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明代泰州《重修南山寺记》石碑重见天日

(2014-06-25 13:41:15)
标签:

南山寺

石碑

泰州

明代

重见天日

分类: 泰州人文

    明代泰州《重修南山寺记》石碑重见天日
      记载明代泰州《重修南山寺记》的一块石碑近日在南山寺扩建工地出土,24日下午,记者在南山寺大雄宝殿前的空地上见到了这块石碑。记者用量具测量,该碑高1.76米,宽0.76米,厚20厘米。石碑材质为青石,正上方刻有篆书《重修南山寺记》几个字,从右至左横排,字体为扑克牌大小,历经数百年,仍清晰可见。碑文是用正楷竖排,每行约50个字,共20多行,字为麻将牌大小,整个碑文共1000余字。碑左右镌刻卷草纹,顶头为回纹,上有龙凤图案,刻工精美。石碑于明嘉靖三十年(公元1551年)立,距今463年。虽然石碑已多处斑驳,但南山寺监院果愿法师仍从依稀可辨出上面的碑文,讲给记者听。

明代泰州《重修南山寺记》石碑重见天日                     从右向左看,“重修南山寺记”六个大字清晰可见明代泰州《重修南山寺记》石碑重见天日      据果愿法师介绍,22日下午4时许,建筑工人用挖土机正在南山寺工地作业,在地下约一米深的地方碰到一坚硬东西,以为是混凝土。施工人员小心翼翼挖开周边泥土,发现两个连在一起已断裂的石块,将小的石块翻过来一看,上面有文字。僧侣们根据裂纹将石块拼凑完整,再用清水将石块清洗干净,石块上显示出镌刻的“重修南山寺记”的文字,至此这块记载明代重修南山寺时的珍贵石碑重见天日。
      泰州南山寺始建于唐僖宗乾符三年(公元876年),由铁心坚禅师所建,朝廷赐额“护国寺”。北宋治平元年(1064)改为禅寺,更名为“资福禅院”,后又更名为南山寺。现存大雄宝殿在建造时采用的是“庑殿重檐”顶式,这是中国古代殿顶建筑中的最高等级,国家著名园林专家陈从周教授在考察南山寺大雄宝殿后,称誉它为“江浙第一寺”。
       明清两代,南山寺曾多次修复,每次完工后总会留下碑刻(建筑刻石)以示纪念。经过岁月的沧桑变迁,见证南山寺庙兴盛的碑刻大多已湮没于历史风尘中。不过,古书《泰州志》中对明清重修南山寺均有记载。泰州乡贤夏荃《退庵笔记》、王治山《吴陵纪游》等著作中亦有叙述。石碑中“明代重修南山寺记”记载的明楠木大雄宝殿历经数百年风雨,现在依然屹立。如今石碑重见天日,实乃幸事。
       根据史料记载,此碑立于嘉靖三十年(1551年)辛亥夏五月吉旦,“文林郎浙江馀杭县知县郡人李鹏”撰文,立石者有“奉训大夫泰州知州冯良亨、同知张鹤、判官金诰、吏目何澈、学正郝臣、训导邹守临”,刻碑人是“维扬徐采”而嘉靖这次重修为僧人真澄倡议,他在看到寺庙“殿堂以久圮坏”后,倾其积蓄白金(代指白银)三百两加上信众募捐资金重建,参与修寺的有“善士蒋秀、苏干、王幢、华相”等人,修建时间“经始于嘉靖己酉(1549年)夏五月,落成于又明年夏四月”,共用去近两年时间。以上的文字在石碑上部分还依稀能分辨出来。
       目前,泰州凤城河风景区管委会正秉承“修旧如旧”的原则复建南山寺,明代《重修南山寺碑记》的重见天日,印证了了南山寺千百年来厚重的佛教文化悠久的历史。

明代泰州《重修南山寺记》石碑重见天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