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雨庐说诗】第三十二集
(2022-06-17 08:22:31)分类: 我说 |
白雨庐说诗
第三十二集
空巢燕
王善峰
桃李缤纷三月天,双双紫燕又飞还。徘徊对语空檐下,老屋荒凉断人烟。主人翁媪和且善,年年屋宇巢双燕。燕与主人不相扰,主人与燕长相伴。主人年高八十三,培李栽桃四十年。退休林下闲不住,翁媪力作守田园。膝下儿女俱长成,立业成家各经营。儿女离家亦非远,驱车不用半时程。天天引领盼儿归,闲看檐间乳燕飞。老燕哺雏不辞苦,小燕长成去不回。月前老伴先谢世,老翁只影独徘徊。徘徊叹息无人晓,何草不黄谁不老!老去堪悲亦堪怜,儿女虽多不在前。一夕老翁溘然逝,月冷霜白院门闭。儿子儿媳归探省,身死多日骨已冷。骨冷魂消痛未消,几多父母守空巢!父母已去空巢在,春深草绿燕归来。荒庭旅树忽盈握,阶畔樱桃花自开。为君翻作空巢燕,此曲吟成泪满腮。
宋彩霞点评:黄清老《诗法》:“意在于闲适,则全篇以淡雅之言发之;意在于哀伤,则全篇以凄婉之情发之。”作者此乃用情用意之作。可分为三部分解读:从“桃李缤纷三月天”到“驱车不用半时程”讲的是儿女长成,各自成家为业,主人公却老矣。从“天天引领盼儿归”到“儿女虽多不在前”诉的是儿女忽略父母,很少陪伴。从“一夕老翁溘然逝”再到“此曲吟成泪满腮”则是呐喊,真的是令人“骨冷魂消痛未消”。二十九韵,字字血、声声泪。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悲惨的故事。也是当前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空巢老人。全诗意在警人耳目。
水调歌头·归家次咕庐韵
(《中华诗词》第十八届将军岭青春诗会参评作品)
樊
返武陵路,放荡思无涯。小溪深处行过,竹树即吾家。漱我山中流水,卧我岭头云朵,清兴不须赊。寂寞归来也,茶灶洗纤华。
宋彩霞评:作者诗学基础深厚,能驾驭长调。以婉约古雅,针脚细腻见长。特点是:布置匀称,血脉贯通。中规中矩,语意流畅,用典自如。漫不经心,亦不吃力。“漱我山中流水,卧我岭头云朵,清兴不须赊。寂寞归来也,茶灶洗纤华。”“作计明朝事,亲植两三花。”可喜之句,的是词家语。本首词格毛滂体,依钦定词谱,第四句的“竹”字处应平。
焉耆北渠村采风
(《中华诗词》杂志月度新作点评)
星汉
说到村中事,农家颇自豪。
喂羊添苜蓿,待客摘葡萄。
街面开心远,门楣放眼高。
今朝小康路。智慧与勤劳。
宋彩霞评:这首五律值得言说的有四点。其一是寓意。首联开门见山,像拉家常一样,我仿佛看见作者坐在炕上,询问村中的新鲜事,而农家很自豪地一一道来。千万不要忽视其中不起眼的“说到”与“自豪”,正是因为这个,为下面埋下了伏笔。其二是铺排有秩。中二联描写架构上佳,层理明晰,二联近写接地气,三联虚写有韵致。“苜蓿”“葡萄”是新疆的典型植物,两个连绵词对仗,也暗示了这个家庭的民族成分。其三是立意。焉耆北渠村是少数民族村,所到之处,值得着笔处不少,诗人经过细致观察,得出了结论是:在奔赴小康的路上,少数民族的人们不甘落后,用“智慧与勤劳”来生发诗意,因此其意义更不同凡响。其四是语言朴实清丽。这首诗的长处还在于语言明快,意境恬淡古朴,“添”与“摘”,“开心远”与“放眼高”前后呼应交融,给人以新时代桃花源般的诗意浸染。诗语有时代感,用新语,是当下之诗,非仿古的赝品。一首诗能有这么多靓点,足以为诗家楷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