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伟#32岁退休,从印度再开始#《世界经理人杂志》专访

标签:
大卫独夫旅游缅甸禁地之旅摄影吴志伟 |
分类: 大卫独夫的那一点小事 |

吴志伟,职业经理人、摄影师、作家、旅行家。著有《再忙也要去旅行》、《左脚向前 再度印度》等数本行摄的灵魂系列丛书。第7本《幸福,在路上》一个旅人的泰柬越行摄笔记 2012金秋火红上市
15 年前, 吴志伟是某英资公司中国区的 CEO,面容严肃,目光凌厉,鲜衣怒马,唯我独尊。那时候,他自嘲:穷得只剩下钱了。
15 年后,吴志伟是知名摄影师、作家、人文旅行家,他穿T 恤牛仔裤夹脚拖,姿态随意,话语生动。现在的他,热爱生活,珍视生命。他说,这些都是旅行教会他的。而这一场最彻底的转身,是从印度开始的。

吴志伟少年时代习油画,这使得他的摄影有别样风格。
吴志伟第二次去印度呆了三十天,这次经历写在《印度:绝望与惊喜》这本书中。“绝望” 有两层含义,一是他当时对自己生活绝望透了,一是当中国式的复杂遇上印度式的复杂所碰撞出的绝望火花。“印度人的思维是世界上最混乱最复杂的,而中国则是另一种复杂。”三天后,吴志伟不再纠结,开始接受“这就是印度”,面对不同的地域与文化,他学会 “格式化”自己的大脑,放下“执念”。
为了沉淀自己,吴志伟去印度教圣地布什格尔—同时也是灵 修圣地—灵修,每天早上面对太阳做瑜伽,然后冥想,“一整天,从身体到心灵都感觉轻飘飘的”。这里灵 修费用并不高,住宿120 卢比( 约人民币20 元) 一天,“如果愿意,可以住一年也没关系”。他曾经在印度三个月只花了800 美金,这些经历使得他意识到,有时候生活真的跟金钱关系并不是那么大。
吴志伟在印度见过苦行僧,遇到过宗教圣人,参加过各种宗教庆典,他很羡慕那些有信仰的人,“当心里苦闷的时候,他们可以通过祷告,去倾诉和排解。”他发现,有信仰的人,大多比较良善,走在深夜的印度街头也不用害怕。常常在媒体上见到印度人搭乘火车或者汽车时,挤得车里车外都是人,吴志伟说,其实车厢里是非常安静的,大家愿意与人为善,牺牲自己的舒适,给更多人方便。
印度人打动吴志伟的地方还有他们内心的平静。也许是信仰,也许是种姓制度的缘故,印度人对于贫穷与富有的态度很平和,接受自己的生活状态,不浮躁不抱怨。
在吴志伟的描述中,印度是一个“治愈系”的国度,“如果说这个世界上有一个地方是人类的家园,那就是印度。每一个人去印度,都会找到他想要的东西。”
探路,辗转徘徊
在吴志伟事业顶峰,同时又是最为空虚的当口,一个朋友跟他打赌—用3000 元在新疆生活2 个月。当时他的消费哲学是不要最好的,只要最贵的,3000 元实在不多。吴志伟对旅行没有热情,他答应加入,一是无聊,二是好胜。在那两个月里,吴志伟拿出了他在商业领域的执行力,把这段旅行当作项目来执行。为了达到省钱的目的,他坐红眼航班,住青年旅舍。甚至,为了蹭饭,他跟着一些旅行团走,吃饭的时候他坐在旁边,别人常常会好心地让他一块儿吃。做这样的事情,对于人文旅行家吴志伟来说,是家常便饭。然而,对于外资公司高管的吴志伟而言,习惯了别人的仰视与迎合迁就,这些都是第一次。
这是他第一回做背包客,有胜利的喜悦,却没能享受其中乐趣。回到广州,放下背包,走进办公室,吴志伟还是那个高效运转的CEO。然而过了一段时间,他发现自己生活得不开心:“为什么在新疆的时候,一天只能花50 块钱,反而可以那么高兴呢?”他觉得西装穿在身上开始不舒服,心里痒痒的,于是背着背包又“逃”了。
一次次地这样来回,跑遍了中国,又跑到国外,他觉得自己越来越难以适应办公室的生活。经过了四年的挣扎,32 岁的时候,吴志伟终于毅然决然地扔掉了原来的手机,彻底告别了过去的自己。

宗教生活是印度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吴志伟观察印度的重要主题。
行走、拍摄、写作,这条路,吴志伟已经走了15 年。当决定放弃如日中天的事业时,他其实并没有对于“退休”后的生活有一个完整的规划。这其实不难理解,如果你意识到生活的快乐并不一定来源于物质的富足时,那么是否有一个完备的财务计划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
写作,并成为人文旅行家,纯属意外。当初劝他写书的朋友用一句话打动了他:你有这么多的沉淀和思考,为什么不分享给更多的人知道呢?
在吴志伟的朋友圈中,多是像他这样的经理人,他算是走在前面,最早开始反思的人。他说,九十年代的时候,他遇到的国内的背包客多是来自深圳,很多迷失的人逃出来寻找心灵的出路。一段一段的旅程改变了吴志伟对两件事物的态度,一是金钱,一是生命。
他在泰国一个海岛上闷头写书的时候,遇到一个老头,住在隔壁,每天用啤酒瓶盖房子,直到一天快刮台风了,老头叫来自己的直升机去买生活用品,他才知道这是一个正经的英国贵族。这个人完全有能力住最贵的酒店和房间,可他就是选择了一个他觉得最划算的价位,让每一分钱都花得值得。
现在,吴志伟不再奉行“最贵”原则,他住得远离城市中心,自己做饭,自己买木板做家具,养孔雀鱼,养植物。过去,他看到办公室里的植物蔫了,马上会让人再换一盆,完全意识不到这也是生命。他现在,不仅珍惜别的小生灵,也珍惜自己的生命,再让他穿上西装去办公室做工作狂,“我不干!”
突然, 一支管状的铁器顶着我的后脑勺, 耳边传来一句短暂而坚决的英语:“ DELETE YOUR PHOTOS( 把相机里的图片删掉) !” 我举起双手,缓缓的回过头一看,一支冲锋 qiang的qiang口正对着我的脑袋。我本能的蹦出一个英语单词:“WHY ?”穿着避dan衣带着头盔的冲锋qiang主人冷冷的又蹦出三个英语单词:“DO OR DIE.”我赶紧说:“OK, I DO. ”一边把相机的显示器给冲锋qiang的主人看,一边开始删照片。这一刻,我永远记住了这三个英语单词: DO OR D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