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爱在中国行大卫独夫旅游摄影大凉山我记录 |
分类: 大凉山:边邦部落的陌生人 |
在中国西南部连绵不断的群山中,有个边缘部落,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栖,在无声与时间抗战的同时,顽强地繁衍。部落的成员崇尚光明之“火”。当他们的祖先在青山环绕的“日都迪撒”点起第1把火,赶跑从天而降的魔鬼而喜获丰收之后,他们的毕摩(巫师)就把这一天定为“火把节”。
10年前去泸沽湖,经过一个叫宁蒗的地方,第1次遭遇了彝族女人。当时,我总被样的眼神弄得很抓不着头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有这样的眼神。一种恐惧?一种好奇?但分明带着一种高贵和孤傲。人们告诉我,这是小凉山的山人。
那时侯,我对彝族一无所知,匆匆的一过,这些高贵的山地女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告诉自己,我一定重返凉山,2006年,我实现了10年前我的愿望,第1次是一个人穿越大凉山腹地,3个月后,带着一班志愿者,把来自全国各地的助学防寒物资送到了大凉山腹地的三个山村小学,让山里的一小部分孩子过了一个温暖的彝族年。
即使在今天的凉山,彝族女人这样的眼神依然随处可见----当然,不是在小凉山,而是在大凉山。
在小凉山,至少是在宁蒗,我10年前第1次遭遇彝族女人的这个地方,这样服装和眼神,已经被现代生活和外族的文化冲击完全消灭掉。在由西昌去丽江的时候,我特意取道宁蒗,为的是想重温10年前的印象。事实告诉我,我的想法太天真了,根本是个不可能的任务。
大凉山的彝人,依然保存着他们祖先优良的传统。一代又一代的火把节选美比赛,把大凉山彝族女人的高贵美丽基因发扬光大。凉山的贵族虽然在今天已经“被迫”没落,但在黑彝(过去的贵族)女人身上,依然可以看到高贵和孤傲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