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mw690/001ljiW2zy6Krk0jOYo10&690
担当禅师舍利塔
位于点苍山感通寺大殿后
1、
穿行于苍山与鸡山的丛林已多年,有位老僧的诗文,一直打痛我的心眼。
读大学那会,就从滇池跑回洱海,专程寻到点苍山清碧溪旁的感通寺,打听到老僧的舍利塔。
时值秋暮,黄叶飘飞,古塔长满青青黄黄的苔藓,被落叶裹得严严实实,相仿搭着一件天缝的袈裟。
彼时,我还不信佛,在老僧塔前叩三个响头,用树枝扎个扫把,把塔扫得纤尘不染。
因为偶然读过他的诗,黄沙扑面地赶来。
老僧就是担当禅师,法名:普荷。世称“三绝和尚”,诗、书、画三绝。
其实还有一绝,才是正枝:禅。
担当禅师是开悟的大德,他的诗文对联里,处处都是心法眼要,光明清寂。
这是我后来很多年后才明白的。
2、
俗姓唐,名泰来,1593年,出生在昆明晋宁一个书香门第。
祖籍浙江淳安人,先祖于明初戍边迁入,落籍云南。
十三岁补博士弟子员,诗文才华显露,就在这一年,被父亲带着北上应选,路过南京。
名妓马湘兰工于书画,与诸多名士交游,名动江左。赏识他的才华,亲自给他簪花,此举一时传为佳话。
直到担当禅师70岁时,已枯守青灯黄卷多年,仍然作了一首诗, 回忆这段人生插曲:
“春来无日不狂游, 笑折名花插满头。 一自为僧天放我, 而今七十尚风流”。
22岁娶妻,23岁长女出生,33岁入京应礼部试,游曲阜、谒孔庙、登泰山。
后因兵阻,留江南数年,其间遍游山水,交结诸方。
34岁访诗僧苍雪,入董其昌门下学画。董其昌为其诗集作序,评价甚高。
38岁,参湛然云门禅师于显圣寺,受居士戒。
39岁,回云南,居家养母,吟诗作画,名声日显。
46岁,旅行家徐霞客入滇,二人相见,成为至交。
52岁,李自成克北京,明亡。
53岁,为匡扶明室,病急乱投医,所托非人,参与安南土酋沙定洲叛乱,当谋士。
后大西军入滇,兵败,避祸鸡足山。
55岁,往水目山,从无住禅师染剃,出家为僧,从此四处躲藏避乱。
56岁,往鸡足山,筑茅棚静修,餐风饮露,吟诗作画。
67岁,清顺治十六年,明永历十三年,清军入滇。
68岁,大错和尚修《鸡足山志》。
70岁,永历帝被弑于昆明。
75岁,离开鸡足山,入点苍山,住感通寺。
81岁,孟冬,示微疾,十有九日,晨起端坐辞众,书偈云:天也破,地也破,认着担当便错过,舌头已断谁敢坐?
寂然而化。
3、
由儒入佛,因避祸而悟法要,最后得成正果。读担当禅师的生平过往,感慨万端。
禅师出生时的明朝,已是风雨飘摇,离灭亡不远,从小才智过人,诗文俱佳,空有一腔报国之志。
去礼部应试,没有入选,后来游历江南,得以师从一代书画宗师董其昌,深得其中三昧。
游历之余,结识诗僧苍雪,苍雪是云南呈贡人,出家后,驻锡江南,于诗于禅,造诣精深。两人也是文墨之交。
后来,禅师又礼湛然禅师为师,受居士戒,之后的回忆文字里,把自己的法脉说成直承湛然禅师,嗣法而遵正眼。以至于禅师在祥云水目山礼无住禅师染剃时,说只受戒,不接法。可见,江南文士和禅僧对师影响之深。
可以说,禅师出家是迫不得已,当时,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帝自挂煤山,之后清军入关。云南因地处边地,世守云南的沐天波昏庸腐败,土酋沙定洲叛乱,禅师当时是在家身,名声很大,他最初是想借助叛军,把沐天波换掉,重整云南军民,报效朝廷。没想到沙定洲是个饭桶,最后兵败。禅师便逃到鸡足山避祸,后来到水目山出家,从此进入佛门。
之后,仍然不忘报效明朝,在他的诗文中,处处可见一腔忠肠,直到清军攻入云南,永历皇帝逃到缅甸,他还从鸡足山下来,一袭僧衣,前往护驾。
禅师一生只收了一个徒弟,也是他的侄儿,也是因为避祸,跟随他出家,法名叫:把茅。后来,禅师还命令把茅还俗娶妻,为延续唐家的香火。
禅师出家后,大部分时间都在鸡足山常住,留下大量的诗画和对联,可以说,按照丛林规矩,禅师就是一个异类,不随众,结庵修行,自成一调。世间,起初也不能容他,后来南明覆亡,清朝廷对他们这些明遗文士,还是网开一面,没有赶尽杀绝,任其放逐山林。
禅师报旧主之心,也许是在永历帝被勒死在昆明后,才熄灭的。之前他的诗文,还有悲壮豪迈之迹,后来就几近于清寂了,甚至有些疯癫,有天台山寒山子的味道。
苍洱间的大小寺院,剑川石宝山,丽江玉龙雪山,都留下禅师写的对联,题的诗,意境深远奇兀。
三百年来,无人超越。
人将禅师的诗文集辑:《翛园集》8卷、《橛庵草》7卷、《拈花颂百韵》、《罔措斋联语》等,近年还出版了《担当诗文全集》。
画作很多,已成文物,大理州博物馆还曾举办过“担当禅师书画作品特展”。
4、
早年风华绝代,中年颠沛流离,出家为僧,晚年放逐山水。
生前,常嘱咐他的徒弟把茅和尚说,“吾死之后,吾之墓表得题‘明遗僧普荷之墓’。
多么悲壮的一根忠骨。
最后,心念一死,便是大活,忠骨转化为禅骨,
往来于苍洱之间,造化一方,光照大千。
(图片来自网路)
http://s12/mw690/001ljiW2zy6Krk0oa8jab&690
担当禅师像
http://s7/bmiddle/001ljiW2zy6Krk0tsk6a6&690
担当禅师画作
http://s12/bmiddle/001ljiW2zy6Krk0Citd6b&690
禅师画作
http://s11/bmiddle/001ljiW2zy6Krk0J2jg8a&690
http://s11/bmiddle/001ljiW2zy6Krk0J2jg8a&690
书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