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梦想

(2010-10-25 18:42:21)
标签:

王菲

美国路

小桥流水人家

梦想

城市画报

分类: 自己的事

碰巧在打开博客的这个时候itunes里面的音乐是低沉大提琴拉出的旋律,悠悠的,让我禁不住又去想这个问题——我的梦想,究竟何在?碰巧在大四的这个时候,一位新东方老师用一种可以穿透一切遮掩的目光盯着我问,你在35岁的时候,想让生命达到怎样的一种状态?碰巧我曾经在今年的上半年,用一种无以名状的激情和饱含力量的勃发去报名GRE,说我想走父亲当年的那条美国路。

 

可是沉寂下来,又疑惑了,怕了。父亲总说人的一生总是在做着这样那样的选择题,比如高考报志愿时,是选离家还是留下?选南大还是武大?比如我们总在大四之前就面临着就业?读研?或是出国的选择。可是,真正在人生重要的节点上,面对未知的未来,该做选择的我们总是举棋不定。

 

今天在凛冽的寒风中,我像是被风吹醒了似的想到我的梦想。用“梦”字本身就把这个“想”圈在了不现实和难实现的范围中。可是我却总也不服。

 

当我离家2年,从游子的角度发现家乡美好的时候,我说我的梦想是做个媒体人,像《城市画报》的编辑那样,也来用小众的眼光写一座城、写一种生活状态、写一份理想、写一份激情、写一份执着。你们笑笑说,这现实吗?这样一个空洞的框架,会是你做职业选择的依据?于是我退缩了。我说都不敢说,只是想想,恩,不行,这样的工作不稳定,不行不行。

 

当我小侄女出生,激起了我潜在的如滔滔江水般的母性,我说我能不能去澳大利亚或是新西兰读幼儿教育专业,然后就在异国净土上颐养天年,终我一生?父母都是理想主义的知识分子,给我亮了可以出去的绿灯。可后来,我发现好像也只有父母和密友支持这份决定。现实是我没能达到雅思4个7,于是我又在各种客观的逼迫下放弃了。

 

我记得那半年,我好像真的不是我了。我还可以笑,还可以去上课甚至学习。但是我不记得我是一个怎样的人了。或是,我怀疑我根本就是个LOSER。我不知道我的梦想究竟是扎根在怎样的土壤里才可以萌芽。

 

后来我学乖了。我再有什么想法不再跟大家分享,只是默默去做所谓的可行性分析。但是有些记忆留在过去,稍不留心就能触动。我还记得我是个小朋友时因为喜欢足球而梦想着有朝一日可以去英国找欧文;我还记得我一直喜欢王菲的歌,可是却一度因为她太独特了不合大人的口味而转到地下;我还记得即使长到了22岁,道理懂了一大堆还是怀着那不切实际的修齐治平之梦。

 

可是我更多的是记得,每当再有人问起你的梦想是什么,你想要怎样的生活。我变的怯弱了,我不再敢直抒胸臆,我不再想畅所欲言。心墙筑起,就再也透不过阳光。

 

在今天,一个下过雪继而阳光灿烂又而寒风凛冽的今天,在听着《the love of siam》配乐而心情起伏不定的今天,我发了这样一条微博:11月,属于白色的雪,属于不安的我。期待一个人的旅行,去那个说起来惭愧有15年没见的城市,在10月的最后一天听王菲唱歌,会想到喜欢王菲这10年来的点点滴滴,有关一个人从小孩到成人的变化。生日那天,期待一个白色铁三角的耳机,期待终于时隔4年能再次和我最最亲爱的@LisMiraco 一起度过!要加油,认真起来~白色、红色,梦想的颜色!

 

我再次确定的告诉自己,与其追忆那些湮没了的“梦”,不如只是做好眼前的事。眼前,我要好好的学英语,好好的备课,好好的去一个人旅行,好好的爱外祖母爸爸妈妈,好好的做家务,好好的减肥,好好的用D90拍照。如果再有人问我35岁时的生活状态,我还可以用之前曾经说的那句“小桥流水人家,一知己”来形容么?或者用那句“小舟从此逝”来描述,那样就是我的梦想生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北京好几夜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