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登峰造极  —— 随笔昆明老街道之登华街

(2013-07-20 11:09:54)
标签:

昆明

老街道

登华街

文化

随笔

分类: 昆明往事


          登峰造极  —— <wbr>随笔昆明老街道之登华街
            一条鲜为人知的街道,体现着昆明人柔软的生活


 

    尽管与登华街近在咫尺,可却一直不十分了解它。前些年,为了寻找昆明城里的石板路,我才真正认识了登华街。其实,城里的其他历史街区相比,登华街并不起眼。可是,老人却告诉我,从翠湖五华山走,登华街是必经的最近路径。那时候,整条街都由青石板铺就,不过,在登华街附近的“一丘田”,还是有幸看到一段约五六十米长的老石板路据说这是老昆明的最后一条石板街道。

    登华街是一条低调古朴却又有些落寞的街过去的繁华随着岁月的流失而一去不回。即使在上个世纪50年代,因为街西头的城隍庙、劝业场的香火之旺盛,生意之兴隆,登华街在老城中还是有口皆碑的,那时,登华街几乎无人不知。过去的登华街上没有一家商铺,背山面水清幽环境,使当时一些殷实人家置地购房都选择了这条街,他们达官贵人,也劳苦大众,只图这里风景独好,从而形成了一家一个院子庭院式建筑的居住格局记忆中最深的就是街道上那一块块被人车踩踏得油亮青石板,几分沧桑几分斑驳,仿佛承载昆明街道的厚重。过去的行道树是梧桐,间或有居家院里栽种的三角梅自由地爬在墙上,无论什么季节都风度翩翩近年来,登华街的树换成了蓝雾树又称蓝花楹,每年四、五开花,届时整个街道一片蓝色,极富梦幻感。
     从登华街上五华山的路极幽静,与山上树木苍劲、流泉淙淙的氛围相吻合。五华山是风水宝地那时登上五华山,可以一览昆明城的四周风光。远处的东西寺塔、近处的大德寺双塔,乃至西山睡美人的剪影,东边鸣凤山金殿的大钟,北边蛇山上的铁峰庵,都历历在目。从这里,还可以看到在昆明近代史上许多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地方。马市口一带延伸到今天的正义路一带曾经票号云集,钱庄林立商贾来往,人气鼎盛,老字号“吉庆祥”糕点、“亨得利”钟表、“国际”照相、“务本堂”、“文渊堂”装裱、金马碧鸡坊、忠爱坊等古建筑……可谓一饱眼福,登峰造极。

    我与五华山的交往,最密切时是在上个世纪70到80年代,那时云南人民广播电台和云南电视台都设在上面,每次去送稿子或者做节目,就是登山的好机会。虽然汽车可以从门口一直开到山顶的工作楼,我们却愿意步行,一路风景一路登高,其力也盛其心也乐。1987年八一,请了中央电视台的当红主持人张宏民和李小玢来做一个节目,节目结束后,两人要我带他们爬到光复楼顶瞭望昆明城,当时城里的灯光不算灿烂,可是头上的星光却让张、李二人着实兴奋了一阵,他们竟然在夜空下大声朗诵起了郭沫若的诗歌《天上的街市》。

    在明朝初年,沐英修建昆明城时,登华街就已经划入城内,但街清代才形成。解放后,在登华街与华山西路转角处,建了昆明市妇幼保健医院。不知道有多少昆明人,从这里开始了自己的人生旅程。于是,登华街的名字里,确乎又被渗进了一些特别的意义。后来,我在登华街与黄公东街的交汇处知道了毓英小学,一所用辛亥革命中牺牲的先烈黄毓英命名的学校,也里知道了其中发生的故事,加深了对登华街其名的理解学校曾经就是城隍庙所在的地方,过去磨盘山。现在自然已经看不出什么山的痕迹了。听我家老祖辈人说过,磨盘山其实就是一个稍微高点的高地。磨盘山顶有一个“望海楼”。只要往望海楼上一站,菜海子(翠湖)尽收眼底

 

 

    登华街位于五华山西麓,东起华山西路,西至黄公东街北口,长223米东西走向,东高西低,坡形,原为条石路面。形成于清初,取“沿此路可登五华山”之意,故名。 

 

登峰造极  —— <wbr>随笔昆明老街道之登华街

走在老街,其实就是走过了岁月的春夏秋冬。登峰造极  —— <wbr>随笔昆明老街道之登华街

昆明城最后的青石板路,不要成为老昆明人最后的记忆。

登峰造极  —— <wbr>随笔昆明老街道之登华街
1987年八一在五华山上录制节目后博主(前排左一)与张宏民(后排左三)、李小玢(后排左二)等合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