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清代四大公案评书之一,《施公案》(《五女七贞》)是被演绎次数最频繁的一部,评说此书的艺人犹如过江之鲫,仅京津一带,就不可计数,知名者如双厚坪、白敬亭、群福庆、文福先、阎伯涛、袁杰英、袁杰亭、袁杰武、张荣玖、陈荣启等。京剧中著名的“八大拿”亦出自此书,尤以《连环套》一出最为著名。
该书成书于清代嘉庆年间,长达528回,以康熙年间的清官施仕纶(一说施世纶)的作官经历(江都知县——苏州知府——顺天府尹)为主线,描写黄三太之子黄天霸等绿林侠士扶保其平山灭寨的故事。原小说情节琐碎,枝蔓横生,后经过“评书大王”双厚坪及白敬亭等改编,易名《五女七贞》,使故事情节较为集中,且有丰富润色之处,如“玉泉山百鸟朝凤”、“连环套百兽朝麟”等,成为后世艺人常演之作。有“袁氏三杰”之誉的袁杰亭、袁杰英、袁杰武兄弟说此书时,又吸收了一些单口相声和民间笑话中的情节和包袱,突出了“书筋”——小脑瓜赵璧的形象,全书喜剧色彩愈加浓厚。这也是评书《五女七贞》较小说《施公案》高明之所在。后来,艺人周坪镇改写此书,经刘子清校正后,1920—1945年连载于《新天津报》,成为连载时间最长的一部评书。
双厚坪说《施公案》,前套内容包括施公在江都县任内破连环无头命案,拿奸僧九黄、淫尼七珠和十二寇,收黄天霸,擒刘六、刘七,恶虎村杀武天虬及出巡山东,拿于六、于七,霸王庄拿黄隆基,独虎营拿罗似虎,河间府拿侯七,任丘县拿谢虎等,直至施公受封漕运总督。而后套内容由施公与黄天霸、关小西二次出巡山东起,包括蚆蜡庙拿费德功、鄚州庙拿谢虎、薛家窝拿薛金龙、殷家堡拿殷洪、东昌府拿郝世洪、落马湖拿李佩等。
清末另一评书名家白敬亭专在清室各王府说《施公案》,以所纂“五女擒兰”和“七贞捉莲”为主要内容,故得名《五女七贞》。其主要关目有施公任苏州知府,赵璧投其门下效力,施公私访被囚,赵璧等破金斗寨,救施公;黄天霸破九条山;“五龙”闹苏州,黄、赵破五龙寨、侯家寨,灭“五龙”;“五女”(娄秀香、秦兰花、尹凤英、李莲香、祝凤仙)在苏州与黄天霸等以摆擂招亲为诱饵,捉拿采花贼“一枝兰”蓝勇;“七贞”(李秀贞、张淑贞、张玉贞、高桂贞、秦花贞、盖莲贞、盖爱贞)化装成歌妓混入虎啸山,与黄天霸等智擒“大莲花”彭昆。——一般至此结束,即为《五女七贞》。后又从玉泉山“二鸟”盗走宫中珍珠灯,大闹苏州续起,引出百鸟朝凤,黄天霸、赵璧寻宝捉贼,大破玉泉山,四侠五义五霸十雄十三杰诈取螺蛳岛,擒贼归案等情节。——这一段为《百鸟朝凤》。白本无《施公案》后套出巡故事。
东北评书名家聂田盛也擅说此书。全书分为《十二侠女》(《五女七贞》)、《百鸟朝凤》、《百兽朝麟》、《康熙访盛京》(《龙虎东巡》)、《五小下山东》、《百鬼朝阎》、《五小下关东》、《十杰闹关东》(《八卦会太极》)八部连续书目,贯穿黄三太、黄天霸、黄九龄与窦尔墩、窦飞仁、窦小兰两家三代的恩仇故事。其中前五部已出版,第七部只有缩写本曾在《沈阳晚报》连载过。沈阳评书名家宋桐斌亦常演此书。就前两部而言,聂本与白本内容仿佛;后面几部则带有浓郁的东北地方特色,是聂本独有之处(由于后文只涉及前两部书的版本比较,故聂本内容梗概从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