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片断恋人絮语迷宫巴特 |
分类: 小说 |
在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有一本书曾风靡西方文坛,译成多种文字,成为罕见的畅销书。这本书的名字是《恋人絮语》,作者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 1915-1980),是继萨特之后法国知识界最具影响的怪杰,蒙田之后最具才华的散文家。
《恋人絮语》是一部无法用传统体裁来定义的奇书。这本书的产生过程是这样的:1975年1月,巴特在巴黎高师开了个讨论班,选择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作为讨论文本,对其中恋人的倾吐方式和絮语的载体探讨拆解。结果在这个讨论班上,不仅巴特把自己的情感轨迹和心路历程倾注出来,参加讨论班的才子情种们也都倾注了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最后形成了这本《恋人絮语》。
人类的情感世界本来就是一个迷宫,人的情感的随机性、不确定性,人性的不可把握性,使陷身其中的人们常常找不到自己所处的位置,迷失方向和时间。网络是一个更加扑朔迷离的更广阔的迷宫,E时代的恋人们陷身于双重的迷宫之中,这使得他们诉说和表达情感困惑和迷茫的“絮语”,在内容、情绪、节奏、语调、时空情景等方面,都具有了新鲜的活力和空前的变化。
这本书的写作,虽然依托了现实中一对中年男女的网恋故事,但是也将采取一种反恋爱故事或者说是碎拆习见的恋爱故事的结构,书中即使是片断情景的排列也不依从一般人说习惯理解的爱情发展顺序,来着力表现恋人的想象激情、困惑中的思索、迷茫中的探求,而不是故事或者给出“正确的”结论。
书中的“我”将是一个复合体,是纯洁幻想的恋人与作者思考的结合,想象的激情与冷静的自制的统一,叙述主体也将是多元的、不确定的、无性别的、流动的、多声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