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小峰chanf
小峰chanf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304
  • 关注人气: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女人越温柔驯良,男人就越禽兽不如(哲学篇)

(2007-01-27 12:16:46)
分类: 两性情感

http://photo4.hexun.com/p/2007/0126/72318/b_837D5BEB8AF54DEA2B61D190AB6F2C2A.jpg

这两天我执意要搞懂黑格尔的《小逻辑》,结果被黑大学者搞得晕晕乎乎,又正好撞见众人在谈周国平《女人为什么不宜搞哲学》,就顺便看了看。我一直觉得,女人可以不玩哲学,但一定要学哲学,成为哲学的票友。

周说:在哲学史上,你找得出一个伟大的或著名的女哲学家吗?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女人确实因为她本身的某种原因不适合搞哲学。并开玩笑说,这是大自然的深意,为了保护女人才不让女人搞哲学。

男人不让女人搞哲学,认定女人成不了大家,岂不是等于说自己目的不纯?古往今来,被公认的著名哲学家掐着手指头都能算出来,却有数不清的哲学爱好者(主要是男性),成为这些名家的铺路石。由此看来,女人和男人相比更实际更理性,女性不喜欢为追求虚无缥缈的东西随意葬送自己的一生,也不愿意为成就几个名家心甘情愿替他人做嫁衣。

哲学家怎了么?哲学家不穿衣服不冷么?哲学家不吃饭不饿么?当然了,男人们也不是什么活雷锋,男人喜欢哲学并非都想普度众生,或单纯追求灵魂世界的深刻与厚重。男人的理性在哲学领域更多表现为出于对高傲的狂热,执著与顽固,还有渴望有朝一日也能在哲学领域独树一帜,自成一派。哲学领域充斥着男人的说教、自负、占有欲,渴望用极端压制另一种极端,故意营造一种看似神秘的意境、高深莫测的华丽,但又难逃物质崇拜与肉体禁锢。尤其可悲的是哲学这东西充满了历史的残留物,哲学犹如绘画艺术,越古老越具神秘感越有崇拜价值越有煽动性越具影响力,永远都是后人在为前人歌功颂德。看来男人如此虚无主义,最适合搞哲学了。

周所说的女人本身的某种原因不适合搞哲学主要指女人过于感性。女性是感性动物堪称世界公论,就连大多数女性也认可男人的论调,把自己过于情绪化的行为归罪于自己匮乏理性过分敏感。却不清楚女性这种敏感大多是社会所为,尤其是过于依附男人、认定男人没了天就会塌下来。其实,女人的这种感性完全可以通过自身的改造克服的。而男人则把女人善哭、爱冲动、喜形于色、听信谗言、没有主见、匮乏逻辑思维等等不分青红皂白,无论是女性特质还是主观行为统统归结为女性的感性。正如黑格尔说:如果有人把自然的本质规定为内在的东西,那么,他也只是知道自然的外壳。女人生命的偶然性,到了男人那里就变成了必然结果。在对待女人评判女性方面,男人比女性更感性地说。

当男人看见女人这些表象的东西,便认定女性灵魂的无序与混乱。但男人并不急于寻找梳理女性思维的良方去改变这一切,甚至颇感庆幸甚至有些幸灾乐祸,采用对女人沉默无视冷漠,或者花言巧语骗过一时算一时。却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终身之疾苦,被难缠的女人耗尽一生的激情后,换来一声长叹:谁让男人离不开女人呐!男人女人都好冲动,相对而言,女性的冲动大多表现为弱势,用哭鼻子吵架折磨男人、暴饮暴食、疯狂购物替代。而男人会把冲动变成某种报复,宣泄在个人力所能及的领域里。男人很多偏激论调何尝不是男人冲动后的替代品?一旦这种冲动落在哪个有名气的人身上,就变成一场暴风骤雨。

所以说,哲学绝非单纯形而上的东西,它追求的应该是内外统一,自然回归。它需要缜密的逻辑思维,更需要对事物敏锐的洞察力和直觉,理应是理性与感性的调和。女人并非永远的感性,女性的直觉同样具备理性的能力,女性甚至比男性更易化解情绪上的行为失控,快速回归理性,学会忍辱负重,喜欢用生活的感悟诠释思想,在这点上女性比男性长寿就是最好的例证。我倒觉得哲学是个最简单不过的命题,犹如你要活着,给个理由先!嘿嘿……想活着容易,想给出恰如其分活着的理由就很难,女人不行,男人也不行。

正如林语堂所言:男人懂得人生哲学,女人却懂得人生。周国平把这句话引申为,如果男人不听女人的指导,他搞出的人生哲学必定是对人生的歪曲。现在大家都在谈哲学的危机,这个危机就在于男人们老想用逻辑来满足形而上的冲动。所以,女性的智慧可以为解决这个危机做很大的贡献。

瞧这话说得,好像男人把哲学领域搞得如此乌烟瘴气,完全因为男人没被女人调教好。难道女人只有变成河东狮吼效仿 苏夫人,男人才有幸成为苏格拉底变成哲学家?由此可否推断出,女人越温柔驯良,男人就越禽兽不如?

男人的理性大多表现在实用主义,而实用主义在哲学领域中恰恰会变成感性的冲动,无论对行为的判断还是对真实动机的推测,难免会有臆想的杂念。例如:女人在男人面前打扮得花枝招展,男人会思考女人是否有所暗示,进而判定女人一定有所目的,甚至想入非非,认定有利可图。这样一来,得到得不到对男人来说其实都是一种痛苦。难怪周国平说:在多数情形下,学了哲学,头脑变得复杂抽象,也就是不聪明了;灵魂愈加深刻绝望,也就是更痛苦了。

哲学如果完全超越人生的境界,那它就要归类艺术品,只有观赏价值,没有了实用性,又怎能志其所行,亦行其所志?黑格尔说:人的行为〔外〕形成他的人格〔内〕。对于那些自恃内在的优越性而虚骄自欺的人,可举出福音中一句名言去驳斥他:汝须从行为的果实里去认识人。男人自恃有超越女人的理性,便可以在哲学领域有恃无恐,无视女性的存在,也该遭到如此棒喝吧?

女人搞哲学,对于女人和哲学两方面都是损害。周国平这看似玩笑之语,寓意着已经把女人排除在哲学之外。不知道女性不搞哲学,不懂哲学,不关注哲学,是否代表着女人对男人深刻理念的变相伤害与无端蔑视?如果是,女人岂不是一举两得,又何乐而不为呢?但愿女人不关注哲学,不会影响男人玩哲学的兴趣。

要我说,振兴哲学有男人就足够了,只要男人拿出玩女人的痴迷心态去玩哲学,还怕玩不出新花样新境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