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两个月就小学毕业了,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勐堆乡彭木山完小六年级的50多名学生,却在4月20日购买了一套新校服。对于这些贫困学生来说,订校服的45元钱是大半个学期的伙食费,而且这已是近4年来该校统一订购的第3套校服。六年级男生李宏兵说,在学校里,每天上午11时和下午5时各吃一顿饭,有的学生连每星期3元钱和两公斤大米都交不起。(《中国青年报》5月9日报道)
一边是孩子们一天只在上午11时与下午5时吃两顿饭,甚至有的学生连每周的饭钱都交不起的不堪窘境,一边是学校在四年之内竟连续为学生订购了3套校服,而且连即将毕业的六年级学生也不例外的不解事实。看了这样的新闻,不觉得让人在为这些孩子健康担心的同时,也对学校这样地做法感到心寒与愤怒:如此打着“校服”的名义进行收费,其背后究竟有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猫腻?
拿校方的说法,之所以订购校服,是由于“学校修了新的教学楼,做什么活动时穿得太难看不像样。”
可笔者想问的是:究竟是孩子的肚子重要还是学校的“面子”重要?更令人可笑的是,校方还说这样做是取得了家长的支持的,是完全自愿的行为。可是事实是如此吗?既然是自愿,可是为什么有要求全部学生必须订购呢?
呜呼!这样的“自愿”还是自愿吗?
何为自愿?相信没有一个人不明白其中的含义,更何况是学校呢!难怪,这样的带有不容商量的强迫色彩的“自愿”,会引起孩子、家长们如此强烈的不满呢!可是为了孩子,一些家长们也只能是哑巴吃黄连,打掉牙往肚里咽了!
一段时间以来,针对社会上反映强烈的教育乱收费问题,教育主管部门出台了各种各样的红头文件,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中小学实行“一费制”。可是,犹如“高压线”的“一费制”的实施并没有起到明显的预期效果。原因就在于,一些学校已经把“一费制”之外的收费摇身一变成了学生自愿交的费用。校服费自愿,可是没有统一校服的孩子不能参加各种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成了家长们必须“自愿”交纳的条件;报刊费自愿,可是没有定这些刊物的孩子不能够参加各级举办的竞赛活动也让一些家长拧着鼻子交纳了……至于其他的诸如什么看电影费,献爱心费等等,更是数不胜数。不过,看看这些收费的通知和罗列的理由,学校都特别突出强调了“自愿”一词。可是,如此“自愿”型的收费,难道就不是乱收费吗?
说到这里,让笔者想起了两句话,一句是“换汤不换药”,另一句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这里,“自愿”一词显然已经成了某些学校继续乱收费的遮羞布,并且明目张胆,堂而皇之,振振有词。如此变了味的“自愿”,难道不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吗?难道就没有更好的办法来遏制吗?
办法当然是有的,那就是严格执行中小学教育收费“一费制”,不给“一费制”的外延留下任何可以利用的余地。只要你收了“一费制”规定之外的费用,不管是什么原因,统统列入乱收费行列,根据相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试问,如果能够这样严格执行的话,还会有这么多学校敢打着“自愿”的幌子为所欲为的进行乱收费吗?
别让“自愿”成了乱收费的遮羞布!这是我的心声,相信也是成千上万家长们的真心期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