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阿拉善之旅——浅谈玉石的投资与收藏
标签:
转载 |
分类: 我收藏我快乐 |
但玉是什么?什么是玉?玉和玉器又是怎样的一种关系?这是中国玉文化发展过程中不断提出的问题。大家也都知道孔夫子从儒学理论的角度、用拟人手法阐释的玉概念,即“君子比德于玉”的概念;也知道“瑕不掩瑜,瑜不掩瑕”所涵盖的忠信品德;更知道玉,其实就是美丽的石头。古时候君王公大臣以玉来表示不同的等级和权力,并用玉作六器以祭天礼地。所谓“比德于玉”的概念,就是把玉的物理性质同道德联系在一起,一直到今天这些观念已逐步为社会所接受,成为大家为人处世的标准,也成为了人们的精神支柱。
玉是高贵、纯洁、友谊、吉祥、平和、美丽的象征,如果说美而不朽是玉的特色,那么坚贞温润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这些玉文化精神包含着“宁为玉碎”的爱国主义民族气节、“化为玉帛”的团结友爱风尚、“润泽以温”的无私奉献精神、“瑕不掩瑜”的清正廉洁气魄、“锐廉不挠”的开拓进取精神。古人以玉为代表,创立了物质、社会、精神三合一的玉意识。现代社会强调经济意识,但这样的玉意识依然潜伏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所谓精神支柱,恐怕更多的体现在于我们心中的某种信仰,体现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之中。
今天聊玉这个话题,只是想和大家分享一些经验,并不是为了做学术探讨。我是个手工业者,从事的是玉器雕琢这样一个行业,也许对某一块石头的兴趣更优于形而上的思考,比如和田玉,比如青海玉,又比如阿拉善所产的彩石玛瑙。我个人以为任何一种文化都和人的参与息息相关,所体现的价值不外乎二种,一是经济价值,一是社会价值。而能够被人所珍藏的东西也一定和人的生活状态息息相关,所体现的价值仍然不外乎二种,一是看得见的,也就是经济价值,还有一个是看不见的,那就是个人的价值。总而言之,无论是收藏还是投资,所有人都看得见的一定是经济价值同。
既然如此,那我们就先来说说收藏什么样的玉器,它的经济价值体现得最直接。大家都知道一点,玉是一种稀有资源,无论产于哪里,随着人类对玉石的认识越高,兴趣越浓,资源就越濒临枯竭,这是人类文明发展历史上最令人痛心的矛盾。但反过来说,也正是因为大家意识到了天然资源总有一天会毁灭,于是,收藏的价值就史无前例地提高了。且不说和田白玉籽料的价格已被炒得大多数人只能望其项背而不敢问津,现在就连青海白玉、俄罗斯白玉及其他玉种的价格,在短短几年间都不知道翻了多少倍。举个例子来说,我是做炉瓶器皿大件的,我记得3年前青海碧玉一细料只有几千元一公斤,但现在同样的材料已经涨到几万元一公斤,而且还是毛料,得料率也只有三成左右。而这还仅仅只是材料价格的自然上涨。
至于说玉器的价格,大家都了解,某一件玉器的市场价格早已包含了很多的附加因素。都说玉不琢不成器,经过雕琢的玉器,就是人把自己的想法借助于专业技巧而附加在一块玉石上面,体现的是一种心理思考,这是指作品题材的选择。而所有的玉器,即便不能都称之为艺术品,也至少是工艺品,既然是工艺品,那么雕工如何,就和价格有直接的关系了,再加上近些年大家追捧名家作品,这出自哪一位大师之手则更是价格的直接考量。于是,收藏一件玉器就有了很多选择,而同时,乱花渐欲迷人眼,如何选择就成了很多玩家伤脑筋的事了。其实这个伤脑筋的根蒂在于大家都怕吃亏上当,怕花大价钱买来不值钱的东西,很多时候这个经济价值的衡量标准是由市场决定的,而不是个人自己说了算的,所以大家买了很多人眼里不值钱的东西,会很受打击,感觉很没有面子,觉得吃了大亏。可是,现在的市场,玉石价格都已经被炒到了令人难以想象的高峰,这个时候再去购买,除了理论上能够保值这一说,胜算又有多少呢?
很多人都擅长金融,懂得资本运作的原理,如果我们仅仅只是为了经济价值而玩收藏,那实际上是一种投资,既然是投资,低进高出就是最直截了当的玩法。所以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如今的阿拉善玛瑙和彩石就是最没有风险的投资。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分析一下,首先,玛瑙是佛教七宝之一,自古以来一直被当做辟邪物、护身符使用,象征友善的爱心和希望,也有助于消除压力、疲劳、浊气等负性能量。玛瑙作为玉石的一个品种,从来就没有离开过人类的文化活动。其次,玛瑙是全世界公认的宝石之一,一个老外也许不知道什么是和田玉,也分不清碧玉墨玉青海玉,但他一定认识玛瑙,作为普及型宝石,玛瑙的价格尚属低廉。第三,有一种价值的体现在于它的独一无二,阿拉善玛瑙刚好具备这个特性。据地质考古专家考证,阿拉善戈壁奇石原岩由距今大约800万至1亿年前火山爆发喷射出的岩浆冷却而成,经过长期的地质变迁和日晒风蚀等自然作用,形成了千奇百怪、绚丽多彩的戈壁奇石。物以稀为贵,阿拉善彩石具备了形奇、质奇、色奇、稀奇、神奇等特点,所以其本身即是天然的艺术品。在现今沸腾的收藏热之中,在大多数人还没来得及把视线转移到这上面来之前,收藏阿拉善彩石可以随心所欲地玩乐趣,同时也的确是潜在市场的最先把握。
刚才所说的人类文化活动的价值体现,一是经济价值。那现在再来说说个人价值,这个,好像有点抽象。说一个故事给大家听,有一个朋友在上海最大的珠宝玉器商店购买了一个白玉手把件,很白很细腻的材料,他是当做籽料买回来把玩的,花了8万多,这还是好几年前的事了。当时花8万元是可以买到很好的籽料玩件,也可以买到很多大师的作品了。可是这个朋友并不懂玉,他买来的东西实际上并不是籽料,而是青海白玉,只是因为他看见材料很白,自己也很喜欢就买了下来。但是周围的朋友都说他上当了,买亏了,买错了,这么一来,原本很喜欢的心情就没有了,而且还觉得特没有面子,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买过任何玉器。后来朋友把这件东西交给了我,我重新设计制作成一件新的东西,用自己的创意和工艺弥补了材料的不足,当时就有人出价20多万想要收藏。这个故事被完整地记录在《品玉》这本书里,大家有时间可以翻翻这本书。我只是想告诉大家,所谓收藏其实就是一种学习,当你不了解一块石头,怎么可能知道它的价值,也就不会对它动情。这和人是一样的,你不了解一个人,你就无法爱上他。而整个学习的过程,就是人所经历的情感变化,就是一种文化活动,是对知识的渴求,也是对自身价值的提升。薄情缘于无知,你对一个人薄情,是因为你不了解它,你对一块石头薄情,同样因为对它的不了解。而这,就是个人的价值。因为投资,我们在意的是经济上的回报,因为收藏,我们得到的是丰富而又多彩的人生体验。当我们体现了个人的价值,回报也许比看得见的经济价值更让人珍惜。
至于说社会价值的体现,那就是个人审美情趣的提高以及对玉器作品的理解了。既然对大家说阿拉善玛瑙是最值得投资的资源,那就再来说说如何使这一资源成为整个社会广泛的认知。再说一个故事吧。我有一个朋友很喜欢黄龙玉,在以前大家还没有对黄龙玉这一材料有共识的时候,他就开始玩黄龙玉了。那个时候黄龙玉的价格绝对便宜,和现在大家知道的价格根本就没法比,他来找我,希望我能够为他的材料做一些加工。我虽然加工的活做得不多,但朋友间的请求一般还是会满足的。可即便再是朋友,我的加工费相对于他的材料来说,仍然是高出很多的,比如说他当时的材料可能只有几千元,但我加工制作一个大件的人工费就要好几万。我对这位朋友说是不是有点划不来?可我的朋友也许特别喜欢我做的器皿件,尤其是喜欢我做的玉壶,所以,即便材料价格和加工费相差甚远,他依然坚持要我为他加工。就这样,几年来我为他的材料做了好多件作品,这些作品随着黄龙玉材料价格的不断攀升,如今件件价格不菲。但他一件都没有卖掉,全部自己收藏保存着,而且非常骄傲。他的理由是好料配好工,才能成为传世的经典。而这个传世的概念,就是社会价值的高度体现。
所以,我建议各位,在投资收藏阿拉善彩石玛瑙的同时,不妨邀请全国的名家大师对这一材料进行创作,以引起整个社会的关注,来提升这一材料的社会价值。如同大家知道的南红玛瑙,正因为有一批大师参与了创作,致使南红玛瑙的价格节节攀升,成为新的收藏热点。千万不可随意地将材料进行粗制滥造,那是对资源的糟蹋,是一种浪费,更是一种犯罪。那样做的话只能降低原材料的经济价值,使投资变成一场虚耗,使收藏变成一场游戏。
当然,现今社会玉器收藏狂热,无论哪个玉雕大师加工的费用都不低,且忙得毫无头绪,活也多得来不及做。但是要想提升收藏品的经济价值,就必须先赋予藏品以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这恐怕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但也绝对不是难事。各位身处大漠,占尽天时地利之便,若再设法寻求社会各方资源的合作,假以时日,必定可以使阿拉善玛瑙名扬世界。那个时候,在此的诸位若收藏丰富,回报必定更为丰厚。
我们的祖宗创立了物质、社会、精神三合一的玉意识,现代人要做的也许就是在物质满足的基本上,回报社会,创建个我生命的新体验。收藏是一种学习,更是一种玩乐。生命本身就是一个过程,让我们一起学会享受过程的乐趣,体会玩乐的真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