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雪域高原八千里之一:飞向高原(图)

(2006-05-22 22:24:19)
标签:

波音757

城市的星空

屋脊

机舱

王刚

西藏

分类: 游记

    电影《孔繁森》中有一首歌,叫做《走进西藏》,里边有这样几句歌词:走进西藏,也许会发现理想;走进西藏,也许能看见天堂……

    我是1997年走进西藏的。了解西藏可以有很多方式,从书本上,从电影里,从流传到内地的西藏艺术和西藏文物中……1999年3月,北京举办了一个《雪域明珠——中国西藏文化展》,报道说观众云集,那也是了解西藏的一种方式。

    但是你要真正了解西藏,还是要走进去。走没走进去,那是大不一样的。譬如在内地,如果有人问你,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你大概会说:空气、水、粮食。但这更多的是知识,不全是经验。在内地,是没有人会真正担心空气缺乏的,因为人们只有渴和饿的体验。只有走进西藏,你才会知道,人类生存须臾不可缺少的只有空气。

    1997 年,应西藏某局的邀请,我和我的同事小郭进藏采访,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个多月,仿佛走过漫长的历程。在人生的长河中,这一段经历永不会忘却。

    下面就是那次采访回来写的系列随笔。

 

 

雪域高原八千里之一:飞向高原(图)

 

一、飞向西藏

 

波音757尖利地啸叫着,在跑道上急速地滑行一段之后,机头微微向上一扬,就脱离了地面,向空中爬去。转眼间就升在地面的一切物体之上,楼群、树木、农田和工厂的烟囱都迅速变小。接着,这铁鸟的巨翅微微抖动着向一侧倾斜,飞机在空中转了一个大弯,然后对准正西方向平稳地飞去。

这是1997年6月22日上午6时50分,我从成都双流机场起飞,飞向拉萨,飞向那片我向往已久的神秘的雪域高原。

根据拟定的采访路线,我的足迹将遍及日喀则、阿里、那曲、山南等四个地区,其中的阿里地区,被称作是世界屋脊的屋脊,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在医学上被视作“生命的禁区”。四月,我决定去西藏采访后,就不断听到朋友和同事们善意的劝告和提醒。“你又不是年轻人了,能行吗?”“你这身体,到拉萨嘛,还可以,去阿里,一定要慎重。”

 也有人建议:

“到拉萨后,不要急于活动,一定要先躺三天。”

“公主坟海军总医院有高压氧舱,最好出发前先去做一次。”

“到了西藏千万莫喝酒哟!”

马军从西藏打电话来,嘱咐:“要带上墨镜,带上遮阳帽,带上相机,要多带胶卷”。又宽慰:“咱们一路带上氧气,带上‘红景天’口服液,包你没事。”

    说实话,对去西藏,我也并非那么自信。我自幼患慢性支气管炎,遇冷很容易发作,我不知道这病对去西藏有没有妨碍。问医生,医生也含糊其辞。再有,一年中我总免不了几次感冒,而在西藏万万感冒不得,据说在那里只要一得感冒就得进医院打吊针,如果治疗不及时,就会肺气肿死人(这话似乎有点耸人听闻,但后来在神山脚下,这种说法得到了印证)。

再说,当过去真的成了往事,来日无多,为什么我还要四处奔走,我要找寻什么?我难道还不该静下来,回家去给妻子做一桌好吃的菜,给女儿检查一下作业吗?

然而,这对于我是一次难得的机遇,正所谓“出国容易进藏难”。工作的繁忙、生存的重负、现实的利害算计,已使我的感觉麻木迟钝,内心的那片天空也如城市的星空一样,被污染的空气弥漫着,难得看到星光的闪烁了。我早就渴望着到一个远离城市喧闹,有白云蓝天的地方,去修整一个自己,享受一下自由的风、纯净的天和清新的空气。……

“看啊,雪山。”

机舱内不知谁的一声轻呼,打断了我的沉思。

扭头向舷窗外看去。窗外阳光灿烂,在宽大的机翼下,莽莽苍苍的一座座雪峰冰川在云海中时隐时现,闪着熠熠银光。根据出发前读熟的西藏地图,我知道这时飞机正飞翔于横断山脉的上空。

西藏多山,有山的海洋之称。西藏的几道大山脉,诸如耸峙在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横亘在中部的冈底斯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高卧在西部的昆仑山脉,都是东西走向,唯有这横断山脉,直南正北,像一道高墙,竖在川藏之间。

我忙不迭地拿出相机,“咔嚓咔嚓地”抢拍下这难得看到的壮丽景观。用变焦镜头拍了,再换长焦镜头。

这次出行,是准备得最充分的一次。光相机我就带了两部,还有采访用微型录音机、磁带、电池,有关西藏的书和资料好几本。在生活用品方面,除了夏季衣物,还带上了只有北京深秋季节才穿得着的羊毛衫和羊毛背心,以及三层保暖内衣。还有防治感冒、支气管炎、外伤的各种药物。各种东西满满地塞满了一大箱。

飞机平稳地飞行着。空中小姐微笑着送来饮料,又送来早点。

飞行这条航线的都是一色的波音757,这是目前国内最好的机型,驾驶者也都是素质最好的飞行员。所以虽然是飞行在一条情况很复杂的航线上,乘客的神色都很安然。

我是头天从北京飞到成都的。接待我们这次采访活动的西藏某局在成都有个办事处,专门负责进藏人和物的迎送中转。负责接待我们的王刚,原籍陕西,在西藏工作了20多年,两年前才调到“成办”,现在已然满口地道的四川话了。

“我的牙都扔在西藏了。”他说着,像变戏法似的把上下两排假牙飞快地取下来,在我们眼前晃了一下,又飞快地填回去。

西藏水硬,他刚40来岁,满口的牙已全部掉光了,胆也割掉了。

后来我们知道,像王刚这种情况,在西藏并不鲜见。

机舱里又响起乘务员小姐的声音:“乘客们请注意,再过20分钟,我们这架飞机将在拉萨贡嘎机场降落,请大家系好安全带,拉萨的地面温度是摄氏19度。”

飞机冲出云层,缓缓降低高度。

从飞机上向下看,只见一座座山环环相抱,在山与山之间的谷地中,有细细的亮晶晶的水流,三三两两的藏民房屋沿水流的边上撒开,一块块绿色断断续续地铺展着。那是雅鲁藏布(“藏布”在藏语中是“大河”的意思)和她的河谷。

    我就要踏上这片神秘的土地了。

 

雪域高原八千里之一:飞向高原(图)

                     (图为作者在藏区采访途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