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孔子的志向

(2010-05-01 14:10:25)
标签:

论语

教育

孔子的志向是什么?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孔子在和他的学生坐着聊天时,曾问过弟子们的志向,并且也敞开心扉谈了自己的志向。

在2500年前,志向就远远高于现代人!朴朴实实一句话:“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现代人谁还有这个大志向?大而言之,无非是当科学家,当明星,当银行家,当巴菲特挣大钱,

小而言之,买栋房,娶美女,周游世界,写本书等等。孔子的这等大胸襟大怀抱,谁可与之比肩?


     孔子认为什么是“孝”?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 百善孝为先”,人人都会说,但是许多人不知道“孝”的概念。狗和马都能喂养,离了尊敬,怎区别?

    现在80/100的孝子只是给父母点钱,买点好吃的。不是啃老族,就很不错了,并不懂得尊重和孝敬。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

    侍奉父母,经常和颜悦色,比较困难。也就是说,跟父母说话,要给个好脸子,能经常做到就是“孝”。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孝,不仅仅是赡养,还应当不要违背了礼节。前些年,我们的教育丢弃了传统文化,以致出现子女

辱骂甚至殴打长辈的事件。

    

  
  
   孔子能成为孔子的缘由是什么?

  “子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他一生时时追求人格的自我完善。为了警策遵循“仁”,孔子“ 弋不射宿,钓而不网”,不惊扰归巢鸟,

只垂钓那贪食之鱼。每见到人格高贵的好人好事,就即刻想到和他一样,见到不好的人和事就警惕自我。

    孔子曾经总结过自己走过的人生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可见“不逾矩”成为了“从心所欲”的潜意识,是经过一生的修养

和锤炼后的“舍利”!心,欲,矩,是高度的一致了!心胸眼界修养品格,不是谁想要,就马上就能达到的。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应该进入课本,写到学校的走廊上,进入内心,形成风气,才是教育要达

到的真正目的。教育不就是培养人吗?究竟培养人什么?怎样培养才最有效?这都是媒体教育部高校中小

学校长及全体教师最应该关心的事。


     
   孔子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君子”?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做了再说。否则有些话难以兑现。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别人不了解你,你却不恼怒,这是君子之风。



孔子认为必须终生奉行的一个字的人生原则是什么?

“恕”  

能原谅别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能原谅人包容人才有和谐。

否则自己不痛快,窝心易病。别人也不痛快。生活中注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认为什么样的人可以当老师?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旧的知识,并能从中悟出新的见解,就可以当老师了。“温故”很重要。就是点按大脑的

“保存键”,否则就是  白忙活,是“狗熊掰玉米” 。据说著名学者顾炎武每年治学9个月,最后三

个月是复习。鲁迅先生少年时“每到年底,稍加复习,一摞线装书,便从头到尾背下来!”这是积累啊。

    “ 知新”更重要,否则就是传声筒,复印机。不能分析,就无法应对现实,就不能出新。

孔子要求 “ 举一隅不以三反者,则不复也”  看来当孔子的学生不易呀!孔子弟子三千,贤人

七十二,独极力称赞弟子颜回“贤哉,回也!”  因为颜回能够“  闻一以知十”能推演扩展深刻理解,

何止举一反三?颜回大约用脑过度了,早早夭亡。这和唐代短命的鬼才诗人李贺相似吧。


     孔子最大的特点?

         “仁”  以为己任。一生孜孜不倦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这理想在他生命中是那么地强烈,

以至于他说“朝闻道,夕死可矣“!    孔子勤于总结思考发现。过泰山,闻妇人哭,探究总结出

“苛政猛于虎”的治世名言,流传千年。去楚国,见佝偻丈人,发现了“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做学问第一要专心!这学习的诀窍,恩泽后世。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时时发现总结,终生谦虚好学。

        孔子的自我评价:“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发愤用功都忘记吃饭了,快快乐乐的活着忘记了忧愁,不知道衰老要来临。

        孔子还自评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永不满足地学习,孜孜不倦地教导弟子。一生可以用“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概括吧。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孔子绝对没有这四种毛病:不凭空猜测,不绝对肯定,不固执己见,不唯我独尊。

    多么的难得啊!难怪称其圣人,万世师表。记得一个故事,据说困于陈蔡时,颜回给孔子

做饭,孔子在里屋亲眼看到,饭熟了,弟子却从锅里抓了一小把,塞到嘴里。眼见为实啊,

可是从不主观臆断的孔子,仍要巧妙地说:“我要用这饭先祭祀。”  弟子忙说:“老师,不行啊,

刚才一揭锅,热气让梁上灰掉下来了,我急忙间,动了手,不洁净了,不宜祭祀!"


    这两天翻看《论语》,记下了一点感悟,与博友共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拾取快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