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个世纪80年代时的龙翔街
假若问,如今昆明城里什么地方的人气最旺?多数人肯定会首先提及小西门。可是,当小西门的热度与日俱增的时候,不知道究竟有多少人还记得大西门,记得大西门一带的龙翔街和凤煮街?
以“龙凤”命名街道,国内不少城市并不少见,而以十二生肖命名,则有些新鲜。昆明城里的地名以十二生肖命名的也不多,可数的就有金牛街、金马坊、羊市口、羊仙坡、鸡鸣桥、马市口、马家巷等,而与龙有关的除龙翔街外,还有龙井街、龙泉路。坊间说取此名是为了将龙、凤相配,可事实是,自明清以来,现在云南大学那块地盘成为当年的贡院和科举乡试的考场后,龙翔街便无形之中与青云街遥相呼应,成了文人们一旦中举,则龙翔青云的图腾。自然,龙凤呈祥的愿景因此便一代又一代传了下来。
旧时的龙翔街在昆明人心中举足轻重,是出了热闹的大西门城门后一条市井味特浓的街。这里与毗邻的凤翥街一样,马店林立,商铺联排,清一色的木结构小屋加土坯院墙。多少年来,作为此街两处最抢眼的地标,关帝庙(俗称三分寺)里那永远不会熄灭的香火与省立昆华高级工业学校、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读书声竟然如此和谐的共存共荣着。学校里停电时,学生们会到龙翔街的茶铺里读书作业。平时光顾这里的,不乏若干大家如:华罗庚、朱自清,陈寅恪、闻一多、朱光潜、钱钟书、费孝通、周培源、吴晗、沈从文等,离这里不远处,则是昆华中学即昆一中,也是地灵人杰,学生里涌现的杨振宁、李政道等后来成了蜚声世界的人物,都与龙翔街不无关系,在他们青春记忆中,大西门、龙翔街是不可或缺的。
突然有一天,爱国民主运动的风暴席卷而来,随着一阵刺耳的枪声,潘琰、李鲁连、张华昌三位年轻人倒在了血泊中,这就是在史册上赫赫有名的“一二.一”运动。后来,人们抬着他们和同样遇难的于再的遗体穿龙翔街,进大西门,过青云街入市区游行。后来,在三位烈士牺牲的地方立起一方殉难碑。目的是告诉后来人:这里曾经为正义而呐喊。再后来,这里成了军队的第三招待所,当兵时每次军区举办文艺创作学习班我们都会集中住在里面,在那些有百年以上历史的高大柏树和旧式风格建筑中,我们文思泉涌,作品不断。不过散步时会发现,这块碑鲜为人知,少有足迹。
在龙翔街与环城路、滇缅路的交叉口,屹立着两幢西式黄色小楼 —— 昆明汽车西站。很长一段时间,这里都是云南公路的象征。滇缅公路的零公路在这里,开往全省各地州的长途汽车从这里出发,甚至昆明市最早的公交车如1路、2路、5路等也都以此为根据地。世纪之交时,站在已经面目全非的龙翔街尽头,我突然闪现出“要想富,先修路”几个字。世上的路全靠人来开拓,出类拔萃的人有了路才可能事业通达,人与路都因为龙翔街而聚光,龙凤呈祥不就因此才成了现实?
背 景:东起文林街与建设路口,西至西站立交桥,长489米。形成于明初筑造云南府砖城后,因街西口正对三岔路口之关帝庙(俗称三分寺)故名三分寺街。民国年间,当地绅士为求其与“凤翥”对仗更名龙翔街。

曾经位于龙翔街上的国立西南联大

与龙翔街毗邻的凤翥街

龙翔街上渐行渐远的风景

如此宁静的环境只会活在记忆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