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简史:从万有引力到时空弯曲,再从熵力到量子泡入流
(2017-09-28 01:27:10)
标签:
引力熵力量子引力量子泡沫入流内禀时空曲率 |
分类: 谈玄论道 |
引力简史:从万有引力到时空弯曲,再从熵力到量子泡入流
克劳林在《别样的宇宙》说道,目前所有物理定律皆非基本,实乃涌现之结果,包括光速和时空结构。涌现一词的潜在语境,即从流体中突然呈现出某种有序。我多年前就爱上了“流形”这个概念,曾认为宇宙万象(波、粒子、天体、星系、宇宙网,四大基本力,物理定律)皆涌现于真空流形,宇宙定律树源于元规律,而元规律源于无规律。老子曰:“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万有引力
1687年,牛顿在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发表了万有引力定律,表述如下:
宇宙中每个质点都以一种力吸引其他各个质点。这种力与各质点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Every
牛顿认为,引力源于物体的质量。然而质量又是什么?
引力表现为时空弯曲
引力(Gravity),是指有质量的物体之间的相互吸引力,若物体不受阻挡,则导致物体加速靠近。物理学界有人受了相对论思想的洗礼,认为引力源于物体质量导致时空弯曲而形成的。而Gravitation,前人皆笼统地译为引力,但实际上当译为“引力化”为宜,即引力导致引力源周围时空结构作相应的变化。重力只是天体引力在其表面上的局域别名。
经典物理学认为,引力是宇宙四大基本力之一,与质量乘积成正比、与距离平方成反比。在广义相对论中,引力不过是时空弯曲所产生的,但又说质能(质能等价)产生引力。质量越大,时空曲率越大,引力越强。其实,时空弯曲只是引力的一种几何化表达,并未解决引力本源问题。换言之,引力不是时空弯曲形成的,而是引力表现为时空弯曲。
引力促使粒子聚集,导致天体演化,甚至形成“吞光”的黑洞。引力可导致光线弯曲,产生引力透镜效应。斥力(热学意义上)导致粒子散逸,宇宙膨胀,而引力导致万物聚集,宇宙收缩。二者相生相克,相互转化。
引力作为一种熵力
为了解决引力本质问题,荷兰弦理论家埃里克·韦尔兰德(ErikVerlinde)在2009年提出了“引力的熵力说”。引力即熵力(自由能F的导数),物体的质量或惯性也与熵有关。可用类似黑洞热力学的办法推导了爱因斯坦方程。也就是说,引力是熵力;加速度与熵的梯度有关,所以惯性是无熵梯度的表现,质量与bits数成正比;牛顿势是熵与bits数的比例。目前这一理论还处于初级阶段,但已引起了学界注意。
这一想法的起源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中叶雅各布·贝肯斯坦(Jacob
2009年,阿姆斯特丹大学的埃里克·韦尔兰德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理论,认为引力就是一种熵力;或更一般的说,是绝热反作用力,微观上剧烈作用的叠加,将导致巨观相对上较为和缓的变化。这一理论通过杰拉德·特·胡夫特的全息原理将热力学与引力相结合。
根据韦尔兰德的推导,他得出的结果是引力不是一种基本力,而是一种宏观力,来源于熵力,本质上与弹力、压强等相同;而且,质量和惯性也是宏观现象。他认为,引力的现象是由于两个质量物体之间的全息表面熵(平均信息量)改变导致系统能量改变所引起的。他也通过统计物理与全息原理推导出了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与爱因斯坦理论。根据他的理论,全息原理和量子力学才是基本原理,而爱因斯坦理论则是一种可推导出来的现象。
在其论文预印本发布到网上20多天内,就已经相继出现十几篇论文进一步讨论这一假想。其中,包括了这一理论在宇宙学、暗能量、膨胀宇宙、圈量子引力论等方面的探讨。另外还有相关的微观模型也已被提出。
韦尔兰德将引力定义为:小质量物体朝着大质量物体运动的倾向与热力学运动非常类似,这种效应可视为有一股净力将两个质量体拉到一起,物理学家把这种力量叫做熵力。在他看来,描述一个空间的初始系统不是这个空间以及存在于这个空间中的物体,而是包围这个空间的曲面。这个曲面上有一个微观系统,局部处于平衡态,所以曲面的每个局部都有一些自由度及相应的熵。当一个试验粒子在外部接近这个曲面时,曲面上的自由度受到这个试验粒子的影响而熵发生变化。当这个粒子完全融入曲面时,我们认为这个粒子本身也可由曲面上的自由度描述了。学过一些热力学或统计物理的人知道,当一个系统的能量增大时,熵通常也增大,所以粒子融入曲面后曲面上的熵增大了。通过能量守恒我们得知,熵增对应的熵力是吸引力,即粒子总被曲面包围的空间部分吸引。于是热力学的后果就是万有引力!他认为,牛顿的万有引力公式和爱因斯坦理论都可由统计物理加全息原理推导出来。
但也有物理学家表示怀疑与反对,其中包括捷克理论物理学家罗伯斯·莫特(LubosMotl)和哥伦比亚大学数学物理学家彼得·沃伊特(Peter
引力作为量子泡沫湍式入流
分析各种实验数据,证明相对于空间的绝对运动已被米谢森和莫雷(Michelsonand
德顿•弥勒尔(Dayton
雷吉纳德提出的引力入流论通过了广义相对论曾通过的所有检验,但该新理论说明所谓的螺旋星系旋转速度异常可无需用暗物质(dark
标准广义相对论发现了质能(mass-energy)与时空曲率之间的传统关系。但在新图像中被修正(至少在线性近似情况),这种内禀时空曲率的变化产生了质能。暗宇宙的各种问题,比如暗能量、暗物质和先锋异常(Pioneeranomaly),大致解释为纯曲率效应。对我们的物理世界中存在的内禀时空曲率的明确依据,可从自洽引力波天文学的实现中获得。
为了量子化引力,奇瑞斯天•科达(2011)在扩展的引力理论的构架中,探讨我们宇宙中的内禀时空曲率(intrinsic
因此,内禀时空曲率即量子泡曲率,内禀时空曲率变化即真空(易汰)湍流(绝对运动)导致的涨落;引力子即真空(易汰)泡,量子引力即真空(易汰)湍式入流。量子力学是真空(易汰)泡膜的微观统计物理学,相对论是真空(易汰)流形的宏观流体力学。一句话,质量、能量、引力子、量子引力、引力波,皆为易汰流形之涌现而已!宇宙皆流,流形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