体不好,没有起床给我洗脸,到了学校老师问我:今天你没洗脸?我才想起洗脸这回事来,只好对老师说:妈妈病了,没起床。老师一脸的愕然,说:啊,你这么大了,还要妈妈给你洗脸?

  面对老师的惊讶,我能说什么?只能把头低下去。

  我真感到羞耻,我这样下去,将来还有什么用处呢?我是从什么时候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更小时候的事情我不记得了,只记得有一次我看见邻居家的小孩去幼儿园,我也要去,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不同意,说别人去幼儿园,那是因为家里没人,咱家里这么多人,哪能再让孩子去幼儿园呢?幼儿园一个老师要看十几二十个孩子,哪能照顾得过来。

    吃饭时,我要盛饭,爷爷奶奶四只手伸过来替我盛;我洗澡,外婆给我洗,外公就找出换洗衣服拿着等在一旁;我不喜欢吃蔬菜,妈妈就说,好,不吃,一会儿吃水果;削好了苹果,我不吃,要吃香蕉,爸爸就得赶快去街上买;连牙膏都给我挤在牙刷上,只差帮我刷牙了……

    今天老师专门找我谈了话,要求我回来对你们说,从现在开始,要给我自己动手的机会,干一些简单的家务,逐步养成一个好的生活习惯。

    我不想当一个废物,我要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妈妈,希望你们不要再娇惯我,同时希望你帮助、监督我。   (浙江杭州市某小学五年级学生)

 

家教聊天室
主持人
    娇惯和溺爱正在扼杀孩子们的生命活力,正在毁掉我们民族的未来。这种现象着实令人担忧。
教育心理学家
    是啊,学习成绩好,却能力低下,以至于连自己的生活都不能自理,这样的例子已经不是什么新闻。我看过一个报道,说有一个独生子,学习成绩从小学到大学一直很拔尖,在即将被保送去国外读博士的时候,他却因要离开母亲,无人照料他的生活而惊恐不安,结果不仅不能出国,还住进了医院。
教师:   
    我们不少家长对孩子的一切需求大包大揽,进行全方位服务,已经到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程度。每当到了放学时间,你看吧,在各个中小学校的校门口都有一群父母等在那里接孩子。
家长
    过去我们不知吃了多少苦,现在哪能让孩子再受罪。况且路上车多人多,就怕孩子路上不安全。家里就一个孩子,几个大人,家里没有多少活要干,况且孩子也干不了什么,只要孩子开心,认真学习就行了。
教师
    据说一群中国孩子去日本登山探险,在短短的几天里,有的家长一个晚上连打3次电话对孩子叮嘱,第二天早晨还打越洋电话叫醒。
教育心理学家
  家长们过于注重孩子的智育开发,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培养较高层次的一技之长,而忽视对孩子最简单的生存能力训练,结果培养出来的孩子如同温室中的花朵,经不了风雨。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子女固然由于父母方面的爱的不足而感受痛苦,可是,他们也会由于那种过分洋溢的伟大的感觉而腐化堕落。理智应当成为家庭教育中常备的节制器,否则孩子们就要在父母最好的动机下,养成了最坏的特点和行为了。”
主持人
    看来爱孩子,就要考虑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强化孩子的生存意识,锻炼孩子坚强的意志和实践能力,这才是家庭教育的目的所在。

 

作者备注

我做“倾听孩子系列”的想法,源于对当前少年儿童生存境况、精神状况稍作了解后的吃惊:孩子们的生存成长环境和精神状态真的不容乐观!这促使我开始关注图书、杂志和互联网上的有关家庭教育的文章和动态。

    我发现基本上是两种意见在争吵:得管!不能管!要管!不用管……

    而且这些争吵都是在大人之间进行的,所有的文章、研究和引进的外国的教育专著,也基本上是告诉父母如何去教育孩子的。很显然,有一种声音被忽略了——孩子们对此有什么意见呢?他们对父母有什么要求呢?在这件事上,最有发言权的应该是他们呀!

    孩子们并不是没有说出他们的意见,只要注意一下,就可以听到,孩子们早就用各种可能的形式,对家长和老师的一些做法说“不”了,但是大人们只顾自己争吵去了,而他们争吵的主体——孩子的声音却被淹没了、忘却了。

    是啊,为什么不听听孩子的意见呢?我觉得,作为教育者的老师和家长,首先应做的是倾听,通过倾听了解孩子:他们在想些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不同意见,苦恼着什么,最大的压力是什么,压力来自何处……

    家长从孩子那里也能学到不少东西!和孩子一样,老师和家长也都面临着一个继续成长的问题。把孩子当做“管”的对象——这种思维方法应该扭转了,父母和老师们应该从管教者的高台上走下来,从一种新的角度,用一种新的身份来和孩子相处。也许家长和老师都面临着一个身份的转化:从管理者到平等的对话者和倾听者,从教育者到引导者和欣赏者。

    这个系列里所引用的事例、观点,不少是我在阅读报纸、杂志、图书、网页时,从各种专著、专论中归纳、整理形成的,借以表达我的一些思考。借此机会,特向曾经直接或间接地对我有过帮助和教益的专著、专论的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刘亚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