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R和PBC,谁更适合你的团队

标签:
pbcokr对比it财经 |
分类: OKR及OD |
导读:
在进行目标管理时,我们有没有在意过,有这样两种类型的“目标”——绩效目标与主动性目标?它们分别适用于哪类工作任务?它们又分别对哪类下属的积极性与业绩能够产生特别的影响?
目标、任务、人,三者和谐必可使事半功倍。不论我们身为HR还是业务部门的管理者,了解它们之间的促进关系,都将有助于我们自身的目标达成。
PBC
Personal Business Commitment,即个人绩效承诺。最初起源于IBM,是由IBM发起的一种以战略和经营目标为基础,并层层分解目标至个人的考核方法。
OKR
Objectives & Key Results,即目标与关键成果。1999年 Intel公司发明了这种方法,用来定义和跟踪目标及其完成情况。通常与“考评”过程分离。
几乎所有人都认同,要想工作和生活得更有意义,就必须要有一个目标,正如那句经典名句所说:“如果你不知道你要去哪里,那么现在你在哪里一点都不重要。”那么,什么样的目标才是好目标呢?
一、测测哪种动机在驱动着你?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请大家先来做一个小测试(英语厉害的朋友请直接阅读原文作答)。
请根据您的实际情况给下述描述打分,打分规则如下:
现在看看,你哪组得分更高一些?
如果A组得分更高,说明你更倾向于“表现型”思维。在工作中,你倾向于向他人展示自我,证明自己能干,能胜任安排的工作。专家称这种类型为"Being Good"型,即“我能行”。
如果B组得分更高,说明你更倾向于“成长型”思维。在工作中,你倾向于关注自己能否从工作中学习到新知识和新技能,不特别在意他人的看法。专家称这种类型为“Getting Better"型,即“希望变的更好”。
好,现在知道你自己属于哪种倾向了,那么,这同目标又有什么关系呢?因为对应地,目标也分成这两种类型:
1、绩效目标(Performance Goal):心理学家把那种追求在他人面前展现自我才华,表现得比他人更好为目的的目标称为绩效目标(Performance Goal);
2、主动性目标(Mastery Goal):心理学家把那种追求自我能力提升和自我成长为目的的目标称为主动性目标(Mastery Goal)。
表现型(Being Good型)人更喜欢绩效目标(Performance Goal),因此绩效目标(Performance Goal)又称表现型(Being Good型)目标;
进步型(Getting Better型)人更喜欢主动性目标(Mastery Goal),因此Mastery Goal又称Getting Better型目标。
图示对应关系如下:
http://s11/mw690/001lkqU7zy70yXhTYCKca&690
那么,绩效目标(Performance Goal)和主动性目标(Mastery Goal),哪个更适合你?
答案是:要看情况。
心理学家Andrew Elliot和他的同事做过一个实验,他们让一批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参与一个英文拼字游戏,学生可以通过一些写有字母的、可以翻转的骰子组合出尽可能多的单词,心理学家会依据他们拼出的单词数来给他们打分。
心理学家对其中一部分学生(A组)说:这个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比较大家解决问题的能力谁更强。
心理学家又对其中另外一部分学生(B组)说:实验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怎么才能玩好这个游戏。
也即是说,A组的目标是相对考评目标,是绩效目标(Performance Goal);B组的目标则是主动性目标(Mastery Goal),关注游戏本身。
实验者又告诉A组和B组各一半的学生,如果他们表现好的话,他们将获得额外的激励。
实验结果表明,当拼词本身并没有让他们获得额外奖励时,绩效目标(Performance Goa, Being Good型l)组学生和主动性目标(Mastery Goal, Getting Better型)组学生的表现相当;但当有额外的激励时,绩效目标(Performance Goal, Being Good型)组学生的表现更好一些(比Mastery Goal, Getting Better型)学生的表现高出50%。
这个实验说明,关注自我成长的学生对外在激励并不太感兴趣,但如果你努力的目的只是为了证明你自己很能干,那么附加在这上面的外在激励对你就会特别有吸引力。
后来研究者又做过另外一些实验,让实验参与者做一些很复杂的、不熟悉的和十分挑战的任务,结果发现了截然相反的情况,Getting Better型人比Being Good型人表现出了更强的韧性和耐力,他们在这类任务上的优势也比Being Good型人更明显。
总结起来就是:
熟悉PBC和OKR的人了解到这里,可能已经意识到了其中的一些关联性。
1、PBC大多是主管帮员工制定的,并用作考核和评判员工能力的工具,它定出的目标实际上就是绩效目标(Performance Goal),即Being Good型目标。
2、OKR更强调员工自主发挥能动性,把目标定得更具挑战性,同时不作为员工绩效考核的直接输入,它定出的目标实际上就是主动性目标(Mastery Goal),即Getting Better型目标。
是的,确实如此。
那么接下来,让我用一张图汇总一下二种目标管理方式的优劣势:
http://s9/mw690/001lkqU7zy70yXxsv5608&690
六、结语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如果你的着眼点是短期成效、提升员工的执行率,那么你可以仍然使用传统的PBC目标管理机制;但如果你的着眼点是长期回报、提升员工的创造性,那么你需要转变到OKR目标管理理念上来,让员工自主制定目标,而且是非常有挑战性的目标,同时目标不作为绩效考核的直接输入。
我们看到,公司正处于从追随到赢领的道路上,需要员工越来越多地发挥创造性和主动性。Greg Mckeown在《Essentialism》一书中说:“根本就无用的事,却以极高的效率去做,没有比这更无用的事了”。
最近Google的AlphaGo 4:1战胜李世石事件,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我们不得不佩服Google在创新方面的深度和广度。迄今为止,Google广泛涉猎了人工智能(AI)、低温睡眠、生物安全、空间传输、虚拟现实、癌症、时间机器等领域,Google的OKR目标管理体系以及Google信奉自由的文化,持续激发着员工的创新性和主动性,让Google在创新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Google X一位负责人说:“凡是困扰人类的重大问题,我们都会着手去研究,看看我们能否找到办法来解决”,这句话本身就体现了主动性目标(Mastery Goal)的精髓。
那么,我们还在等什么?还要在错误的道路上更快的走得更远吗?
本文主要根据Heidi Grant Halvorson《Succeed》一书整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进一步阅读原著。
TIPs
PBC & OKR
PBC,Personal Business Commitment,即个人绩效承诺。最初起源于IBM,是由IBM发起的一种以战略和经营目标为基础,并层层分解目标至个人的考核方法。这种考核方法可以在公司总战略的基础上,将战略任务划分到组织中各个部门,并最终落实到所有员工。考评周期结束时,员工主管会根据其PBC达成情况来评估员工绩效,并最终以此为依据决定薪酬福利、任职、人岗的调整。
OKR,Objectives & Key Results,即目标与关键成果。1999年 Intel公司发明了这种方法,用来定义和跟踪目标及其完成情况。目标必须具体、可度量、可检验(而且要有野心),如果达成所有结果,就能完成目标。通常与“考评”过程分离。这一方法后来被 John Doerr推广到Oracle、Google、LinkedIn等高科技公司,现在广泛应用于IT、风险投资、游戏、创意等以项目为主要经营单位的大小企业。
End
作者︱况阳
就职于某世界500强企业,有7年研发经历,2012年成功转型为HR,先后从事过绩效管理、组织、员工关系等模块,有较深积累,善于从业务结果看人力资源,并提供针对性的专业解决方案服务业务。
导读&编辑︱曾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