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凯里现辖5个街道、8个镇2乡,全市土地面积1306平方公里。2000年末全市总人口42.50万人,城区人口18.5万人。全市人口密度为339人/平方公里。凯里是多民族聚居的城市,但以苗族为主,苗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3%,是全国苗族人口最多的县级行政区域。汉族人口占25%,其他还有侗族、革家、木佬、西家等少数民族。
凯里是一个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的地方。凯里自古以来即为少数民族聚居区域。“凯里”系苗族语音译,意为木佬人的田。苗语称木佬人为“凯”,田为“里”,“凯里”即“木佬人的田那个地方”。春秋时期,属南蛮牂牁国;战国属夜郞且兰国;秦汉属且兰县;隋属宾化县;元始设沾,有凯里安抚司,恭焦溪蛮夷军民长官司,臻洞长官司等,至今已有700多年。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置清平堡;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升为长官司,属平越已。二十三年六月初四(公元1390年7月16日)置清平已于司北,改隶清平卫。弘治七年五月二十七日(公元1494年6月23日)置都匀府,同时清平长官司废,置清平县,隶都匀府。嘉靖八年二月二十八日(公元1529年4月6日)凯里安抚司由四川布政司改隶贵州布政使司,属清平卫。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改隶平越军民府。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降凯里安抚司为凯里长官司,康熙七年七月安二(公元1668年8月9日),清平县入麻哈州。康熙十年,恢复清平县,凯里长官司隶清平县,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开辟苗疆。进一步改土归流,兵设凯里已,隶属丹江厅,领十三屯堡军。雍正十二年,添设清平县丞一员分驻凯里。称凯里县丞。乾隆三年十一月(公元1739年1 月),将镇远县臻洞长官司革除,以该司所属臻洞司,赏郞等江21寨就近改隶清平县凯里县丞。民国3年(公元1914年),因清平县与山东省东 昌府清平县重名,故以境内有香炉山改称炉山县,凯里县丞改称凯里分县。
1949年11月,炉山县解放。1951年1月,成立凯里苗族自治区人民政府。1956年4月,国务院批准建立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7月宣吿凯里作为州府所在地。1983年8月,国务院批准,撤消凯里县,设立县级市。
1984年1月,凯里市正式成立。仍隶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此,凯里市成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