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I LIKE |
1936 Berlin
柏林纳粹猖獗奥运受辱
1934年,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全面掌握了德国政权,开始推行法西斯主义扩军备战。1936年柏林奥运会也因此成为纳粹宣扬雅利安种族优越性、粉饰战争企图的舞台。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下,本届的奥运会徽背离了和平与竞争的奥运宗旨,表现出了第三帝国强烈的侵略性。
会徽中,一只纳粹党徽上的普鲁士鹰昂然站立在被扭曲的奥运五环之上,象征着德意志帝国绝对的霸权与征服。在鹰与五环的外围,设计师本来以柏林标志的勃兰登堡门作为装饰,但奥运组委会高层并不喜欢拱门的开放底部,强行要求设计师更改设计。最后,一只奥林匹克钟取代了勃兰登堡门,钟的边缘部分用德文写道:“我召集全世界的年轻一代”,昭示了德国法西斯借奥运会向全世界宣扬纳粹思想的险恶用心。
此外,本届奥运会的大部分艺术创作和纪念品都是以雅利安民族的特征和纳粹标志为主题的。早在本届奥运会开幕之前,希特勒就将各种宣扬纳粹精神的海报以19种语言印刷了24万余份,数量之大令国际奥委会颇为惊愕。横行的种族主义玷污了奥林匹克精神,给奥运会历史留下了永远的耻辱。
1948 London
伦敦战争影响奥运倒退
1940年和1944年两届奥运会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而停办,在12年的等待后,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在1948年相聚伦敦。战争的破坏不但使本届奥运会的运动成绩全面下滑,还使组委会无暇在会徽的设计上投入过多精力。
基于这个原因,本届会徽的设计思想似乎倒退了24年,回到了1924年的巴黎。著名的“大本钟”取代了巴黎市徽,奥运五环标志似乎是这届会徽惟一的现代象征。在会徽上,大本钟的指针指向4点钟,这也是本届奥运会的开幕时间。
1952 Helsinki
赫尔辛基标枪之国纪念英雄
芬兰是传统的田径大国,有着“标枪之国”的美誉。为纪念“芬兰标枪之父”、奥运会冠军马蒂·雅尔维宁,芬兰人在赫尔辛基运动场旁边为雅尔维宁修建了一座白塔,塔高72.71米,这正是1932年雅尔维宁在洛杉矶奥运会获标枪金牌的成绩尺度,本届奥运会徽也以这座白塔作为主题。在奥运会期间,会徽则仅被组委会制作成小徽章,用于标明佩戴者的贵宾身份。
本届奥运会以友好的气氛著称于世,在战火的洗礼后,各参赛国表现出了空前的谅解与和平,政治斗争与地区冲突几乎绝迹。在和谐的氛围下,本届奥运会的运动成绩大面积“爆发”,总共有超过100项次的世界纪录被打破
1956 Melbourne
墨尔本与斯德哥尔摩现代与古典的碰撞
1956年,奥运会首次来到南半球,在澳大利亚的墨尔本举行。但因牲口入境检疫问题,国际奥委会将马术比赛设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使本届奥运会成为奥运史上惟一南北半球“合璧”的奥运会。分属不同大洲的澳大利亚与瑞典,有着各自的文化底蕴与艺术理念,因此在奥运会徽的设计上也表现出了巨大反差。
澳大利亚是一个移民国家,来自全世界的思想与文化在这片土地上碰撞交融,这培养了澳洲人强烈的创新精神。椭圆形跑道的会徽造型突破了以往会徽的矩形边框,鲜亮的绿色透露出勃勃生机。在橄榄枝花环的映衬下,奥林匹克的圣火在澳洲大陆上点燃,在奥林匹克五环下燃烧。
与之相比,欧洲的瑞典人则显得非常传统。他们紧紧围绕马术比赛的主题,采用古典的表现手法,使用古希腊的浮雕形象,将奥运会徽的“复古”进行到底。
1960 Rome
罗马母狼养育罗马国王
罗马城的象征为一只母狼哺乳两个婴儿的青铜像。据《罗马史诗》记载,罗马城第一任国王罗幕路,就是被母狼哺育的两个婴儿中的一个。从此,罗马人将狼视为恩兽,以“母狼育婴雕像”作为罗马的城徽,1960年罗马奥运会徽的主要标志就是罗马城徽。
在“母狼育婴雕像”下方,五环代表了奥运会的到来,罗马数字1960标明了举办时间。公元前80年,罗马帝国以征服者的姿态,强行将第175届古奥运会从奥林匹亚移到罗马举行。但当2000多年后,奥林匹克圣火在这个城市再次燃起时,和平与快乐成为了主题。
1964 Tokyo
东京会徽设计的里程碑
1964年奥运会首次登陆亚洲,来到了日本的东京。此时的日本刚刚从二战的沉重打击中复苏,日本政府急于利用奥运会拉动经济的发展,并借此在全世界提升本国的影响力。因此,迫切需要一个便于传播和记忆,并带有大和民族显著特征的独特会徽。
在政府的组织和统一规划下,一批具有革新精神的年轻设计师投入到了本届会徽的设计中,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成为了这个颠覆传统会徽的最主要特征。本届的会徽带有显著的地域烙印,会徽下方“东京1964”的字样标明了奥运会举办的时间和地点,会徽正中由金色奥运五环托起的日本国旗太阳图案十分醒目,昭示着日本想借奥运会的机遇重新振兴国家的心情。
在本届奥运会上,所有官方的正式文件、证书、宣传海报和纪念品上都印有统一的会徽标记,这在奥运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简约的会徽设计非常容易辨认和记忆,日本通过这种强势的宣传方式使全世界开始重新审视这个一度被忽视的岛国。
东京奥运会结束许多年后,这种简单实用的设计理念还对全世界的设计师们产生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东京奥运会成为了现代奥运会徽设计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开创了奥运会徽及相关形象系统设计的时代
1968 Mexico City
墨西哥文化底蕴现代表现
作为一个第三世界国家,墨西哥无法像1964年的日本那样投入大量的资金在奥运场馆建设上。而成功的会徽设计却帮助墨西哥用有限的比索,在全世界面前制造了一个气氛热烈的奥运盛会形象。会徽成为了1968年奥运会重要的视觉形象大使,给全世界的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本届奥运组委会主席是墨西哥知名的建筑师,他对会徽的设计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热情。他直接领导的会徽设计小组由来自多个国家的艺术大师组成,除必须使用奥运五环标志外,组委会对会徽的设计没有任何要求。一个在表现形式与思想内涵层面都达到空前高度的出色会徽,就在这种完全自由的氛围下诞生了。
强烈的眩晕效果和无限的空间感是本届会徽带给人的第一印象。来自纽约的设计师莱曼用现代派光谱艺术手法,借助一根根带有律动感的平行线条营造出流动的画面效果。奥运五环标志在黑与白的衬托下非常醒目,并精妙地成为了数字“68”的一个部分。位于中美洲的墨西哥,是美洲最古老的文明所在地,高度发达的玛雅文化和阿兹特克文化都发源于这里。设计师在会徽的造型上借鉴了墨西哥古代雕刻的线条排列方法,使会徽在最现代的表现手法深层也带有浓郁的地域文化韵味,这种手法最直接地宣告了本届奥运会的举办地。
1972 Munich
慕尼黑无限“宇宙”透出新意
1966年国际奥委会经过投票,将1972年奥运会的主办权交给了德国慕尼黑。慕尼黑曾经是纳粹法西斯发迹的城市,在这里举办奥运会,充分显示了慕尼黑人对和平的强烈渴望。
本届会徽是一个被称做“宇宙”的螺旋体,这个运动感十足的符号营造出一种接近无限的视觉幻想,表达出本届奥运会“光明、清新、慷慨”的主题。著名设计家艾切用这种符号化的语言营造出一种运动的氛围,而并不着重于刻画竞赛的痕迹。这为未来奥运会徽的设计开创了一条新的思路,蒙特利尔和洛杉矶的会徽都清晰地反映了这个设计的影响。
1976 Montreal
蒙特利尔简约风格返璞归真
蒙特利尔奥运会以其巨大的亏损而著称,虽然奥运会只举行了15天,但整个赛会筹备和进行期间亏空了10多亿美元。这笔巨大的债务让蒙特利尔的300万纳税人一直还到了21世纪,这是奥运会历史上失败至极的一次运作。
与失败的经营同时登峰造极的还有本届奥运会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会徽,叠加了蒙特利尔的第一个字母“M”的五环就是会徽的全部内容,加拿大人用返璞归真的简约设计体现了他们的创意。本届会徽以加拿大国旗的红色作为基调,在造型上结合了体育场跑道与领奖台造型的元素。这个会徽调用了奥林匹克理想的全部内涵,包含了对运动员拼搏精神的鼓励、对胜利者荣誉的崇敬及主办城市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