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一拿到书就烦怎么办
(2011-08-20 16:49:02)
标签:
杨永龙宋体注意力学习方法集中校园 |
分类: 教育学习 |
宏韵:杨老师你好,不知道你现在是否有时间?想和你聊聊我现在的一些困扰,我是一名研一的学生,从小都是那种学习十分勤奋刻苦的孩子,但是现在好像再也提不起对学习的兴趣了,特别懒散,没精打采的,什么也不想做。是不是学腻了呢?
我不聪明,做事情也比较慢,其实小时候就有点学习时不是特别专心,玩的时候又不敢放开去玩,但是小学中学的那种学习是,只要把要求的知识点掌握了就差不多了,因此直到高三毕业在学习方面也不十分费力。但到了大学就不同了,学习可以说完全靠自觉,而且觉得想掌握的东西想涉猎的知识面太广了,却又不知道怎样下手。经常在图书馆看到一本感兴趣的书,但是当时又没时间去看,便告诉自己,等忙完了现在的学习再看,于是一直到毕业也没有再拿起过那本书。我学的是设计,学习挺忙的,再加上没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的目标量,所以好像花多少时间都不够,我的大学生活一点都不丰富多彩,参加的课外活动也寥寥无几。于是我反思应该是我的学习方法不对,我不能再那样不想学又不敢玩了,我要提高效率,这样才能挤出属于我自己的时间,拥有属于我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完全被学习挤占。而当这个时候,尤其是我开始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之后,我发现自己完全不能集中精力做事情了,不重要的事情还好,稍微重要的事情就都不行了,脑袋里乱七八糟想许多事情,我想改但是改不掉,可能逐渐的吧,我也就越来越消沉了,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我妈说既然不能高效地学习,那就还按老方法吧,我认为那样绝对不可能,如果效率还是那么低,那我今后会完全没有自己的时间的,我不愿意那样生活。虽说我现在不反感学习本身,但只要往书桌前一坐,我就开始心烦意乱
我看到你写的许多文章中给出类似的建议就是制定学习目标,可我的问题就是我制定目标所花费的时间可能比我学习的时间还多,因为觉得时间宝贵,尽量不想浪费,对一切都需要精打细算,推敲再三才能决定下一步做什么,而其实我的计划中又有很大一部分是没有实现的
杨永龙: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这种目标是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我们现在的身份研究生,既然是研究生,那么必然要考试,考试是需要分数的,所以以分数来作为目标就一目了然
宏韵:我总怕自己在做无用功,而真正重要的知识却没学。我的专业是景观设计,所以真正需要考试得分的东西并不多,但是平时的积累可能会在设计过程中发挥很大作用,然而这个积累的内容也不一定是很功利的我看过了学过了马上就能用的上的,所以这一点也有点让我不知如何选择现在读什么书
杨永龙:比如在上一次考试总成绩的基础上增加50分,然后根据自己各科学习的实际情况把这增加的分数分配到各科之中,这样就有了一个各科学习的就提目标
宏韵:每天可能就是做计划,然后学学觉得不太奏效,再改计划……
杨永龙:有了这样一个目标,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学习、生活、锻炼等计划
宏韵:我也不知道我怎么会从很喜欢学习变成现在很排斥学习,我觉得我整个散掉了,必须有个人帮我整理整理,没有干劲肯定什么都干不好
杨永龙:在什么时间内就干什么事情,这样经过三周多一些的时间进行调整,杨永龙:这样就有了一个合理的且适合于自己的学习计划
宏韵:好的,我会尝试一下。那么杨老师你觉得除了这些应试要求的知识之外,其他日常积累的知识应该怎么办?我非常珍惜现在的学生时光,觉得应该多读书,可是真拿到一本书,哪怕是我感兴趣的,我却又读不下去了,怎么办呢?
杨永龙:知识的积累是点点滴滴的获得的过程
宏韵:我现在最头疼的就是想读书,却读不下去,看一行字可以呆半天。比如今天我本来已经拿起了书,可实在坐不下去了,干脆爬起来洗衣服去了,其实心里还惦记着书没有看
杨永龙:读书分为读有字之书,和读无字之书,其实“行万里路”和“听万人言”也是读书
宏韵:是
杨永龙:很有可能在与同学聊专业的问题,探究一些本专业的东西,其实这样的读书可能比你看书强多了。所以你仅仅把看书看做是学习,而把其他看做是浪费时间的观念是错误的
宏韵:是,不知道你相不相信,我在跟你聊天的过程中实际上也没有精力集中,不是不想,而是太想了,非常希望自己能专心说话,告诉自己要用心听,然后尽快把自己精力不集中和看不下去书的毛病改掉
杨永龙:你注意力不集中或“走神”,就是是因为常常要求自己能够完全“心无杂念”,心思百分之百的用在学习上,如果达不到这样的效果,就不断地责怪和强迫自己,结果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注意力越加难以集中。这时候你就会把正常的心理现象当成了异常,越是苛求自己要注意力集中,注意力越是跑到了“怕被干扰”,“怕注意力不集中”上,导致对于外界刺激过于敏感,结果真的“注意力不集中”了,于是更加苦恼,更加想摆脱这种状况,更加关注注意力的问题,从而形成恶性循环,难以自拔。
宏韵:我真的很想能学习的时候就一门心思学习,高效率,把计划中的书看掉,然后剩下的时间做看书以外的事情,开阔视野,丰富生活。可我现在是拿到书就烦
杨永龙: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不必过于责怪和强迫自己,采取一种“顺其自然”——“注意不集中就不集中吧,只要集中的时候我能听好课、认真做好作业就行”——的态度,该干什么干什么,只要尽自己的努力就是了。以这种态度去对待,相信你“沉不下心”、“分神、跑神”情况肯定会有所改观的。
宏韵:这段论述我在你的博文上也读到了,其实我也尝试过,但是非常非常困难,你觉得要是这样做的话大概需要多久会有所好转呢?我很想给自己个希望,我对学习的排斥是不是因为集中精力失败引起的呢?我怎样重新拾起对生活和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呢?
杨永龙:其实只要你把“一门心思学习,高效率,把计划中的书看掉”的心思放下,要允许和任凭静不下心来的情况出现与存在而坚持看自己所要看的书,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之上去的。你对学习的排斥其实是你对过去自己学习方法的否定所引起的
宏韵:那我是不是要改进自己的方法呢?还是说就任凭他去了
杨永龙:过去的学习方法已经让你成为了习惯,习惯了的东西就会让我们学习起来得心应手,而你现在要彻底否定过去的学习方法,且极力追求什么高效率的学习的新方法,这样就产生了目的颤抖
针对这种情况庄子有一个故事来做概括——一位博弈者用瓦盆做赌注时,他的技艺可以发挥得淋漓尽致;一旦他用黄金做赌注,则大失水准;庄子对此现象下的定义是:“外重者内拙”。意思是说做事过度用力和意念过度集中,反而将平时可以轻松完成的事情做糟了。现在在心理学界我们把它称之为“目的颤抖”。太想缝纫好针的手会颤抖;太想踢进球的脚会颤抖;太想做大创意的脑会颤抖……。也就是说的当我们越要关注着某个目的的时候,就越难达到。
宏韵:就是说紧张了,影响发挥?本来我觉得我的目标挺单纯的,就是希望能该学的时候学,该玩的时候玩,可要想真的做到怎么这么难……
杨永龙:你越是追求注意力高度集中,高效率的去读书,那么就越容易出现反其道而行之的情况
宏韵:是的,那么有没有什么练习或者平时需要注意什么,可以提高注意力集中的能力呢?
杨永龙:本来过去你的学习方法是很适合于你的,只要你在过去的方法之上抽取出来一个休息和玩的时段就完全可以了
宏韵:可是现在学的东西多了,逐渐的发现已经抽不出这些时间了,所以才想到提高效率……
杨永龙:所谓的高效率其实说白了就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按部就班的坚持行动
宏韵:那我想我就先尽量不去在意是否“集中注意力”这件事吧?
杨永龙:梁晓声、刘兰芳、谈迁和施瓦辛格等人的成功,其实说白了就是舍弃了自己玩乐的时间,朝他们自己的所追求的目标而努力的,所以在学习方法之上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就足够了
宏韵:可能是研究生阶段学习有不少改变之处吧,所以我也有点拿不准原来的方法还适不适合现在,呵呵
杨永龙:适合与否需要自己在实践的过程中做出判断,而不是假想或设想
宏韵:那我现在所需要做的第一步是不是忘记“集中注意力”?还是提起干劲?
杨永龙:按部就班的去执行自己的计划,只要坚持去完成计划就可以了
宏韵:好的,我会努力的,谢谢杨老师在百忙中为我解答问题!麻烦你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