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梅韵流芳铸国魂——访中国戏曲学院院长杜长胜

(2012-03-24 11:36:21)
标签:

杜长胜

梅兰芳

泰州

京剧

培训基地

梅乡

文化

分类: 名人专访

梅韵流芳铸国魂

——访中国戏曲学院院长杜长胜

    春光明媚,红梅怒放。323日下午,中国戏曲学院院长杜长胜、副院长周龙一行应邀来到梅乡,就中国戏曲学院与泰州共同建立“京剧人才培养教学实践基地”一事,来泰州梅兰芳纪念馆实地考察。清波荡漾的池塘,秀美的园林风光,玲珑典雅的梅亭,栩栩如生的梅兰芳塑像,杜长胜一行步入梅园,就对眼前这美丽的环境赞叹不已,杜长胜情不自禁地说,太漂亮了,泰州梅园确实是名不虚传。参观完梅兰芳纪念馆,杜长胜一行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梅韵流芳铸国魂——访中国戏曲学院院长杜长胜

梅纪馆内话“梅缘”

    中国戏曲学院是中国戏曲教育的最高学府,素有“戏曲艺术家摇篮”之称。泰州是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的故乡,梅兰芳先生作为京剧界的大师,民族文化、传统文化代表性的人物,梅家与作为京剧人才培养的中国戏曲学院有着很深厚的渊源。在梅纪馆内,杜长胜院长兴奋地说,中国戏曲学院确实与梅家很有缘。“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梅兰芳先生经常受聘到学校教书,我们很多老师都受到过他的教诲。梅兰芳先生的很多弟子现在都是我们学院的客座教授,梅兰芳的儿子梅葆玖也是我们学院的客座教授,为我们的本科生、研究生直接在课堂授课。还有我们承办的中国京剧年轻演员培训班、流派班,梅葆玖也是导师。所以从过去到今天,我们学校和梅家的渊源非常深厚,一直源源不断。”

    谈到这里,坐在杜长胜身旁的周龙副院长向我们介绍了梅葆玖收入室弟子一事。梅葆玖认为,中国戏曲学院是中国培养京剧人才的重要基地,因此非常愿意和学院合作。他不光到中国戏曲学院来授课,还破例收一名在读的年轻研究生为入室弟子。

    谈起继承发展研究梅兰芳艺术,培养梅派传承人,研究和上演梅兰芳的剧目,杜长胜说:“这是中国戏曲学院的责任。今年我们向北京市申请了一个文化项目,整理出版《梅兰芳全书》,就是把梅兰芳先生没有收录进文集的作品和研究梅兰芳的文献都集中起来,为进一步更好地研究梅兰芳艺术提供方便条件。同时,我们还将把梅葆玖亲自授权的梅兰芳的巅峰之作《太真外传》创作排练完成,用现代的科技手段再现当年梅兰芳《太真外传》的舞台形象。”

实践基地早挂牌

    此次杜长胜院长、周龙副院长一行实地考察了泰州梅兰芳纪念馆后,对双方合作在此建立“京剧人才培养教学实践基地”充满信心,他们说:“我们非常高兴能和泰州梅兰芳纪念馆合作,在这里建立‘人才培养教学实践基地’,我们将为泰州观众提供一些京剧经典的传统剧目,在梅兰芳纪念馆静态的场面上进行动态的表演展示,和泰州的戏迷朋友进行交流。”

    “具体有哪些项目呢?”“我们将派我们最优秀的研究生、本科生,以及我们优秀的青年教师,到梅纪馆的舞台上来,与大家交流。我们的学生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学生,中国戏曲学院作为戏曲教育的最高学府,学院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表演艺术水准,他们的演出质量,扮演的艺术形象不亚于专业演员的水平。同时,我们将根据梅兰芳纪念馆的需求,也会进行其他剧种的展演。我们中国戏曲学院有着60年培养戏曲人才的历史,不光是京剧、昆曲,近几年也进行了其他剧种人才的培养,像广东粤剧、越剧、黄梅戏等等都有。我们双方将积极配合,争取尽早把实践基地的牌子挂起来。我们相信,此举会为泰州市文化名城建设,增强梅兰芳纪念馆的艺术氛围发挥很大的作用。”

倡导京剧进校园

    当今,由于文化的多元,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年轻人对传统戏剧的兴趣正在减弱。在参观梅纪馆的过程中,杜长胜听说泰州在京剧进校园,在中小学普及戏曲艺术方面做得很好时,倍感欣慰。他说:“我觉得在快餐文化充斥的情况下,让我们青少年尽早地接触民族艺术的经典,对确立他们以后的文化兴趣,培养他们的欣赏趣味,增强民族文化的感情非常重要。我们学校这几年在京剧进校园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我们用了大概三年的时间为学校所在地的丰台区中小学提供教师的培训。此外,还到社区里去培训,包括教唱,编了京剧戏曲身段,就像做操一样,老年人也参与进来了。”

对于进一步推动京剧进校园工作,杜长胜表示:如果泰州需要他们合作的话,愿意尽最大努力共同把这个事情做好。因为泰州是戏曲文化非常丰厚的地方,不仅出了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而且清代的戏剧家李渔也是泰州的,《桃花扇》也是在这里创作的,他非常希望双方能将泰州戏曲文化的研究工作长期合作下去。

继承传统再创新

    京剧是在继承当中创新还是在创新当中继承?这个问题一直在戏曲界有争论。有人认为应当在继承中创新,也有人认为应与日俱进,在创新中传承。作为学院派的中国戏曲学院,他们是什么态度,怎么来处理这种关系呢?

    “从我们学校来说,我们是立足于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我们先要把老祖宗留下来的最经典的最优秀的东西来留下来,传下去,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创新,创作出适合现代人审美需求的,现代人心理需求的一种艺术,这样我们民族的根、魂才能够保留住。尽管戏曲界对是先继承还是先创新的争论很大,但从学校办学培养人才这个角度,我们还是坚持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杜长胜直言不讳地表明了态度。

    采访结束前,杜长胜还向记者透露了一个信息,明年召开的第五届京剧学国际研讨会,主题就是梅兰芳艺术的研究,梅兰芳艺术的传承,他们准备与泰州合作,将第五届京剧学国际研讨会放到梅兰芳的故乡泰州来开,梅乡人民也期待着这次京剧盛会的到来。

梅韵流芳铸国魂——访中国戏曲学院院长杜长胜

梅韵流芳铸国魂——访中国戏曲学院院长杜长胜

梅韵流芳铸国魂——访中国戏曲学院院长杜长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