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难
(2024-02-24 16:34:57)分类: 读人读事 |
《论语》中说,有一次子夏问孝,子曰:“色难”。
翻译一下,大致是说,孩子侍奉父母,以做到和颜悦色为难。
之所以想起这个词,是前两天去妈家,妈说,这几天腿没劲儿。我问:咋回事呢?她说:气的。我就接着问,生啥气了?
妈说:昨天回来就给我“骂”一顿。——她指的是我姐,她的女儿。
我又详细问了来龙去脉,大抵是说,妈那天自己在家,在抖音上学了烤蛋糕的做法,于是想着自己闲着没事儿,尝试做一下。——要知道,前几年,她可是自学的烘焙高手,做出过几十种花式蛋糕的人。
谁曾想,这次不仅没做好,回来还被人给数落了。二姐的意思是说,让你在家啥也别干,你非得干,那烤箱打开,万一要是忘了关了,把家弄着火了怎么办,这一楼都被烧了怎么办!!!
哎,我听了妈妈的讲述心里很难过。难过的是,二姐竟然这样对待我妈,对待她妈,反正就是自己亲妈。
我只好安慰她,并说她烤的蛋糕我会拿回去做早餐,每天切一点配着咖啡吃——至于是不是真吃并不重要。
其实这样的事,在很多家庭中都非常常见。
子女长大了,到了要照顾父母的年龄,就开始把父母那套“为了你好”拿出来,反过来用在老人身上,要求他们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就是为了他们安全,为了父母好。
而因为自己“长大了”,对父母说话也不能和颜悦色了,开启了指责、甚至是大吼大叫的模式。
这就是孔子所说的“色难”。
我学习了《论语》之后,就特别注意这点,从来不会让自己“色难”,而看到“色难”会让我很生气。
都说远了香,近了臭,跟老人相处,可能是因为走得太近,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摩擦和龃龉。
其实这只是因为没有边界感。越是亲人,越是身边的人,越需要给到更暖心的爱和关心,越要有边界感。
所有的“为你好”,都需要更有技巧和方法,而不是大吼大叫,也不是责难,而是尊重的关心,恰当的温暖。
当然为子女者不可冲着父母吵,这是最基本的,而彼此尊重的边界感,也是要有的。恰恰是亲人,是你身边的人,真正想要彼此舒服地生活在一起或是更好相处,就一定要具备这个意识。
武志红在《为何家会伤人》里提到:界限感淡薄,是很多情感成为伤人利器的原因。
界限感是一种尊重别人的方式,无论两个人的关系多么亲近,你都要打听清楚对方的底线,同时也要有自己的底线。
作家周国平曾经说过:“一切交往都有不可超越的最后界限,而一切麻烦和冲突都源于想要突破这界限。”
为子女者尊重父母这很重要,反过来,父母也不要以老人之名道德绑架子女。父母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孩子也有自己的成长空间与发展前途。
老人切莫把自己的喜好,强加于下一辈乃至更下一辈。现在三岁为一代,别说相差几十岁,就是相差三岁都开始有代沟,再以老人的眼光和价值观要求晚辈,说你怎么不孝,他怎么那样,其实未必正确的。
孝顺这件事,一方面出于血缘,另一方面出于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如果你没有与孩子童年期建立起亲密关系,在他成人之后,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来要求他孝,真的很难。
打个比方,爷爷奶奶带大的孩子,成人后跟爷爷奶奶的亲密感,会比跟父母亲密感更强。
很多时候,真爱绝对是自然流露,是装不出来的,无论是亲情还是爱情。说白了,一个人是否真正喜欢另一个人,彼此心里都能感应得到,这条规律同样适用于父母子女乃至晚辈。你曾经付出的爱,总会以另种方式归来;而你没有付出过,还想求索,这差不多就是痴人说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福德帐户,情感银行,不管是你前生还是今世,存了多少,都会在当下或是未来,救你与水火,或掉入冰川绝境。
一个人不可能全然为其他人而活,之所以成为夫妻、父母子女,也是有债要还有恩要报,要么是前世缘份未尽,要么是现世仍有亏欠,才会有纠缠,会有往来。
每个人都把自己活好,就是对社会,对亲人的最大负责。父母尽量不让子女担心,子女也不要让父母犯愁,能相互支持鼓励,给到对方以信心和希望,才是一家人最大的幸福。
那些互相担心、互相指责,看上去都是“为你好”的相处模式,真的会让家庭陷入一种怪诞的情绪漩涡,说白了,都在满足自己无能为力却仍想施加影响的控制欲,因为外面没有别人,都是你自己。好端端的不彼此祝福,而要相互诅咒吗?那句话可能是真的,担心即诅咒。
一定会有人说,你站着说话不腰疼,不是你的父母,你才会说出不担心的话吧!这事儿我还真有发言权,又是发生在我们家里的事儿。
以前妈妈每天唱一首歌,然后剪辑传到全民K歌上去,姐姐就担心妈累着,说你一周唱一两首就行了,不要天天唱。我妈就说,我现在能唱,你就偷着乐吧,等我不唱了,你才该担心。
果真,几年后的今天,妈妈唱不动了,别说一天唱一首,就是让她一周唱一首,也唱不动了。
所以说,你担心她啥嘛!能唱能动就是福气,老人力所能及地做事,要为他们高兴才是,如果真的不能动了,那你才是到了担心的时候。
你说,他好的时候担心,不好的时候还担心,你这不能放下的心量,如何才能让他更好呢?
包括前面说的妈妈自己在家烤蛋糕,不就是应该鼓励着她去做,这样才会让生活有一点意思吗?人活着,如果一味让这个人什么都不做,尽呆着,就会失去价值感,没有价值感就相当于你熄灭了他心中的那束光,生命力会越来越弱。所以,担心什么呢?
往坏里想,就算有了什么差错,那也是命。大凡你说不动、劝不住,一味要做必须要做的,就是命运使然。
放不下的未必是真情,看似冷漠未必不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