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mw690/495c256ftd089d73e8910&690
(图片来自网络)
《空房间》由是金基德导演一部韩国生活片。故事讲述的是少妇善花生活在婚姻的暴力之中,华丽的家对她来说有如一个冲不破的牢笼,直至她遇见年轻英俊的泰石。善花选择了跟泰石走,在一家接着一家的空屋之中,展开了奇妙的爱情之旅。该片曾获威尼斯国际影展银狮奖。
看这部电影是2006年,但发现近期的许多观影网站仍然在推荐这部影片,于是又看了一遍,也重温曾经写的一篇观影日记:
人生总有悲欢离合,岁月不管我们经历如何,总是循环往复,心醉神迷而难脱孤寂、离合,这些生存经验和见闻也造成了人生的烦恼和困苦。
总是汇聚着我们的感情,从远古走向今天,还将绵延下去、生生不灭的悲伤人群,书写了人性最壮烈、最动人的惨败。
为动人的情节而流泪、为不平的现象而愤怒,为痛苦的结局而叹息,这些情感的发生,并非是由于那些场景和情况具有很大的感染力,而是我们自我内心深处酝酿了很久,并且已经发生的情感。由此得到了引发和膨胀。究其根源,其实是被影片中主人公内心的温润、善良和爱怜打动了。所以,绵延着我们心灵产生了感动。
一个奔波于大街小巷于门洞散发广告的男孩,每当夜晚时,他总会根据贴于广告久未揭去的而知晓房间的主人不在,而堂而皇之地进入“空房间”。自由自在地生活。冲凉、做饭、吃饭、拍照、洗衣服。悠然自得,你就会觉得他是这个房间的主人。我们觉得真是不可思议,在别人的房间里,岂能如此地自在。从深层次来看,我们的内心深处都渴望有一个栖息的港湾,寻求暂时的温暖。虽然颠波流离,却省了房租,感受不同的生活环境,感受着不同的生活情趣。
直到他遇到了被老公虐待的女子。从此相互有一个依靠,他们配合默契,彼此语言不多,更多的是眼神与心灵上的交流与沟通。这种感觉,充溢着丰富而敏感的知觉,通过彼此的心灵相互取暖,在一种默契中享受着情感的愉悦,不放弃满足欲望的追求。
在以后的生活中,经历了许多,有近似疯狂的偏执,有非常残酷的承受,也有非常盲目的迷恋,有内心狂热的追求,也有难以排解的伤感、痛惜、孤寂和坚持。这些归纳起来,不外乎一个情字,还是一种向往、渴望。
有了一个情字,可以让人变得善良、温柔、热情和富有爱心,于是有甜蜜的爱情,热切的思念,人们也有了快乐的寄托以及无限的希望;
有了一个情字,人也可以变得异常残忍、冷酷、贪婪,也体现了毫不手软的残杀,就有了毫不犹豫的掠夺,也让我们领略了人性的丑恶。
当我们反思影片全过程之后会发现,大概是一种相通的感觉,在城市的繁华、心灵落寞里,似乎有一对玩世不恭的心态,不少人表示有同感,但我们不能清晰地触摸到那个心痛的触点,究竟是一种什么样沉淀。
其实,我们清晰明了,我们畅想着:在绿色的垂柳下、在轻风拂面的沙滩上、在一望无垠的草地上、在幽静地峡谷里,在细水长流的林间,在小雨淅沥的晚间,在晚风吹拂的树下:
所有的一切都是如此的美丽;
所有的一切都是如此的温婉。
也许这一切都源于一部童话,更源于我们内心对美的追求与向往。
(旧作,修正)
——————————————————————————
附:沙漠里的骆驼评论,以此致谢:
大作读毕,感慨系之。
感慨你的文字,流畅朴实,节奏感强,阴阳顿挫,朗朗上口。
感慨你的观点,清晰明了,鞭辟入里,深入浅出,娓娓道来。
说得真好,一个“情”字,可山清水秀,亦可愁风苦雨。
从古至今,从外国到中国,所有那些动人的、千古传唱的故事经典,不论是化蝶还是白娘子,无论是杜十娘还是哈姆雷特,无不缘于一个“情”字,泣天地,恸鬼神。
其实,世间的爱情大都是美好的,那些完美的爱情,变成了婚姻,床上的云雨,变成了爱的结晶,以后相夫教子,爱情转化为亲情,再往后,一起慢慢变老,坐着那摇椅慢慢摇。。。。。。只不过这美好的爱情在作家看来,显得千篇一律了,没有撕心裂肺的冲击力,不能揪住读者的心,不吸引观众的眼球,因此作家、艺人不会编演这样的题材。
我们总是说,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不能反过来说,成为眷属的也不一定是有情人,再者,人生在世,难道就会有一个有情人吗?大概不会,难道都会成为眷属吗?也不会,但那同样是美好的,它可以成为友情,友谊,同样值得珍惜。梁思成、林徽因和金岳霖,就是这种关系的楷模,爱着林徽因的金岳霖一生一直和梁思成、林徽因住在同一座落里。
一个“情”字看着简单,说起来容易,但这其实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感情,但只要人们都本着一颗向善的心,
正如你说的:所有的一切都是如此的美丽; 所有的一切都是如此的温婉。
也许这一切都源于一部童话,更源于我们内心对美的追求与向往。
这是读后感的读后感,草草几笔,也许荒谬,不喜欢就删掉。
但有一个想法我是坚定的,你的文笔很好,思想也很深刻,你一定要在文学、诗歌、散文方面好好发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