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碎细说】《查令十字街84号》——永恒的书缘与情缘

标签:
飞雪查令十字街84号书信书缘情缘 |
分类: 『杂碎细说』 |
http://s7/mw690/495c256ftd76250926016&690
(图片来自网络百度,图上两张照片为影片的海报)
《查令十字街84号》——永恒的书缘与情缘
《查令十字街84号》,讲述了一个纽约爱书人(海莲·汉芙),通过书信往来在伦敦一家古旧书店,淘书,并与其间的经理德尔(弗兰克·德尔)、他的同事、他的妻儿,以及他的邻居老太太,建立起了一份深厚友谊的故事。
他们的来往书信,被她结集而成,更成为读书人的“掌上明珠”。
贴心的相知相助,娓娓道来的书信,幽默,风趣,相知,悄然的俘获了远隔重洋的汉芙和德尔。
日子,就在书信的往来中,悄然划过;而书信,也成为他们平静生活中的浪花,无时无刻不激起心中的涟漪。
汉芙在得到了德尔病逝的消息后,赶到查令十字街84号,走进即将拆迁的马克斯与科恩书店时,距离她第一次给这里写信,已经过去了二十年。
她笑着对空荡荡的书店,说:我来了,弗兰克,我终于来了。她虽然信守了诺言,但空屋中并无人回应,只有一阵冷风袭过,泪水顺着面颊静静地流淌下来。
书籍,是人类拥有美好的记忆与留存的最好形式,这些记忆,也都会在书籍之间得到永恒,不会随着身体的逝去,而散去。相反,会更日益弥新。随着汉芙小姐对其间美好的记忆,更添一分亮丽的色彩,从不断纳入其思想、不断张望、不断梦想的人一般,悲伤的汉芙,却依然说:
“卖这些好书给我的那个好心人已在数月前去世了,书店老板马克斯也已不在人间。但是,书店还在那儿,你们若恰好经查令十字街84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它良多……”
而“查令十字街84号”却因此,而闻名天下,其间更是浓浓地牵着一段书缘,一段情缘。这本书,也被誉为“爱书人的《圣经》”。
但随着德尔的逝去,那一份情谊,或浓,或淡,一份情缘,了无痕迹。
汉芙追寻着英国文学,那些迷恋的,想要亲近的建筑,其实:就在那儿。
汉芙所推崇的英国玄学诗人、散文家多恩有一句话:
“全体人类就是一本书。当一个人死亡,这并非有一章被从书中撕去,而是被翻译成了一种更好的语言。”
我们可以想象,爱情以另一种时空的语言出现时,更多的关乎于缘份,更关乎于责任,在于慰籍,更是默默的守望。
随着一方语言的升华,那些过往,那些感动,那些温暖,时时的荡漾在心头,浓浓的化解不去,深深地怀恋。
轻轻地合上书,那20年间,书信往来的小片断,间或地如小兔子们般,跳跃,轻松,愉悦,让我们记忆犹新。
附录:《查令十字街84号》鲜活的片段摘录:
“弗兰克·德尔!你在干吗?我啥也没收到,你该不是在打混吧?
春意渐浓,我想读点儿情诗。别给我寄济慈或雪莱!我要那种款款深情而不是口沫横飞的。怀亚特还是琼森或谁的,该寄什么给我,你自己动点儿脑筋!最好是小小一本,可以让我轻松塞进口袋里,带到中央公园去读。
行啦!别老坐着,快去把它找出来!真搞不懂你们是怎么做生意的!”
从她的语气中,可以看出汉芙小姐的那种小女孩的小心思,且有些撒娇,无厘头。把对方,真正的当作了自己的好朋友,亲密无间,随口而出,轻松幽默,不见外。同时,又有些颐指气使的气息。
在此期间的英国,物质缺乏,善良的汉芙小姐间或的寄一些食物给德尔和他的同事们。由此也建立了与他们的之间浓浓的友情。
塞西莉·法尔在写给汉芙小姐的信中,这样写到:
圣诞节礼物之后,又寄去了复活节礼物,看到这些罐头和那一盒生鸡蛋,大家都十分开心,全体同仁与我在此感激您对我们的亲切与慷慨。
心直口快的她,向汉芙小姐介绍了德尔的情况,相信这也是汉芙小姐一直想要了解的。而汉芙的回信,也非常的向往去伦敦,向往着里的一切,步入轮船、火车、踩在布着尘灰的人行道,这也是她二十年来,时时刻刻的梦想,真正的走入她喜欢与向往的英国文化,踏上这一片土地。
在1951年4月4日的复活节时,汉芙小姐又给远方的德尔及他的同事们,寄了包裹,塞西莉趁着德尔出差的时机,赶快写信感谢汉芙,且调皮的调侃“弗兰克的汉芙小姐”。可以想象,在这几年的通信过程中,德尔尽心尽意地为汉芙寻找着她心怡的书籍,这一份情,也在潜移默化着,影响着彼此。
作为一个严谨,不苟言笑的英国绅士,德尔除了工作,其他的话语,不会过多的流露。工作之外的一些情谊,也就借塞西莉的嘴,说出来了。读着,心里也暖暖的。
趁着德尔出差的时机,他的好几位同事,也纷纷写信,表达对汉芙小姐的感激之情。“远方有人竟能为了从未谋面的一群人付出这么多关怀和慷慨,我的内心实在是倍感温暖。”
“来信时多写些伦敦的事物——地铁、巷弄胡同、古宅大院,随便什么都好,写仔细点儿。告诉我骑士桥长什么模样,此刻我的耳畔似乎响起了科茨的《伦敦组曲》,听起来是那么绿意盎然,雄壮典雅。”汉芙痴迷于英国文化,对于伦敦更是痴迷,时刻都想着这里的一切。更有好朋友去了伦敦,希望她成为自己的“眼睛”,先一睹为快。
“首先,在此为我们的疏忽向您致以十二万分的歉意。我一直错认为那是收录完整的布雷布鲁克版。我相当能够了解,当您发现该书阙漏了喜爱的章节时,会有何等的失落感受。我一定会尽力另找一本书价合理、完整收录您在信中提及的段落的《佩皮斯日记》,并尽快为您寄上。”
当汉芙写信抱怨德尔选的书,不周到时,德尔诚惶诚恐,诚心实意的向她道歉。
也从侧面看出,虽然他们是做旧书的生意,而且这些旧书价格及其的便宜,但他们也是尽心尽力,非常负责的来做。客户的需求,就是唯一的工作标准,满足客户的需求,作为“圣旨”般来遵守。
“亲爱的急惊风:你简单是‘迅雷不及掩耳’,…….如果你继续照着这种提心吊胆的步调干活儿,要不得心脏病也难。我真恶毒。你为了帮我找书,忙东忙西的,我竟然不曾向你道过一声谢,我真是坏透了。其实,你在那头儿受苦受难,我都是铭感在心感的。”
在收到了上一封信德尔的信后,汉芙小姐意识了自己的苛责,真诚的向德尔道歉,并致谢。两人的情谊,也就是在这一来,一往中,慢慢的酝酿着。
在1951年的圣诞节时,德尔从邻居的老太太手里,求得一块爱尔兰桌布,送于汉芙小姐。并详细的讲述了如何的清洗,保养。不得不佩服英国绅士的作派,严谨,认真,刻板。但又如此的恰到好处,看着令人舒服。
而随着桌布出现的,德尔的妻子粉墨登场,详细的介绍了德尔的家庭成员,并大秀夫妻恩爱,家庭和睦与幸福。
时钟指向1952年2月9日,汉芙小姐在给德尔的信中,称呼他为“大懒虫”,不免有些亲密,而且在信的结尾处暗示:只有我的“朋友”,才可以叫我“海莲”。
所以,德尔在回信中,乖乖的叫:亲爱的海莲。而写这封信时,正好巧合的是:2月14日,西方的情人节。
德尔在信尾这样写到:我实在不知应是如何回报您对我们的不断付出。我所能做到的,只是当您确定访问英国时,橡原巷37号将会有一个房间,可供您无限期地住宿。
1952年3月3日,汉芙小姐在写给德尔的信中,畅想着明年有可能会杀到英国去,与他们快乐相处的情景,她还写到:为我向你致敬,也许,我该编一出发生在古书店里的谋杀案,怎么样?你要演行凶歹徒呢?还是要扮刀下亡魂。调皮可爱的汉芙小姐,说话幽默,性格爽朗,把德尔当作自己真正的好朋友。
1952年5月11日,称呼改为“亲爱的弗兰克”,两人因着书缘,情谊也在慢慢地加深。
1952年8月26日,德尔写信给汉芙小姐,愉快的告诉他要休假了,并告知家里添了新车,这也是之前信中,少有的轻松愉快的口气,可见他的心情不错。把汉芙小姐当作自己倾诉的对象。
1953年5月3日,汉芙小姐,写信告诉德尔,她的创作的一些成果,调侃到“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在作品中借用了海明威的这句名言,剧本就顺利卖出了。并打算半夜起来,听收音机现场转播,与德尔他们的一起参加伊丽莎白女王在6月2日的加冕典礼。
1953年9月23日,塞西莉写信,告诉汉芙小姐,在今年的圣诞节,不用再寄礼物给他们了,所有的东西都已经不用配给了,稍好一点的店里头也能买到丝袜子了。也从侧面反映了女王登基后,英国的经济逐渐出现了好转。
再次的书信,时间就已转至1955年9月2日,这一年的时间里,德尔身边的同事,也都有了一些变化,塞西莉随先生去了中亚,梅甘,准备搬到南非去。
1956年1月4日,海芙小姐的信中,又一次畅想如果电视台的工作顺利话,明年的夏天她的英国行就可以成行了。“我要去亲眼瞧瞧贵书店、圣保罗大教堂、国会殿堂、伦敦塔、老维克剧院…..还要见见博尔顿老太太(送给她桌布的老人)。”
1957年5月3日,德尔在信中,告知汉芙小姐,又为她找到了三本书,并告诉她今年来美国游客似乎较以往更多了,以期希望海芙早日到英国来一次。
1959年8月15日,汉芙小姐在信中称呼德尔为“仁兄”,
1961年2月2日,“弗兰克?你还在吗?”与上一次书信的时间差了近大半年,明显的心理有了一定的距离,且不确定德尔是否还在此书店。
2月15日,德尔回信,依然盼望着汉芙小姐到英国一游。
1965年10月4日,德尔在信中写到:很高兴再度收到您的来信。是的,我们都还健在如昔——老态益发故乡钟,工作更加忙碌,口袋却没能加倍饱满。
汉芙小姐在信中,也慨叹,“我们都仍健在,可不是吗”
“1968年10月16日,德尔给汉芙小姐的信中,讲述了他们书店的生意,也因着货源短缺,加上书价节节攀升,恐怖很难赶在您朋友生日前找到任何奥斯汀的书了。我们会设法在圣诞节前为您办妥这件事。结尾讲述了他家中的一些情况。落款为:想念您
这应该是德尔写给汉芙小姐的最后一封信,1969年1月8日,书店写给汉芙小姐的信中,告知:弗兰克·德尔已于1968年12月22日,去世。
1969年1月29日,诺拉写给汉芙的信,无寄信地址:其中有一节这样写到:
“不瞒您说,我过去一直对您心存妒忌,因为弗兰克生前如此爱读您的来信,而你们俩似乎有许多共通点;我也羡慕您能写出那么好的信。弗兰克和我却是两个极端不同的人,他总是温和有耐性;而因为我的爱尔兰出身,我的脾气总是又倔又拗。生命就是这么爱捉弄人,他从前总是试图教导我书中的知识…….我现在好想念他。”
这样我们就不难想象,在其间,诺拉会间或的写信给汉芙,处于女人的妒忌小心思,也想认识一下,这个让自己的先生“迷恋”的女子,究竟是什么样的。
然而,汉芙与德尔,这些年来就购书与寻书、寄书的来往之间,除了聊书,还是书,再就是工作,家人,同事,自始至终,都没有一个“爱”字。
但这一份浓浓的爱,却早已融入至他们的书信中,不言而喻。
2013年3月7日,下午13:25,初稿;
2013年3月7日,夜晚19:10,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