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文字 |
一般认为,胜是勝的简化字。其实,这个字形古已有之。胜从月(肉)、从生,基本上可以理解为生肉,后来也指生肉的气味,相当于腥。
现在说腥,指鱼一类的气味,是字义发生了偏转。古人说,不沾晕腥,腥与晕字义接近。宋人陈亮有词“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是指金人侵略我河山,何时才能驱除。腥膻犹如说胡人多食肉,身上气味很浓,以致沾染了河山。这里的腥跟鱼没什么关系。
后人妄将胜中的生改为星,以星表音。其实,生字在星中表音,自然也能在胜中表(Xing)音。还有一个例子,猩字在古籍中的一些版本里,直接从犭、生。
现在最常用的胜,如胜利、胜任等,的确是由勝字简化而来。勝从朕、从力,与塍、賸(剩的异体字)等一样,以朕表音;以力表义,本指有能力做事、能力超出需要。胜任一词中,两字基本同义。引申为超过、超越,如事实胜于雄辩。在竞争、比赛、战斗中,超过对手也叫胜。如著名的“田忌赛马”,孙膑让田忌只管下大赌注,“臣能令君胜。”(见《史记》中《孙子吴起列传》)孙膑让田忌的上、中、下三个等级的马分别与对手的中、小、上三个等级的马比赛,胜二负一,最终取胜。
胜字还有一个用法,如不胜感激、不胜枚举等,一般字词典释胜为“尽”。但这个解释是就词论词的权宜之计。《孟子梁惠王上》中有“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等,解释为鱼鳖食之不尽、材木用之不尽,意思没错。但对胜字的理解应是这样的:这两句是倒装句,应为(人们)不可胜食鱼鳖、胜用材木,即没有足够的去能力吃、用这些东西。同样,不胜感激应理解为没有足够的能力表达感激之情;不胜枚举应理解为没有足够能力一一列举。释胜为“尽”,虽然意思可通,但让人不知所以。
胜字还有一种用法,如风景名胜、历史胜迹、旅游胜地、引人入胜等,这也无非是从超达、超越引申而来,即非同一般。
勝与胜字本来毫无共同之处。勝从朕,朕字的左部由舟字演变而来。勝简化为胜,企图以生表音,又保留了原来的半拉形体,但与字义完全无关,形成了这样“历史的误会”。
从胜与勝的例子可以看到汉字演变的复杂性之一面。笔者有一个观点,我们在运用汉字时,尽量尊重汉字的本来面目,不要再人为地复杂化。
前一篇:房价,馒头为何卖成蛋糕价
后一篇:伐与戍,都是由戈与人组成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