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文大象赋》简评、译注和附图

(2010-07-18 19:56:54)
标签:

天文大象赋

星象

道家

古中国

四季星图

分类: 谈玄论道

《天文大象赋》简评

文/郑中

    李播,中山人,或云太原人也。后徙岐州雍县(今陕西凤翔),隋末为高唐尉。此人颇有文谋,自号黄冠子,注《老子》,撰方志图,传文集十卷,且善天文历法,撰有《天文大象赋》。《旧唐书》记载“(淳风)父播,以秩卑不得志,弃官而为道士”,与隐士王绩为莫逆之交。

    至归隐,作天赋而寄大志,必影响其子之志趣。其子淳风,幼俊爽,博览群书,尤钟情于天文、地理、道学、阴阳之学,传有“神童”之誉;17岁成为李世民的谋士,参与了反隋兴唐大起义;618年,李渊称帝,封李世民为秦王,李淳风成为秦王府记室参军,后置掌天文、地理、制历、修史之职的太史局。李淳风后来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历算学家和预言家,其科学素养和深刻的历史洞察力,至今让人叹服。

   《天文大象赋》曾传为汉·张衡所作,名《周天大象赋》,但笔者仍倾向于认为是隋未唐初的李播所著。《天文大象赋》有不同传世版本,包括《续古文苑》本、《传经堂丛书》本和清咸丰六年江阴六严刊本,以上版本即为后者。《天文大象赋》乃中国古代著名的天文学入门读物,笔者认为可与三国时陈卓的《玄象诗》(五言诗)、唐代《丹元子步天歌》(七言诗)并称为中国古天象文学的“三大天作”。

    顺便提到的是,唐代还有一位迁居中国的印度裔学者---瞿昙悉达,对中国文化情有独钟,可谓学贯中西,写了本百万字巨著---《开元占经》,乃古中国天文集大成之作;虽然同时也是一本占星术著作,但对保存古中国天文知识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没有这本书,我们对中国古人的天文认识状况更无知了。唐代真是中国人天文学兴趣高涨的时代,那个时候中国人锐意进取,精神高昂,无论表现在诗歌中,还是在科学、哲学领域,都表现出一种境界的跃升;好像随着国势日增,华夏民族精英分子的精神领域也急剧向宇宙扩张。在版图辽阔的唐朝,中国文士的精神世界是何等崇高、何等辉煌!

    《天文大象赋》对太空星象展开了丰富奇特的想象、构建。作者通过观天体道,优游宇宙,于乱世安顿灵魂。古中国对星象的命名是建立在北极坐标系统之上的,不同于古希腊神话系统中的天象命名那么具体、感性,如双鱼、白羊、金牛等,多是动物,道家神仙谱中天象命名内容更丰富系统,含有不少道家神话人物,还有疆域、职称、器物、动植物、山川、人物、神怪,等等;星象空间分布隐喻神仙间以及东周列国区域的地缘关系,本赋反映的道家神话世界不多(唐代道家神仙谱当然不如后世更为丰富,华夏民族自己神话也是一代代创作的),而主要反映的是道家式的政治观、军事观、地缘观、战略观等,即“托天言志”。此赋中展现出来的天空星图,基本上与所谓的“天下格局”对应,全文简直就是人间万象的“太空映像”。因为中国古代天文学最初脱胎于占星术,成熟于春秋战国之际,通常带有军事参谋的痕迹(参谋者未必相信天象,然借天象而言事,在科学文化不发达的古代似更使不少听者敬服;当然言天象也并非全是胡言,谈到某些行星的出没规律,也对气象有些影响)。这种星象命名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这与西方的命名规则大相径庭。那是不是真这么对应起来了?当然不是,这不过就是一些古代一些中国人的“游手好闲”罢了。天那么伟大神秘,观测了那么多年,那么多星星,怎么取了?还是与春秋列国对应吧,周天子居中,不就方便了,而且这也正好是占星术这门“糊涂生意”所需要的。但是说句老实话,对天体的命名会显示出一种文明的气度、深度和高度。

    对星象命名不是一代完成,是历代占星家、天文学者相继约定俗成的,历经商代巫咸、战国甘德和石申。后来历代天文学家沿袭这种命名方法,甚至演画出列国疆域,各种行政机构,布置出战争图景,也给各位神仙安置了恰当的位子,后来连小人物也都有各自的位子,等等。经不断补充丰富,古中国人的天空逐渐赋予了人间的意义,这就是所谓的“天文”,与地理、人文相对应。

    要想基于天象名称的意思,将全天星象连缀成篇,而且具有意义和情节,这是十分有难度的事情,可见李播有着深厚的古天文基础和奇特的想象力。几乎句句都嵌有天文名词(星区、星官、星或行星名),作者目游全天二百八十三星官后,再继之以五星及其所主,最后告诫君主,以史为鉴,以天为敬,议立天文机构,最末一句点出作者自己的志愿“故能下守职而恪恭,上知变而无傲。此希夷之妙象,岂蒙昧之私好。有少微之养寂,无进贤之见誉。参器府之乐肆,掌贯索之刑书。耻附耳之求达,方卷舌以幽居。且扃扉而绝驷,奈临而羡鱼。望天门迹,安知公卿之所如。”。总体观之,作者在此赋中以史诗般气魄描述了古中国人视野中的星象分布、结构、特征以及运行出没规律,实际上也表达了试图“敬天以治民,知变以守时”的道观理念。这样做看起很爽很过瘾吧?扯起天象来胡侃一番,在不知天高地厚的古代还是可以摆摆poser的。即便是一种姿态,也是气度不凡!可见,中国道家早有包览六合、雄视万载之伟魄,超凌万物、一览宇宙之胸襟,比只知道君臣父子的儒家具有更宏大的世界观,道家更酷更帅。《天文大象赋》真可谓是古中国版的玄幻史诗。

    有人说道家天文学其后背后的哲学理念带有集权特征,是为君主服务的,此言陋矣!现代物理学家绞尽脑汁探索万有理论、大一统理论,难道就是为极权服务吗?显然,这是求真探原的精神,人类的智慧之所以不断提升,源于人常以万物尺度自居,怀有统理万象的意志。但古中国道家关于宇宙终极的理念,无疑在某些时候为权所用,但这不是道士所愿看到的,因为任何与权力的学术是充满极大风险的,道家之所以为道家,不像儒家那么汲汲于名位仕途,而是幽玄乐观、无为无不为,与政治明智地保持一定距离。当然,在天文学与人文学的混沌未开之初,古代权力机构也多爱占星术这门玩意儿,其实不外乎是一种托天言志的方式罢了。古代道观其实就是现在的天文台和授时中心,若现在还有政客企图利用天文机构隐喻天下事情,那不是被群众狂笑吗?是故天人之际,视远可以合一;天壤之间,视近当然有别。天道之幽运,岂人事之瞬变可比拟,故不可相参互验。天象之异变,如太阳之黑子,对地球的不良影响;不时飞来之流星,还是应注意防卫。据最近天文学家观测,太阳系正朝向附近的一团炽热星云靠近,也可能是全球变暖的因素之一,未来的人类可以体验一下。

    中国道家多只愿在精神界中与道同流,把握太一,即所谓“执道纪,以御今之有”,他们达则兼善天下,明略佐时,穷则独善其身,幽思物理,或潇洒于林泉之间,或谈笑于扁舟之上,渺沧海之一粒,吐峥嵘之高论,览宇宙之万象,构精神之殿堂,这就是所谓的“仙界”罢了。

    

《天文大象赋》原文

[唐]李 播 

(带底线者为天文名词;[ ]表示可能缺失字)

垂万象乎列星,仰四览乎中。一人为主,四辅为翼。句陈分司,内坐齐饬。华盖于是乎临映,大帝于是乎游息。尚书谘谋以纳言,柱史记私而奏职。女史掌彤管之训,御宫扬翠娥之色。阴德周给乎其隅,大理详谳乎其侧。天柱司晦朔之序,六甲候阴阳之域。其文焕矣,厥功茂哉!

卫以曲列,俨阊阖之洞开。北斗标建车之象,移节度而齐七政;文昌制戴筐之位,罗将相而枕三台天床于玉阙,乃宴休之攸御,肃天理璇玑,执威权而是预。天枪天棓以相指,内厨内阶而分据。双而燮谐,两而佐助。

尔乃天牢崇圉,设禁暴之提防;太尊明位,拟圣公之宠章。太阳以班迹,元戈拨杓而耀芒。微微而有象,熠熠而流光。荐秋成于八谷,务春采于扶筐天厨敞兮供百宰,传舍开兮通四方。伟天官之繁缛,立疏庙之隆崇。何大角之皎皎,夹摄提之融融。七宿画野以分区,五宫立都而对雄。

既以历于中宫,乃回眸而自东。观角亢黄道,包分野于营中,开天门之灿耀,揖进贤之雍容。是推纪于变节,是正纲于大同。其次则梗河备预,招摇候敌,泛舟亢池,飞觞帝席周鼎毓神,天田丰籍。按三条于平道,宾万国于天门;置星以决狱,列骑官而卫阍。阳门守于边险,折威犯而将奔;顿顽司于五听,车骑参于八屯。望南门之峻关,觌库楼之城府;偃蹇列于四,的历分于五柱。或藏兵而蓄锐,或重扃而御侮。焕苍龙中宿,瞩氐心以及。听朝路寝,布政明堂。

爰俾其地于之疆,粤若大火赫然天王。钩钤俨于凤阙,积卒穆于龙骧;天辐备于轝辇,键闭守于关梁。骑阵将军之位,从官主巫医之职。作赎刑,为阳德。二防非而体正,七公议贤而纠慝。阵车雷击乎其南,天乳露滋乎其北。彼贯索之为状,实幽囹之取则。

龙尾以及,跨北燕而在兹;配四妃而立序,均九子以延慈;曳尾而波泳,张鳞而水嬉。天江为太阴之主,傅说奉中闱之祠。为簸扬之物,为舂臼之用。天钥司其启闭,丈人存其播种。以吠盗奸回靡纵,却睇女床,前瞻天纪。耀棘庭之金印,粲椒宫之玉齿。

中有崇,厥名天市车肆中衢以连属,市楼而郁起。帝座类候而独尊,臣光熙而燮理。星派疏而远集,宦者刑余而近侍。列肆屠肆分行,宗正宗人同峙。帛度立象以量用,斗斛裁形而取拟。

若乃眺北宫于元武,洎南斗牵牛。赋象通牺庙之类,司域应江淮之洲。星含曜于黄道,天弁写映于清流。河鼓进军以嘈,两夹道以飞浮。天渊委输于南海,狗国分权于北幽。扬音而顾侣,曜影而来游。天田临于九坎罗堰逼于天桴。是司沟洫,是制田畴。遂耸睇于汉阳,乃攸窥于织女。引宝毓囿,摇机弄杼。辇道清尘而俟驾,渐台飞灰而候吕。可以嬉游,可以临处。瞻须女之缯室,奄开邦于会稽。离珠耀珍于藏府,匏瓜荐果于宸闺。离瑜佩琼而彩服,败瓜委蔓以分畦。

其外郑越开国,燕赵邻境,韩魏接连,齐秦悠永,周楚列曜,代分囧。天津横汉以摛光,奚仲而泛影。既编梁以虹构,亦裁轮而电警。列虚危于齐济,职悲哀与宗庙。坟墓写状以孤出,哭泣含声而相召。败臼察灾而扬辉,天垒守夷而骈照。司命司禄连彩,司危司非叠耀。伺祸福之多端,总兴亡之要妙。掌诏以优游,俨为人之质;主震而屈曲,宛如钩之象。车府息雷毂之声,造父曳风銮之响。军给以标正,年丰而示仰。土吏设以司存,斧钺用诛之所掌。虚梁阒寂以幽,盖屋喧轰而宴赏;天钱纳賮以山积,天纲憩舆而野飨;北落置候兵之门,八魁建张禽之网。

瞻庙府于室壁,谅有卫之封畿。布离宫之皎皎,散云雨之霏霏。霹雳交震,雷电横飞。垒壁而齐影,羽林分营而析晖;土公司筑而开务,天嶯飞御而起机;腾蛇宛而成质,水虫总而攸归。动则飞跃于云外,止则盘萦于汉沂。迤奎娄之分野,辨邹鲁之川陆,豢驯兽于囿苑,隶封豕于沟渎。左更处东而掌虞,右更居西以司牧,立囷仓之储聚,树溷屏之重复。司空立土以搜祥,斧锧萦蒭而荐畜。军南门列辕而远出,天将军扬旗而示逐。伊王良之策马,则车骑之满野。居河而路塞,策裁鞭而电写。阁道优游而据中,附路备阙而居下。

仓而昴毕,实地之交衢。建旄头而肃引,罕车而迅驱。卷舌天谗之表,附耳天高之隅。天高望气,天谗备巫。卷舌安其寂默,附耳矜其谄谀。天船泛影乎清濑,贮积水而窥害。太陵分光乎耀虚,包积尸而如带。砺石资乎锯刃,宿归乎太阴。天街画于戎野,天阿察于山林。天节宣威于邦域,天阴进谋于腹心。天庾积粟以示稔,天廪备稷以祈歆。天园曲列兮储芳树,天苑圆开兮畜异禽。刍蒿遵纳秸之轨,殊国晓重译之音。九游排锋以进退,军井依营而浅深。天关严扃于野,诸王列藩于汉浔。何五车之均明,而三柱之昭焕。纳五兵于藏府,图七国之邦贯。

天潢利涉以沦涟,咸池浮中而渺漫。关岷峨之沃壤,睎觜参之曜形。示斩刈以明罚,收葆旅而获甯。参旗慑于边寇,玉井通于水经。坐旗肃穆以昭礼,司怪幽求而发冥。嫌于客,咎于清,亦有天屎,质黄效灵。

于是仰东井之舆,览西秦之伯邑;质明祀而变生,钺淬水而刑及。四渎断江淮之候,两河占胡越之戢。水位泻流而迅奔,天樽奠馔而翕集。军市通货以圆缀,五侯议疑而衡立。积水酝燕酬之劳,积薪备牲庖之给。野鸡俟兵而据天狗吠盗而映涟。阙丘拟乎两观,水府司乎百川。援戈而野战,而承天。老人作主而秋焕,丈人通臣而夜悬。扶尊而眇邈,孕绪而连。惟天社之赫若,实句龙之神焉。

柳星以及,知周疆之爰启。俨颈以分嗉,奉滋尝而赐醴。观夫轩辕之宫宛,若腾蛇之体。交雷雨之霭霭,列后妃之济济。酒旗缉醼以承欢,内平绳愆而执礼。含烽而喋寇,实防边之有俟。长垣崇司域之备,少微彰处士之懿。外厨调别膳之滋,天相居大臣之位。天纪录禽而献齿,天庙严祠而毓粹。天稷报五稼之勤,东瓯表三夷之类。爰周翼轸,厥土惟荆。驱风驿之千乘,奏云门之六英。长沙明而献寿,车朗而陈兵。青丘荫于韩貊,器府总于琴笙。军门坐甲于军阃,司空掌土于司平。

太微之峥嵘,启端门之赫奕。何宫庭之敞[广?],类乾坤之阖辟。五坐参一帝之谋,九卿踵三公之迹。储以太子,参之幸臣从官肃侍,谒者通宾。郎将司戟于丹陛,郎位含香于紫宸。乃寄以持法,控端门之内。明堂演化,灵台候神。虎贲之征猛士,进贤之访幽人,谋于诸侯。俨营卫于常陈,胡天汉之昭回。

自东震而绵络,北贯而联,南经说而纬。合乘而浮,分漂而泛。历玉以汪洋,沦七星而依泊。惟木德之含精,为岁星而明丽,虽盈缩所察,祸福攸系。然得之者隆,失之者替,祚明君而耀朗,罚昏主而光翳。下为社灵,上为天贵。如夭胎而毁卵,具职仁而施惠。回骛愆期,前驰舛契。奋枪棓以示慝,峙楼垣而表戾,粤若荧惑火帝之精,每执法以明罚,必司灾而告诚,守其邦而岁战,去其野而时清。

若亏信而废礼,则下乘而上征。居惟衅发,合与忧并。浮天谗而耸剑,列蚩尤而耀旌。司危见而失国,昭明出而起兵。伊土宿之播灵,为镇星而耀质。寻所履为休庆,视所居为贞吉。广邦徼而斯留,复轩宫而载出。

若崇奢而贱义,则行亏而度失。或含丹而举兵,或噙黑而遘疾。旬始发而侯起,狱汉明而主黜。彼金方之耀色,有太白之垂文,乃降神于屏翳,实建象于将军

若用兵而不察,匪先达之攸闻。高出利于深战,顺指着乎勋[?]。苟恩义之不溥,则祸福之攸分。或飞芒而蚀月,或引彗而横氛。六贼陈灾而构祸,天狗杀将而破军。咨太阴之禀粹,粤辰星之攸揆。乘四仲而显晦,历一周而匝履。为用罚之渊谟,为出师之令轨。

若淫刑而纵欲,则委孛而流矢。白其角而表丧,黑其规而应水。察函剑之相去,候正旗之所指。非其出而夏寒,错其宜而将死。

于是究经纬之终始,征幽微之机符。昭晰兮,为人主之明鉴;杳蔼兮,实冥只之秘枢。固声闻而响集,方形移而影趋。若山石之旌处士,谷风之应驺虞者也。

若夫退寒暑而无舛,中昏旦而不越。露云油,躔吹发,亦有枢降轩而绕电,景瑞尧尧而丽月。虽响之难穷,信灵爽之未歇。嘉大舜之登禅,耀黄星而靡锋。壮高祖之遇时,聚五纬而相从。殷堪纵眺,识曹公之潜迹;李合流目,知汉使之幽踪。荆轲入秦,白虹贯日,卫生设策,长庚食。星陨如雨而周衰,彗长竟天而秦灭;蛇随楚而九域含嗟,狗过梁而千里流血。晋君终而婺妖见,汉帝围而参晕结;周楚灭而南冲,晋齐殃而北裂。

自大辰以及汉彰,宋焚而卫,或除旧而布新,显陈盛而姜绝。谅吉凶之有兆,匪灾谴之虚设。固罔念而作狂,在恭巳而成哲。是以帝王之有天下也,莫不分设其官,式司其告。唐则羲和降察,夏则昆吾演奥;嘉殷巫之美服,登周史之雅号。宋述子韦,郑称碑竃;唐昧与尹宣范,甘德暨石申垂诰。故能下守职而恪恭,上知变而无傲。此希夷之妙象,岂蒙昧之私好。有少微之养寂,无进贤之见誉。参器府之乐肆,掌贯索之刑书。耻附耳之求达,方卷舌以幽居。且扃扉而绝驷,奈临而羡鱼。望天门迹,安知公卿之所如。

【注释】略。

【译文】略。

附 中国古星图

    太极星空图(中英文版):

http://s4/middle/495c10c5x8cae7f9075f3&690

    再附几张精美的古中国星图(来自爱牧夫网,作者未知,发现请通知以便注明)。

http://s11/middle/495c10c5x8bc880331a2a&690

http://s3/middle/495c10c5x8bc883405f32&690

附跋([清]顾广圻)

    嘉庆庚申岁,渊如先生在淅中,得晴川孙之手钞本《大象赋》,并《注》一帙,题云张衡《大象赋》,苗为注。因考困学记,闻云《天象赋》,《唐志》谓黄冠子李播撰,《李台集解》:「播,淳风之父也。」今本题杨撰,毕怀亮注。《馆阁书目》题张衡撰,李淳风注。愚观赋之末,曰有少微之养寂云云,则李播撰无疑矣,播仕隋高祖时,弃官为道士,张衡着《灵宪》,杨作《浑天赋》,后人因以此赋附之,非也。故改定题为《天文大象赋》,李播撰,依《唐志》及《崇文总目》、《通志 • 艺文略》也,注人厚齐未经论定,考《宋史 • 艺文志》云张衡《大象赋》一卷,苗为注,独与晴川相合,苗为,不详其人,亦不知今注与所谓《李台集解》等,若何异同也,故仍其旧题焉,先生以此注世间罕传,属予校刊以行。今年五月,遂取隋唐闲人言天文之书,若《史记 • 天官书 》、《正义》、《汉书 • 天文志》、《颜注》、晋隋两《天文志》、《开元占经》等,参互细勘,凡晴川本之脱、衍错、不能卒读而的然可知者,几数百处,悉补改删乙之矣,至稍涉疑似,如《注》云罗堰三星,而晋隋志皆云九星,《注》云砺石四星,而《隋志》云五星,《注》云天庾三星,而晋隋志皆云四星,当是别有所出,未敢据彼改此,又如赋云「其外郑越开国,燕赵邻境,韩魏接连,齐秦悠永,周楚列曜,晋代分。」《注》云:「郑一星在越南,越一星在郑北,燕一星在郑东北,赵二星在燕东南,韩一星在晋南,魏一星在韩北,秦二星在代西,代二星在晋东北,十二国合十六星。」脱去齐周楚晋,而《开元占经》引巫咸占则云:「齐一星在九坎东,赵二星在齐西北,郑一星在赵东北,越一星在郑西北,周二星在越东北,秦二星在周东南,代二星在秦东南,晋一星在代西南,韩一星在晋北,魏一星在韩北,近秦星,楚一星在魏西南,近郑星,燕一星在楚东南,近晋星。」《隋志》则云:「九坎东列,北一星曰齐,齐北二星曰赵,赵北一星曰郑,郑北一星曰越,越东二星曰周,周东南北列二星曰秦,秦南二星曰代,代西一星曰晋,晋北一星曰韩,韩北一星曰魏,魏西一星曰楚,楚南一星曰燕。」皆与此注差违不合,当亦是别有所出,非可相补,又如赋云:「峙楼垣而表戾。」《注》脱去楼垣,《晋志》引《京房风角书 • 集星章》所载妖星,有天楼、天垣,皆岁星所生也,《隋志》引作天楼星生亢宿中,天垣星生角宿中,《开元占经 • 妖星占》天垣在角宿中云云,天楼在亢宿中云云,其语尤详,而不知此《注》原文若何,亦非可相补,又如注大理一条、天柱一条、天庾一条、天廪一条、内五诸侯一条、常陈一条,其末皆脱去占,又如注凡五星一条、土末脱去与火合云云,更无以补之,斯类均标明为缺,以存其真,校既毕,缮写一通,质诸先生,而记其书之本末,及校之大略于后。

    壬申五月廿八日,和顾广圻书于江宁皇甫巷之思古人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