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面具图腾崇拜狩猎文化现象刘亚伟朝里 |
分类: 杂谈 |
新华书店降半价销售图书,我趁机买了一些平时想买舍不得买的书,其中有一本《中国民间面具》,是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的版本,作者顾朴光,是贵州民族学院历史系教授、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所的所长。书中文字很少,收录了贵州、广西、四川、云南、湖南、湖北、江西、福建、海南、浙江、安徽、河北、山西、吉林、甘肃、青海、内蒙古以及西藏等18个省区的民间面具267幅,基本是一本图集。原价97元,我仅花了48元5角就把此书据为己有了,呵呵,真的是物有所值。
我最早接触面具,是上小学的时候,学校组织一些庆祝活动时,有一项节目是扭秧歌,腰里扎上红绸子,头上戴一个大头胖娃娃的面具,踩着锣鼓的节奏,在大街上一路扭过去,很惹人注意。
据顾朴光先生在书中介绍说:面具是一种世界性的古老的文化现象,渊源于原始先民的狩猎活动、部落战争、图腾崇拜和巫术仪式。
如果是这样,那么面具在产生之初,应该是在人类社会中占主流地位的文化现象,因为在那时,无论是狩猎、部落间作战,还是图腾崇拜和巫术,都是部落的上层人物掌握的。不像现在这样,仅仅是一种流落在偏远民间的远古文化遗存了。
作为面具,一定具备两面,一面朝里,一面朝外,朝里和朝外功能不同,朝外的一面是假面部分,有兽形,也有人形,这应该是面具的主要功能——强化面具所表现或象征的内容。朝里的一面是面具相对于人脸的部分,其功能大概是遮掩。
比如先民们在狩猎或者战争时戴上面具,所强化的是面目的狰狞,用于威吓或者驱赶猛兽、敌人,所遮掩的是自身的恐惧和弱小。
初民们的图腾崇拜主要是各种祭祀活动,面具在这里的作用大概是两个方面,一是装扮成神的模样,来接受来自凡间的顶礼膜拜,一是扮作各种牺牲,舞之蹈之以悦神。面具在这里就演化为想象与现实、彼岸与此岸的中介,或者看作是两个世界的隔断,这里强化的是人们的观念或想象,并企图以此来影响和引领人们的精神,遮掩的是世俗世界的荒谬和平庸。
一个小小的面具,也许承载着后来被演化或细化的许多观念、学问和精神现象的萌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