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注音字母的来历与汉语拼音字母对照表

(2012-09-11 15:42:55)
标签:

注音字母

民国

拼音

来历

对照

分类: 文献

注音字母的来历与汉语拼音字母对照表

 

    中国第一套法定的汉字形式的标注汉字的拼音字母。又称国音字母、注音符号、注音字符。1913年读音统一会制定,1918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公布。1919年又公布“注音字母音类次序”,重新排列字母顺序。字母共有39个。1920年审音委员会增加“ㄜ”字母,成为40个。即:ㄅㄆㄇㄈ万、ㄉㄊㄋㄌ、ㄍㄎ兀ㄏ、ㄐㄑ广ㄒ、ㄓㄔㄕㄖ、ㄗㄘㄙ、ㄧ(直行作一)ㄨㄩ、ㄚㄛㄜㄝ、ㄞㄟㄠㄡ、ㄢㄣㄤㄥ、ㄦ。注音最初以读音统一会所定字音为标准,故有万、兀、广三个字母。后来以北京音为标准,万、兀、广3个字母用来标注方音。1922年教育部公布《注音字母书法体式》,改订标调法,废除四角点声法,改用标调符号。注音字母的特点是:字母选自古汉字,音节拼字法采用三拼制,主要用来标注汉字读音。19181958年在汉语拼音方案公布前一直通行,对统一汉字读音,推广国语,普及拼音知识有很大贡献。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曾把注音字母改名为注音符号。后台湾当局改称为国音符号。

   注音字母与汉语拼音字母对照:

注音字母与汉语拼音字母对照:

   

  v

 

   

 

 

   

 ɡ ŋ  

 

  广  

  nj

 

   

 zh ch sh   

 

  

  

 

  

ü  

 

a ie 

 

       

 ai ei ao ou  

 

       

 an en ang eng 

 

  

 er 

 

 24个声母:ㄅ 广     (其中" 广"是拼写方言用的)

 16个韵母:ㄚ ㄩ。

 

注音符号的来源简介如下: 
    ㄅ,b:“包”之古字,说文解字:“勹,裹也,象人曲行,有所包裹。”读“ㄅㄠ”,取其“ㄅ”声。 
    ㄆ,p:说文解字:“攵,小击也。”即手执竿轻敲。读“ㄆㄨ”(),取其“ㄆ”声。 
    ㄇ,m:“幂”的本字。遮蔽覆盖之意。古音“ㄇㄧˋ”,取其“ㄇ”声。 
    ㄈ,f:说文解字:“匚,受物之器。”古代一种盛物的器具。读“ㄈㄤ”(),取其“ㄈ”声。 
    ㄉ,d:古之“刀”字。读“ㄉㄠ”,取其“ㄉ”声。 
    ㄊ,t:古之“突”或“凸”。读“ㄊㄨ”,取其“ㄊ”声。 
    ㄋ,n:古之“乃”字。读“ㄋㄞˇ”,取其“ㄋ”声。 
    ㄌ,l:古之“力”字。读“ㄌㄧˋ”,取其“ㄌ”声。 
    ㄍ,g:说文解字:“,水流浍浍也。”川之小者,田间的水道。读“ㄍㄨㄥ”() 取其“ㄍ”声。 
    ㄎ,k:说文解字:“,气欲舒出,勹上碍于一也。”气受阻碍而无法舒出或行而不利。读“ㄎㄠˇ”(),取其“ㄎ”声。 
    ㄏ,h:古之“ㄏ”字,山侧避风雨之居处。读“ㄏㄢˇ”(),取其“ㄏ”声。 
    ㄐ,j:古之“纠”字。说文解字:“,相纠缭也。”读“ㄐㄧㄡ”,取其“ㄐ”声。 
    ㄑ,q:水小流。同\'\'、田间沟渠。读“ㄑㄩㄢˇ”(),取其“ㄑ”声。 
    ㄒ,x:古之“下”字。读“ㄒㄧㄚˋ”,取其“ㄒ”声。 
    ㄓ,zh:古之“之”字。读“ㄓ”,取其“ㄓ”声。 
    ㄔ,ch:明张自烈《正字通》:“左步为彳,右步为亍,合彳亍为行。”彳为左脚的步伐。读“ㄔ”(),取其“ㄔ”声。 
    ㄕ,sh:古之“尸”字。读“ㄕ”,取其“ㄕ”声。 
    ㄖ,r:古之“日”字(象形)。读“ㄖ”,取其“ㄖ”声。 
    ㄗ,z:古之“节”字,误读或借作“ㄗ”音。读如(早)之声,取其“ㄗ”声。 
    ㄘ,c:古之“七”字,误读或借作“ㄘ”音。读如(草)之声,取其“ㄘ”声。 
    ㄙ,s:古之“私”字。读“ㄙ”,取其“ㄙ”声。 
    ㄚ,a:古之“ㄚ”字。广韵:“丫,象物开之形。”物之歧头曰“ㄚ”。读“ㄧㄚ” (),取其“ㄚ”韵。 
    ㄛ,o:古之“呵”字。说文解字:“ㄛ,反也。”读如(或)之韵,取其“ㄛ”韵。 
    ㄜ,e:“ㄛ”之转化,由\'\'添笔而成。读如(峨)之韵。 
    ㄝ,ie:古之“也”字。读“ㄧㄝˇ”,取其“ㄝ”韵。 
    ㄞ,ai:古之“亥”字。读“ㄏㄞˋ”,取其“ㄞ”韵。 
    ㄟ,ei:“流”也。读“ㄨㄟ”(),取其“ㄟ”韵。 
    ㄠ,ao:说文解字:“麽,小也。”“麽”的本字。小也,细也。读“ㄧㄠ”,取其“ㄠ”韵。 
    ㄡ,ou:握于手之象形字。读“ㄧㄡˋ(),取其“ㄡ”韵。 
    ㄢ,an:说文解字:“ㄢ。艹木之华未发然”。花苞之象形,其意“含”也。读“ㄏㄢˊ”,取其“ㄢ”韵。 
    ㄣ,en:古之“隐”字,又作“”,匿也。读“ㄧㄣˇ”,取其“ㄣ”韵。 
ㄤ,ang:《玉篇尢部》:“尢,跛、曲胫也。”脚跛也,读“ㄤ”() 
    ㄥ,eng:说文解字段玉裁注:“ㄥ,古文,象形,象曲肱。”读“ㄍㄨㄥ”(供),取其“ㄥ”韵。 
    ㄦ,er:“儿”的简化字。读“ㄦˊ”。 
    ㄧ,i:“一”是数字之始;读“ㄧ”。 
    ㄨ,u:古之“五”字。读“ㄨˇ”。 
    ㄩ,v:说文解字:“凵,饭器,以柳作之。”古盛饭之器。读“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