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刘亚伟-
刘亚伟-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339
  • 关注人气:14,01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E时代的恋人絮语》写作说明

(2006-08-29 17:46:50)
标签:

片断

恋人絮语

迷宫

巴特

分类: 小说

在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有一本书曾风靡西方文坛,译成多种文字,成为罕见的畅销书。这本书的名字是《恋人絮语》,作者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 1915-1980),是继萨特之后法国知识界最具影响的怪杰,蒙田之后最具才华的散文家。

《恋人絮语》是一部无法用传统体裁来定义的奇书。这本书的产生过程是这样的:19751月,巴特在巴黎高师开了个讨论班,选择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作为讨论文本,对其中恋人的倾吐方式和絮语的载体探讨拆解。结果在这个讨论班上,不仅巴特把自己的情感轨迹和心路历程倾注出来,参加讨论班的才子情种们也都倾注了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最后形成了这本《恋人絮语》。

    巴特认为,传统的精心结构的首尾相顾、好事多磨的爱情故事,是“社会以一种异己的语言让恋人与社会妥协的方式”,现实中的爱情不可能构成故事,只能是一番感受、几段思绪、诸般情境,寄托在一片痴愚之中。

    距离罗兰·巴特写《恋人絮语》,时间刚刚过去30年,那时的恋人们大都健在,但是人们相识、交往和沟通的方式已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聊天室、即时聊天工具、Email、视频聊天、网恋、虚拟婚姻……等正在全面侵占和替代巴特时代恋人们的沟通和表达方式。

人类的情感世界本来就是一个迷宫,人的情感的随机性、不确定性,人性的不可把握性,使陷身其中的人们常常找不到自己所处的位置,迷失方向和时间。网络是一个更加扑朔迷离的更广阔的迷宫,E时代的恋人们陷身于双重的迷宫之中,这使得他们诉说和表达情感困惑和迷茫的“絮语”,在内容、情绪、节奏、语调、时空情景等方面,都具有了新鲜的活力和空前的变化。

这本书的写作,虽然依托了现实中一对中年男女的网恋故事,但是也将采取一种反恋爱故事或者说是碎拆习见的恋爱故事的结构,书中即使是片断情景的排列也不依从一般人说习惯理解的爱情发展顺序,来着力表现恋人的想象激情、困惑中的思索、迷茫中的探求,而不是故事或者给出“正确的”结论

书中的“我”将是一个复合体,是纯洁幻想的恋人与作者思考的结合,想象的激情与冷静的自制的统一,叙述主体也将是多元的、不确定的、无性别的、流动的、多声部的。

   

    我把现实中可能会存在的恋人们交往的情景片断大致列了一下,大约会有80多个小标题,每一个标题代表一个情爱的情景片断。

       我想在这里写自己的这本新书,计划每天写一个片断。之所以选择这种写作方式,是希望有兴趣的朋友加入进来,把你们自身以及更具代表性的体验写出来,接在你认为适合的情景片断后面。

     

        特别声明

        成书出版的时候,我会选择一些你连接上来的比较有意义的片断,连同你的署名,一起进入书中。这是我们之间的一个约定,在这里连接你的个人体验片断的朋友,将被视为同意了我们之间的这个约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