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湖畔胖舟
湖畔胖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64
  • 关注人气:1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白蛇吐信考

(2007-01-21 01:25:20)
分类: 太極拳
这个动作应该是从学拳一开始就一直困扰着我的。
 
学拳之前我买过一本《太极拳全书》,是盗版的。目前我还没有看到过它的正版版本。在“五式太极拳”的前面,专门有一章比较各派太极相似的动作。里面的白蛇吐信是这样介绍的:“1.拳名释意:形容出手似蛇吐信之烈而名。2.主要异同:陈式二路中有同名动作,上步一掌下按、一掌缠丝伸出;杨式中弓步一掌下压,另一掌前穿(注:这里它用的是高探马带穿掌的掌照);吴式有‘迎面掌’,动作相似;武式中有‘迎面掌’类似此动,唯是推掌;孙式没有此动,但是有‘右通背’掌。3.作用功效:传统太极拳中原有穿指的白蛇吐信动作,采用指法,因技术作用危险性大而改为掌。拳势基本用法相同,即一手下按敌来拳,一手攻击对方面等部位。此动主练肩、臂等部位。”
 
后来我学了杨式,是边看赵斌、赵幼斌、路迪民编的《杨氏太极拳真传》的书边学的,85式,和傅钟文传的一样。当时学到白蛇吐信处就有疑惑了,怎么跟上面的书上介绍的不一样?但倒不是没有这个动作,而是接下来套路中的“高探马带穿掌”。练来练去,比较来比较去,前面的“白蛇吐信”虽然技击意义和后面差得不大,但总是觉得还是后面的“高探马带穿掌”吐信的味道强一点,可是好像又有点问题。具体在哪里,当时也没有想明白。
 
后来在我们学校图书馆搜出一本陈龙骧的书。李雅轩是杨澄甫入室较晚的弟子,传的是115式。李又是非常有头脑的一个人,传的那套大架子被他改了很多名字。把“高探马带穿掌”改成“高探马”和“白蛇吐信”就是其中的一例,而套路前面的“白蛇吐信”被改成“翻身撇身掌”。非常有道理!我有段时间就持这种看法的。
 
今年下半年的时候,我偶然在网上发现一套杨澄甫的大架用法图,非常珍贵!当实也留意了一下“白蛇吐信”和“穿掌”两个动作,发现“白蛇吐信”没有图,而穿掌的用法是“迎面掌”,正好跟吴式武式相附合,可见此处穿掌的实际意义在于“迎面掌”,并不是白蛇吐信,李雅轩的判断有些武断。那么真正的白蛇吐信在哪儿呢?
 
陈式中的白蛇吐信动作,不仅出现在二路中,一路中的“闪通背”一动中就有此动。前后出现两次,可见“白蛇吐信”大致出现在套路中的这个位置。大方向定了,那么还差一个证据。这时候一个关键的视频出现了——就是北京崔毅士的弟子刘高明79年拍摄的视频。这个视频中,打到第二个扇通背后,与我们一般看到的大架子不同的时,打了套路中的第三个撇身捶,接着左掌收回,右拳变掌往前平刺出,左掌掌心朝下,位与右肘底下——好一招白蛇吐信。
 
原来问题的关键是杨澄甫在晚年时把这招白蛇吐信简化掉了。但为什么后面的“穿掌”不能叫“白蛇吐信”呢?原因在于右手是主手,当然一般情况下比左手力气大,用右手攻击自然比较有效,更突出吐的感觉。“穿掌”只不过是“迎面掌”的变形,此动是用来幌人的,右手还是主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