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兴百首“海陵竹枝词”吟咏家乡风物
“玉汁浓稠鳝骨香,啧啧称誉满城厢。葱花蒜末金焦醋,嫩生芫荽翡翠光。”这是泰州市民李志兴赞誉泰州风味食品鱼汤面的一首“海陵竹枝词”。土生土长的海陵人李志兴,熟谙海陵乡邦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对海陵的古迹、古街、古巷、古园以及民风、民俗、民情了如指掌,且怀有一腔对家乡的热爱之心、眷恋之情,用两年的时间创作出版了切合生活实际的110首七言绝句《海陵竹枝词》一书,记录赞美家乡的民俗风情。
竹枝词七言绝句诗体由古代巴蜀间的民歌演变而来,后由唐代刘禹锡改作文人的诗体,多以吟咏风土人情、地域文化为特色。“海陵竹枝词”盛行于清代、民国年间,当时的文人墨客,用这种民间特有的文学形式将特色浓郁的地方民俗风情记录下来,后人借助竹枝词中所描绘的人文图景,对自己脚下这片神奇土地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和解读。不过解放后,“海陵竹枝词”这种特有的民间文学形式已近断层,尤其年轻人已不太了解。
爱好文学的泰州海陵区市民李志兴近年来热衷于地方文化的研究,他觉得竹枝词通俗而又不失清雅,平实而又让人难忘,应当将其传承下去。两年前,他开始学写“海陵竹枝词”。不要小看一首竹枝词仅28个字,但从技术层面看,它除须押韵,在声律方面也有严格的要求,这对于非科班出身的李志兴来说,困难不少。好在他学习劲头高,虚心向泰州的古诗词专家请教,反复研读泰州古诗词,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为将海陵深邃的历史和厚重文化用“海陵竹枝词”表现出来,他时常一个骑着自行车,捎上相机,再怀揣一张市区旅游年卡,穿行于城区或郊外的景点,街头巷尾,触景生情,寻找灵感,创作出一首首诗化了的描写海陵景物风情的“海陵竹枝词”。如他创作的《乔园》,“堂雅廊回花满圃,三峰盈丈冲天杵。苍松翠柏护新篁,江左一园贯今古。”寥寥28个字就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乔园的历史及景貌浓缩,可见其诗词功力。望海楼是泰州市区近年来复建的景区,他多次去游览采风,以“且步琼阁独抚栏,归舟缓缓枕潺湲。丹阳绰影桃花里,百风桥头苍鹭还。”写下了这首赞美《望海楼》的海陵竹枝词。此外,望海楼景区内的《文会堂》、《宋城古涵》《碑苑》等10多个景点,他一一用竹枝词的形式深情吟唱。
在李志兴的诗作中,《油煠臭干》、《草炉烧饼》、《腊八粥》等诗篇使海陵一地的民风民俗再现,让人感觉到乡音缭绕、乡味暖心、乡色迷人。如描写老汉挑担走巷卖当地风味小吃油煠臭干的“铁锅一柄一爿摊,滾滾清油煠臭干。辣酱红椒凭汝蘸,品尝妙品莫心贪”的诗;描写赤膊上身探入柴火炉膛烘贴大炉烧饼的“南街烧饼北街香,小店夫妻各自忙。麦秆烘熟即起铲,葱油品过选荤糖”的诗,让人垂涎三尺。还有“渔行有女不须访,个个都能织大网。巧手穿梭过目眼,玉臂起舞奏交响”的《渔行结网》诗,吟唱了当年海陵渔行地区的姑娘织渔网的热闹场景,虽然现在织网渐渐地淡出人们的视线,但李志兴的这首诗勾起人们美好而又珍贵的回忆,记录了这段难忘的历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