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记游五台山

(2013-01-26 22:20:06)
标签:

转载

分类: 爱说不说的闲言碎语
原文地址:记游五台山作者:RandalZhao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忻州市境内,北望恒山,东倚太行,方圆二百五十余公里,由五座环抱而立的峰顶组成,故称五台。是为国内四大佛教名山之首,历代香火繁盛,现存青庙、黄庙九十余座,僧侣众多。五台山地势高峻,气候宜人,有清凉山的别称。夏秋季节,进山纳凉与朝拜的人络绎不绝。
    7月20日清晨,与同事二十余人,从北京出发,沿京石高速一路向西。途经保定的满城服务区的时候,停车休息。服务区西北向有群山,为汉中山靖王刘胜墓葬所在地,1968年出土了著名的金缕玉衣。靖王刘胜在历史上所占篇幅不多,据传有120多个儿子,以致后世穷困,至玄孙刘备的时候只能卖草鞋聊生,却也否极泰来,在东汉末年成就雄踞一方的霸业。车子从唐海出高速,折向西北,经顺平、阜平,进入太行山脉,沿山势盘旋而上,山路狭窄,窗外便是深浅不一的沟谷峡壑,望出去颇有些心惊。经约6个小时的车程,世界文化遗产的大红条幅映入眼帘,终于抵达目的地--台怀镇。
    五台山佛教兴起于汉代,历朝增修,鼎盛时期有寺庙数百座,朝代更迭,佛事盛衰,现存的寺庙主要为明清所建。佛教主要分类为大乘佛教,小乘佛教和藏传佛教。其中有必要介绍藏传佛教的的渊源:佛教在西藏的兴盛,在唐时期的松赞干布执政期间,松赞干布是藏历史上不二出的英明君王,在他的主使下,依据印度文字形义,创制了藏文,为文化的繁盛奠定了基础,为稳定和周边强权的关系,先后迎娶了尼泊尔赤尊公主和唐朝的文成公主,同时带来了大量的佛教文典和僧侣。为证明祖国大陆和西藏的紧密关联,松赞干布迎娶他国公主的事情是不大看得到介绍的。两位公主抵藏后,社会各形态快速发展,崇尚佛教的风尚甚盛,结合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和当地的原始宗教,产生了独特的藏传佛教文化,并修建了保留至今的大昭寺和布达拉宫,足见当时文化的兴盛和财政的充裕。五台山庙宇主要分为两类:青庙--即为俗称的和尚庙,僧众着青衣;黄庙--即为藏传佛教僧侣修行的场所。藏传佛教原主要集中在西藏,满清统治时期,为加强满藏联系,尊崇藏传佛教,大兴黄庙建设,康熙年间更是将五台山原有的10座青庙直接转变成黄庙,和尚直接变成了喇嘛,也是宗教历史上的一段趣事。
    下午在当地导游的引领下,游览了传说中顺治出家的镇海寺,镇海寺为典型的藏传佛教寺院,藏庙和青庙在建筑风格上会有较为明显的差异,通常从寺院的塔上可以一眼看出,汉传佛教的为单数多层宝塔,藏传佛教为白塔。塔或浮屠皆为梵语,汉语既为坟的意思。我和同事戏说:所谓灵骨塔,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高僧纪念馆的意思,类似**地的***纪念馆。同事皆以为笑谈。佛教是一套完整的文化体制,对人的往世与来生都有详尽的解释。听导游讲解完寺庙中的禁忌,大家都去焚香,跪拜,求解各自心中的困惑。我站在那里观看,导游问我:来过?笑笑摇头,不做回答。其实对于佛教,我认为称为佛学更妥当些,感觉里会更平易近人一些,既然是一种文化,就允许完善、补充与探讨。自然造化万物,所以对自然要始终抱有崇敬之心。至于我:上拜天地,下拜父母,对于中间由人臆造或异化而来的神灵,始终做不到匍匐在地的虔诚。寺里楹联有写‘十经、八难、六轮回’的字句,问导游具体为哪些,无解,让我去请教大师,没敢,怕人家认为我是异教徒。镇海寺出来,又游览了当地唯一的佛道合一的寺院:普化寺,所以说佛教也是一门随时补充修缮的学问,道和佛也是可以相通的。
    第二天的游览计划仍旧围绕台怀镇的寺庙群,居然没有安排登山。晚上便有人统计人数,约定一早脱离组织去爬俗称小朝台的黛螺顶,这种挑战自我,锻炼身心的机会我自然不能放过。约定明早4:30 Morning call,一行9人相约登山。
    晨起的五台山清凉静谧,薄雾晨曦。沿路步行,途经一处崖壁,凿有大小不一的孔洞,听早前来过的同事介绍为供奉佛像的所在。说句大不敬的话,我实在控制不住自己把那些孔洞联想成现在的骨灰堂。忽发奇想,对大家说:如果只有一家人供奉,那便是这家人的祖先,如果大家供奉,就成了佛,有人不以为然。登顶的过程虽然有些辛苦,但对每周坚持篮球锻炼得我还算轻松。回望山下,果然佛国气派,庙宇林立,殿堂的黄瓦金顶在朝阳里熠熠生辉;仰望更高更远的山峦,有寺庙的轮廓若隐若现。黛螺顶的寺庙里,围绕大雄宝殿有介绍佛祖生平的壁画,记述了一个叫释迦摩尼的印度人从出生、立志、悟道、成佛、伏魔布道直至涅磐的全过程。释迦摩尼从位高 权重的太子,体味民生疾苦,立志出家,普度众生,终成影响世界并为万世景仰的大智慧、大觉悟的佛的化身。其实从佛祖释迦摩尼的经历来看,佛法最初是为一种学说,受公元前六世纪自然条件的限制,人民生活困苦,佛法把人生的各种际遇归结于往生与来世的轮回因果,劝诫人心向善,以求业报,在相当程度上对平衡人的烦苦,稳定社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后为历代帝王推崇,增加了很多神秘色彩,加之历朝历代对佛教或毁或誉,造成普通民众对佛教或敬或怕,产生了很多唯心的因素在里面。
    回来的路途十分顺畅,不知是不是拜了佛山的缘故。感觉里一直是在下坡,中间休息时和司机师傅证实,果然是下坡路,终于实地验证了我国西高东低的地理格局,也算是此番出游的一个不小收获。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