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央视来泰州“寻宝” 发现好东西真不少

(2014-09-27 13:53:38)
标签:

黄花梨

泰州

央视寻宝

分类: 泰州人文

       央视来泰州“寻宝” 发现好东西真不少
     央视来泰州“寻宝” <wbr>发现好东西真不少

一幅先祖字画传了18代、一张条案价值300万元、一只量米的“斛”见证历史的变迁……9月25日,由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泰州广播电视台共同主办,江苏省建华泽置业有限公司和泰州广播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央视《寻宝》栏目首次走进泰州,面向全体市民进行大型公益性寻宝、鉴宝活动,著名主持人王刚和著名鉴宝专家丘小君、蔡国声、贾文忠、金运昌、欧阳朝霞等在泰州电视台800平米演播大厅,为泰州的市民免费鉴宝。泰州已有2100多年历史,古时即有“儒风之盛,夙冠淮南”之美誉,这座古城亦见证了诸多的历史变迁,流落至民间的珍奇异宝不胜枚举。记者获悉,得知著名鉴宝专家大师免费鉴宝的消息后,泰州市民纷纷报名,共有2000多件“宝贝”参加初选,其中60件藏品最终进入了央视《寻宝》录制现场,专家们对初选入围的60件藏品一一鉴定,从中发现了不少好东西。经过上午、下午、晚上三场鉴宝,市委书记蓝绍敏宣布了由专家最终评选出的一件最能代表泰州的“民间国宝”,究竟哪件藏品当选“泰州民间国宝”,请注意收看十月份央视一套《寻宝》节目。
                            央视来泰州“寻宝” <wbr>发现好东西真不少

                                                                              俞铎书法

                         一张祖传字画传了十八代
    在鉴宝现场,一幅发了黄的大幅草书作品引起了故宫博物院古代书法部研究员、书法鉴定专家金运昌的注意。据藏品的主人俞女士介绍,这幅书法作品是她祖上传下来的,书法的撰写者就是她家的祖先俞铎。当金运昌问藏宝者是否了解她祖上的历史时,俞女士说只知道祖上是清初顺治年间的进士,泰州市海陵区人。金运昌向俞女士和在场的观众详细介绍了此幅书法作品作者的情况和书写的内容。金运昌说,此幅书法作品撰写者是泰州人俞铎,清顺治九年考上进士,顺治十三年任江南道监察御史,后又被皇上又任命他为宣大巡按御史,分管河北、山西一带的反腐肃贪工作,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巡视组组长的职务。一番风趣的话语引来观众阵阵掌声。金运昌笑着对俞女士说,你的祖上很优秀,因为打铁先要自身硬,俞铎这个人的道德品质很好。这幅草书是写在绫本上的,内容是明代大文学家袁宏道写的有关佛学的四首七言律诗中的一首,字写得很有笔力,是康熙年间写的,应当是俞铎晚年的作品,真迹无疑。
    金运昌说,泰州人有很深的文化底蕴,我们寻宝就是要挖掘这种代代相传的藏品。这件藏品300多年来在后裔中传承下来很不容易,他估价这幅作品的现时价值应当在三四十万元。
    记者在采访俞女士时得知,这幅祖先俞铎的书法作品,传到她这一代已经是第十八代了,由于年代久远,重新装裱过,以前也曾在家中挂过。她表示,听了专家的介绍,今后要将这幅书法作品作为传家宝,世世代代传下去。央视来泰州“寻宝” <wbr>发现好东西真不少

央视来泰州“寻宝” <wbr>发现好东西真不少
                   一张黄花梨条案价值300万元
     市民王先生带来的一张黄花梨条案堪称是这次寻宝中的重量件宝物,由两个人抬到现场,此件藏品长1.45米、宽48厘米、高80厘米,无论是体积还是重量都是这次寻宝中最大的宝物了。蔡国声、贾文忠、丘小君、金运昌四位专家来到这张条案前,四面仔细观看后得出了结论:这件东西是罕见的清代初期的海南黄花梨条案,做工精美,原汁原味,无一处整修过的痕迹。蔡国声说,家具很难保存,经过几十年上百年流传,难免要有损伤,因此好多黄花梨家具都有修整过的痕迹。而这件300多年前的老家具保存得如此完好,确实少见。条案的面子、四周的边框、案腿都是黄花梨的,条案的反面的麻布、瓦灰还是原来的。条案的面板上俗称“鬼脸”的花纹有好几处,均清晰可见。几位专家用手摸了摸条案后,感觉既光滑又滋润,如同婴儿的肌肤。“尤其是条案的樘板是整块的长约1.2米、宽近40厘米的黄花梨木板,不是拼接的,像这种黄花梨条案,近几年来我们还未见过,相当珍贵。从这件条案的形状看,应当是明末的工匠在清代初期制作的。几年前,在香港一次拍卖会上,一件黄花梨的条案拍到了百万元以上,但质量远远不如这件整樘黄花梨的条案,因此它的价值应当在两三百万元。”听了蔡国声专家的述说,在场的观众大吃一惊。记者事后采访得知,这张黄花梨条案是收藏者王先生于2000年花8万元从藏友手上买来的,想不到价值如此大,增值如此快,他真是喜出望外。
央视来泰州“寻宝” <wbr>发现好东西真不少
专家仔细看黄花梨条案
央视来泰州“寻宝” <wbr>发现好东西真不少

                   一只量米的“斛”见证历史的变迁
    当天的鉴定现场藏品丰富多彩,不仅有瓷器、字画、青铜器、珠宝等藏品,还出现了一件量具。收藏者袁先生向专家介绍,这件藏品是他数年前花500元在市场上买来的。当时,他到一家古玩店淘宝,恰好有人给店主送来了一个四方有底的上面小下口大的梯形木制物品。店老板看到这件物品上面布满了灰尘,不知道为何物,用300元买了下来。袁先生祖父是开米店的,他知道这是一件量米的量具叫“斛”,就加价200元,以500元的价格从老板手中买了下来,他想请专家看看是不是捡了个“漏”。鉴定专家蔡国声指出,这件藏品是清代康熙年间的,有350多年的历史,材质为香樟木,并用铁进行紧锢,做工考究,应该是官造,并且符合明末清初工匠的制作手法。初步估计是一件江南的度量器。再加上“斛”的上面有“康熙贰年捌月、常州府武进县制造”的落款,认为该量具的文物价值和历史价值很高,是博物馆级别的宝贝。当持宝人询问专家这“斛”现在值多少钱时,专家风趣地对袁先生说,“你是500元买的,这个漏捡大了!度量衡也是研究社会发展的重要史料。这‘斛’上有文字,一‘斛’相当于五斗,我们应当好好去研究它。收藏藏品不要去追求值多少钱,我们收藏藏品,就是收藏文化,收藏历史,这‘斛’的文物价值远远大于经济价值,这件物品就是放在江苏省博物馆内也一点不逊色。”

央视来泰州“寻宝” <wbr>发现好东西真不少
央视来泰州“寻宝” <wbr>发现好东西真不少
量米的“斛”
央视来泰州“寻宝” <wbr>发现好东西真不少

                                      
 央视来泰州“寻宝” <wbr>发现好东西真不少
这只竹笔筒也值几十万啊
央视来泰州“寻宝” <wbr>发现好东西真不少

央视来泰州“寻宝” <wbr>发现好东西真不少

央视来泰州“寻宝” <wbr>发现好东西真不少
画家王雪涛送给凌文渊弟弟凌心支的画
央视来泰州“寻宝” <wbr>发现好东西真不少
漆盘
央视来泰州“寻宝” <wbr>发现好东西真不少
四幅瓷板画价值200万
央视来泰州“寻宝” <wbr>发现好东西真不少
牙雕佛像
央视来泰州“寻宝” <wbr>发现好东西真不少
青铜器
央视来泰州“寻宝” <wbr>发现好东西真不少

央视来泰州“寻宝” <wbr>发现好东西真不少

央视来泰州“寻宝” <wbr>发现好东西真不少

央视来泰州“寻宝” <wbr>发现好东西真不少

央视来泰州“寻宝” <wbr>发现好东西真不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