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精神在这里激荡
—— 读刘彭芝自传《人生为一大事来》
有谁听说过,中学也能像大学那样为学生开选修课?而且一开就是120多种,学生可以上网选课,极为便利。
有谁听说过,一所中学除了开设英语口语、英语写作、英美文学欣赏、英语演讲和辩论等语言课程之外,还开英语舞蹈剧、音乐欣赏、影视欣赏、英式橄榄球、英语数学、英语生物、英语物理、英语历史、英语地理等十多门学科英语课程?
有谁听说过,在已经根据学生能力分层编班、因材施教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按照学生学科成绩分层教学,不改变班级建制,让学生自愿选择适合自己接受能力的层次,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实现“跳一跳,够得着”。
有谁听说过,一所中学不仅拥有各类设备先进的学科实验室、多媒体视听教室、新动力英语教室、远程教室、汽车模拟实验室、平面设计室,还有一流的虚拟科学实验室、电子实验室、学生网络自主实验室?
有谁听说过,一所中学竟拥有博士和博士后人才16人?
有谁听说过,一所中学竟然能够鼓励和创造条件让学生直接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
……
也许有人会问:有这样的中学存在吗?不会是幻想吧?也许有人还会说:即便有的话,那也肯定是在西方发达国家。
然而这并不是幻想,是确确实实的存在;这样的中学就在我们中国,她的名字就叫人大附中。有一本书,名叫《人生为一大事来》,讲的就是这所学校的情况。说实话,我在看到这本书之前,也不知道国内竟有这样高水平的中学。
这本书的作者叫刘彭芝,是这所中学的现任校长,书中写的是她在这所中学当老师、特别是当校长以来,亲身经历的一些很具体的事情。这些事情是一所中学的日常工作,也是每一位校长都有可能碰到的。但是就是这些具体、常见的事情,在人大附中、在刘彭芝身上呈现出了全新的意义,闪烁出了不同寻常的耀眼的光辉。
由于是作者自己所经所历、所思所想、所作所为,一路写来驾轻就熟,娓娓而谈,不回避矛盾,也不说教,叙述得诚恳、流畅、亲切、自然。
阅读中我们知道,人大附中走到今天,也并非一帆风顺,也有矛盾和冲突,比如1997年7月,刚被任命为人大附中校长的刘彭芝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提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创世界名校”的奋斗目标时,并没有赢得热烈的掌声,有的教师认为这个目标“太狂妄了”,“太不现实”,更多的是疑惑。再比如整治原来家属区、生活区和教学区混在一起的校园时,刘彭芝甚至嗅到了血腥味;学校财务制度的改革由于触动了一些人的利益,校园里一些展板上刘彭芝的照片被人用刀子划破了眼睛和脸,家里的防盗门被人用胶水封住;2000年校庆前夕刘彭芝甚至收到了一封恐吓信,信中扬言要杀死她。刘彭芝没有退却!几年过去了,人大附中风气大变,谈起这些,刘彭芝认为:做大事者,需有大德。她要求自己做到“怀里抱着天”。
这本书告诉我们,在这个伟大的变革时代,办好一所学校,当好一个校长,要有全球化的眼光,要有新的知识结构,要有现代管理者的胸襟、胆识、魄力和智慧,更要学会如何把传统的民族精神与现代化的办学理念融会贯通。
2004年元月15日,人大附中专为在校园里默默无闻的工人们召开表彰大会,刘彭芝讲道:“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也会离人大附中而去,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到那时校园依旧,物是人非,但是有一种东西是永远不会离去的,那就是——心里燃烧的对理想、对事业的激情,这是人大附中的根本,这是人大附中的灵魂。”
读这本书,你无法不被感奋,无法不被激动,无法不被点燃。你会听到生命成长的声音,你会感到有一种理想的光辉在书中闪耀,有一种精神在人大附中平静的校园里激荡。你随意翻开这本书的任何一页,都会感受的这种理想、信念和激情。对这种精神我一时想不出如何概括,但是它的强劲、深沉和持久,使人想到夸父逐日的身影,想起精卫填海的信念,想到女娲补天的情怀,想到神农尝百草和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返的精神,想到周公吐脯天下归心的故事,想到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执著……中华民族精神在这里找到了发扬和光大的空间。
好久没有这种读书的奇妙体验了,读这本书的过程,是一次血液的加温,是一次精神的净化,是一次情感的升华,是自尊、希望和信心的重建。你甚至会发现,这种精神已渐渐地充溢在你的身上,在你的胸中激荡。
读着读着,你还会发现有一些闪烁着人生智慧的句子不时地跳到你的眼前:
“一个学校绝对不能藏龙卧虎,是龙就得让它腾,是虎就得让它跃,龙藏着虎卧着,就是最大的浪费。”
“校长的激情可以感染教师,教师的激情可以感染学生,校长、教师、学生的激情汇合,我们的校园才能充满浩然正气、蓬勃朝气、昂扬锐气。”
“我一天要扮演好几种角色,心情也要阴转晴、晴转阴好几次。但万变之中有不变,不变的是我对学生的态度。孩子的天永远应该是晴朗的天。一个教育工作者,无论碰到什么样的事,无论当时处于什么样的心情,遇到学生时都应该一片平和,让学生如沐春风。”
……
这部书谈的都是教育上的事,是当老师当校长的事,但由于是从个人角度进入的,是结合个人的情感、个人的经历叙述的,所以很容易超越了教学活动专业领域的局限,上升到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生感悟、人性体认、人生智慧和人格力量。
“人生为一大事来”,一个人,生当如此!
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像刘彭芝这样去对待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持之以恒地做下去,任何一行,任何一种工作,都可以成为我们人生之大事。关键在于坚持下去不放弃的信念,在于争取一流的决心和意志,在于我们内心充满着理想的激情,有了这些,我们就会感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看似普通,实则不凡,看似琐细,实则伟大。
2005-3-4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