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海子《死亡之诗》(之二:采摘葵花)
(2013-03-15 11:35:12)
标签:
纪念海子诗歌鉴赏文化死亡之死(二)自杀的过程 |
分类: 冲浪诗评 |
我读海子《死亡之诗》(之二:采摘葵花)
兴高采烈地奔跑
我仍然从诗歌生产的过程出发,试着解读诗歌和诗人。我依然认为,从写作者角度读诗,应当是最贴近诗人本意的阅读,应当较为真实的摸到诗人境下的脉跳。当然,谁也不是诗人本人,不可能代替诗人自己。如果设身处地的,如果能换位,移情就境,即便略有偏颇,也应当可以谅解吧?
先说诗中的关键意象。母牛、葵花这两个意象当然与荷兰著名印象派画家有关,它是梵高特别喜欢的题材,而且也是画家留给人类最好的作品之一。葵花的热烈奔放,母牛的美丽安详,也是画家对生活的态度。梵·高生性善良,天赋极高,但一生贫困潦倒,郁郁不得志,最后不得不自杀,这一点,也和诗人海子惊人的相似。这世界也真她妈的吓人。一个西方的画家,一个东方的诗人,造物主竟把他们的命运如此归类安排。
后生的海子和先去的梵高当然惺惺相惜,并且似乎有一些神往和亲近。他计划归去了。如何死?想来想去,不如死在心仪的画家手中惬意,于是他决定他杀,让梵高先生带走自己。死是很痛苦很血腥的事情,场面一定很残忍,但诗人想去的舒服,他想,让灵魂出窍就好了,一下子搞定。中国农村常常有偷牛的事情发生,海子突发奇想,借用这一农村平常的偷盗事件,让偷牛的人把自己偷走,也就是让梵高把自己的灵魂盗走。这一想法,或者这一灵感,当然不是来自于梦境,而是妙手偶得,诗人把偷牛案和自杀案巧妙糅合,自杀过程,其实是偷牛贼作案的过程。这首诗就诞生了。
诗歌很浪漫,贼人(梵高)很浪漫。“雨夜偷牛的人\ 爬进了我的窗户 ”,不是偷,而是先“采摘葵花”。而且那采摘的手笨拙的可爱,“仍像葵花田中 \ 美丽笨拙的鸽子”。哈,他皮肤一定痒得不行。唉,感觉有点恋爱的味道。他终于把我从人类的躯壳中偷走了。他偷走我的灵魂,就像从农村牛栏中偷走牛一样。他画的《卧着的母牛》,是最好的牛的印象。所以海子说:“葵花之外,我是世界上 \ 第一头母牛(死的皇后)”,他要成为梵高画中那头甜蜜的安详的母牛。我很喜欢被偷,我假装沉睡,我享受被偷的快乐。偷牛贼(画家)更高兴,他也变成和我一样的母牛,而且在“我的身体中 \兴高采烈地奔跑”。我们合二为一了,梵高和海子互为一体。
自杀,应当不是什么幸福地事情,但海子好像甘愿如此,很快乐。我想,诗人海子生命的最后似乎已经不在意肉体怎样了,似乎业已忘却人间的烦恼,他想给自己的灵魂找个朋友,找个旅伴,找个归宿,他想到了梵高。想到了一个被蹂躏的但绝对天才的灵魂。
诗人,你真的安眠了么?
2013/3/15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