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母校内科大的几位科研人物致敬!!!
首先声明:本文涉及的文字及肖像权归相关人物所有,如有不妥或涉及个人隐私,请及时告知,我将在第一时间内撤除。
看到有同学将学校官方的一些报到发至贴吧,很好,但是都没有相片,有人也提出想见见学校的一些“人物”。。。
于是我把我手头他们的相片在这里贴出来,是希望现在还是校园里的同学们能认识咱们这样一所学校中,他们是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老师了,而普通的他们却放弃很多东西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地做着扎扎实实的科研工作。。。。。
第一位:李保卫校长,不用我向大家介绍了,大部分学生应该认识的,而且我手头上没有李校长的相片。
第二位:安胜利,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右三中间穿衬衫发言者就是安胜利校长。
相片有些陈旧,还是自己用当初的差值300万像素在2003年9月在我们学院软件捐赠仪式上拍的,虽然画面有些粗糙,但是安博士的朴实无华更显真切。
第三位: 张建旗
博士,男,1965年8月出生于内蒙包头。1986和1989
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表面科学与腐蚀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96年自费赴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留学,于2001年3月获材料科学与工程哲学博士学位。随即,在世界最高学府
- 麻省理工学院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世界著名的腐蚀中心 (Uhlig
Laboratory) 从事 材料学、热力学 和 电化学研究,
师从于 世界著名科学家,
美国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和核工程院士 R. M.
Latanision 教授。 2005年, 在世界著名学府 -
伊利诺依大学 - 香槟分校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UIUC)、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Nobel Prize
Laureate), 世界著名科学家 R. E. Smalley 教授
领导的碳纳米管实验室 从事纳米材料、生物分子学
和碳纳米管尖端微型器械的研究。
张建旗 博士在美期间先后在 世界著名的
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 (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
ORNL)、美国磁性材料信息中心 (Magnet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INT)、美国宇航署 (The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NASA) 微重材料实验室从事
前沿高温材料、磁性材料 和
特种材料等科学研究。在国际著名出版社、期刊
和会议发表专著及科技论文20余篇,
参加著名国际会议和演讲近20次,
辅助教学和指导博士与硕士达20人,
并在美国国家自然科学 (NSF, NIRT), 国防部 (DOD -
DARPA), 能源部 (DOE - AGTSR) 和 国家国土安全部 (DHS -
TSA)
等美国政府基金项目参与科学论证、评审并进行科学研究,
为著名期刊 和国际会议论文的评阅人。 张建旗
博士于2006年受聘为内蒙古科技大学教授, 从事
材料学、腐蚀学、电化学、纳米科学与技术
和先进微型器械 等科学及其
世界前沿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我随机选了一张他在去年校庆时为学校提供的留美期间的相片,因为校庆,我这样一个不爱学习的学生有幸为他扫描了这些照片。
第四位:
张邦文,男,1973年11月出生,工学博士,教授。1992.9-1999.3,就读于包头钢铁学院冶金系,获学士、硕士学位,1999.4-2003.10,在上海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从事电磁冶金、金属材料方面的研究。2003.12-2005.11,在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专业做博士后,从事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2005.12-,在内蒙古科技大学材料学院工作。目前研究兴趣:功能纳米复合材料、材料物理、计算材料学。
在求学和工作期间,先后参加了“液态金属中颗粒及纤维在电磁场中迁移规律研究及其应用”(上海市科委项目)、“超导强磁场凝固和热处理制备新型金属材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0234020)、“梯度强磁场下金属凝固研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50225416)、纳米金属/聚合物复合材料在模拟宫腔液中的腐蚀行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271029)等项目的研究;主持并圆满完成“低维有序的金属/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表征和分子模拟”(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05037671)、“电磁场组装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应用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等科研项目。
在《Composite
Science and Technology》、《ACTA Metallurgica
Sinica》、《高等学校化学学报》、《金属学报》等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6篇,EI收录12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专著《冶金熔体中夹杂物一般动力学的理论研究及其应用》(上海大学出版社,
上海: 2006),即将出版。

因为去年校庆,征集校史馆中关于他本人的照片,而他手头上除了一张免冠的相片外,基本上没有生活照片。眼看校史馆就要交工了,在我们领导---当年他的老师的一再要求下,才在他临时的办公室拍下了这组相片。。。。。。
这样的内科大人才,不值得我们尊敬吗?!
来到这样学校,一味的抱怨只会让自己在落后的基础上更加落后。大家打起精神,共同把有限的学校生活过的充充实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