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博是未老先衰的标志
原创 /
倍儿Belle
丈夫的老友达周末来家闲坐。达是那种经年不见,偶尔电话问候,却经常挂心的老友。在丈夫的怂恿下,我硬着头皮把博客坦白给文才斐然的他看了。读罢,老友惊叹于我的“能写会道”。“倍,你笔头真健!”老友由衷赞道。
达兄提起他的一次工作饭局,饭桌上的各位竟不约而同都说自己曾有文字情结,想写些什么记录些什么,但都未能写成。所以总结出我的不容易,而且文字涉及面广,藏书,教育,翻译,理财,旅行见闻,情感故事,还有让他大跌眼镜的煽情歌词。
不好意思,最初想写诗,写完了给丈夫一看,他竟哼了一声,这一声哼得我无地自容,我赶快绝了作诗的念头,改写成歌词。所以往俗里写往煽情里写,写完当时就掉了一地鸡皮疙瘩,但一咬牙一跺脚一狠心一闭眼,“噌”,还是发了出去,成为情感类歌词。
我有相当严重的文字情结,我根本无法控制我手中的笔和我的电脑键盘。我的文字虽然普通,但她们都不是硬生生被写出来的,她们都是从我的心里自然而然流向笔尖,再蔓延到纸上。
我们三人暖融融地坐在用餐厅里,围着大圆桌,喝我泡的宋种单枞。因喜欢宋种的味道,远在北京的闺蜜每年都会为我留当季的茶。宋种的香从我掀开的紫砂壶盖子向厅里散漫开去,漫成一个温暖的冬日午后。

(图片摘自网络)
丈夫送走了老友,我对着紫砂杯里的宋种,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并得出以下结论:
写博也许是未老先衰的标志吧?
南非作家库切,那个之后移居澳大利亚,曾于2003年荣膺诺贝尔文学奖的库切,曾在他的一篇小说中接女主人公说出这样的观点:
“当我们年老时,身体的每一部分,每一个细胞,都在退化或者紊乱,即使他们仍然健康…
…
“正如春天是向着夏天迈进的季节,秋天是回望的季节。秋天的脑细胞所感受的是秋天的愿望,是怀旧的,层层叠叠地堆积在记忆中。他们不再拥有夏季的炙热,他们的愿望多价而复杂,更多地转向过去而非未来。”
我因此联想到,原来我有这么多感想要抒发,这许多往事要记录,我的思维是否已经变成秋天的思维也就是老年人的思维?所有写博的朋友们,我们是否都检查一下自己是否都有未老先衰的迹象?不然为何有恁多需要倾诉?
前篇【令人尴尬的时刻】是我开博后发的第一百篇文章,正好在写博整十个月之际。每篇文章一般不会少于一千字,那一百篇就是十万字。事实上,我发在博里的只是我所想变成文字的十分之一耳。脑海里闪现的念头,如果全都逐一记录,至今应该有近千篇了。一来苦于没有时间,我的正职工作与写作完全无关,所以抓紧时间在十个月里涂鸦百篇已经算很“猛”了;二来我的写作能力有限,很多灵感的闪耀在日常的忙乱中不知不觉消失殆尽,未有被写成幽美凄伤的故事。
多少次早晨上班时分,司机将我接去公司,我经常在车里展开一页白纸,放置在一本书上,书搁在两腿上,一路写下脑海里珍贵的闪念。
我竟感动于自己对文字执着的喜爱,这些人生旅途所有的喜乐悲怅,我总想录之以文字这种唯一实在的形式,证明我曾真实地生活过,热爱过,抱怨过,欢喜过,感动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