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京剧、摇滚我都爱”——访梅兰芳的曾孙梅玮

(2012-03-01 13:00:31)
标签:

梅兰芳

泰州

纪念馆

梅玮

京剧

文化

分类: 名人专访

“京剧、摇滚我都爱”——访梅兰芳的曾孙梅玮

“京剧、摇滚我都爱”——访梅兰芳的曾孙梅玮博主与梅玮合影留念 

      纪念京剧大师梅兰芳诞辰117周年和逝世50周年“梅韵流芳”书画美术作品展开幕式,2011年11月20日上午在泰州梅兰芳纪念馆举行,梅兰芳的曾孙梅玮作为梅氏后裔特意前来故乡泰州参加。梅玮的爷爷梅葆琛是梅兰芳的四儿子,29岁的梅玮是梅兰芳家族第四代中唯一接受过京剧训练的。北大中文系毕业的他目前在北京梅兰芳纪念馆工作,在曾祖父生活过的四合院里守望着他留给后人的绝代风姿和绕梁余音。下午四时许,梅玮在下榻的国泰宾馆,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京剧、摇滚我都爱”——访梅兰芳的曾孙梅玮
                         “我与泰州特有缘”

      坐在记者身旁的梅玮充满着朝气,戴着一副眼镜更显文质彬彬。未等记者提问,他就说“我与泰州特有缘。我记得第一次来泰州是1994年,当时我才12岁,随玖爷梅葆玖等来泰州参加梅兰芳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泰州的欢迎场面让我很惊讶,因为大街小巷都挤满了欢迎梅家的人。当时觉得特别光荣,也觉得很了不起,但是我完全不理解这是怎么回事。妈妈告诉我,因为你姓‘梅’。妈妈的话我当时并不理解,只是觉得姓‘梅’真好。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明白了这个‘梅’字是一种责任,而不是拿来获得好处和炫耀的。”

      说到首次来泰州,梅玮还给记者说了鲜为人知的故事。“当时虽说我已在北京西城区少年宫春芽少儿业余京剧班学了三年的旦角,但一直没有正式登台演出过。来泰前,玖爷爷梅葆玖就对我说,你在北京广播剧场先试演,我来把关,演出过关了,就带你去泰州。记得当时是年已八旬的姜凤山爷爷拉的京胡,他曾为我祖爷爷梅兰芳操过琴,试演时我姑奶奶梅葆玥也到场。我一段《贵妃醉酒》彩唱下来,他们都觉得我唱得还行,算是过关了,我这才有机会来到泰州演出。那次我在泰州梅兰芳影剧院唱的是梅派的《贵妃醉酒》,受到父老乡亲的拍手叫好。这也是我第一次正式登台演出。”

       梅玮还讲了个笑话,“那次泰州的本家请我们吃饭,当时有一道菜是甲鱼,本家大叔将甲鱼背夹过来给我吃唇边,吸鳖精,由于吃得太多太好,当天夜里都睡不着觉。”

想在泰州买套房

       后来2004年、2006年、2008年梅玮又先后多次来到泰州,这次来梅兰芳纪念馆参观画展时,他还对记者说:“每次来泰州,都看到家乡变化很大,第一次来泰州时,就是一条街,这几年发展很快,现在都成大都市了,可以这样说,我是泰州发展的见证人。现在我觉得不是姓‘梅’真好,而是身为泰州人真好。2006年,我来泰州住在迎宾馆里,在窗前看外面的风景看了两个小时,我被这里的景色深深迷住了。这座城市的环境很像我去过的瑞士巴塞尔,闲适、淡雅,生活节奏慢,很适宜人居住。早就听说家乡的生活是‘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这说明泰州人的生活很悠闲,就如泰州旅游口号概括的,真正是‘水城慢生活’。昨晚我夜游凤城河,看到沿河两岸的夜景真是漂亮极了。”

       梅玮对记者说,我真想在泰州买套房。“2008年来的时候,梅兰芳纪念馆旁边的房子才4000多元一平米,我母亲说在这儿买套房居住真不错。听说现在这儿的房价已经涨到一万多一平米了,真后悔当时没有买。不过,我还是想在这儿买套房,因为这里是家乡,梅家的祖籍,自己有了房,在泰州就有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家,空闲时,梅家的人来这儿住住,有朋友来泰州,也就可住在我在泰州的家中。”

他在北大是“鼓王”

        也许读者不知道,梅玮不仅喜爱京剧,也喜爱摇滚。梅玮说起摇滚头头是道,“我从小也爱听流行音乐,后来喜欢上了摇滚、甚至重金属。与有些世家的严厉家风不同,我家的家庭环境向来很宽松,他们认为艺术都是相通的,因此家中没有人反对我搞摇滚。我音乐节奏感特强,在北京大学时喜欢搞打击乐,敲架子鼓。当时北大民乐团有台架子鼓,我就借来搬到宿舍里,空余时间练习打鼓。正好北大有个‘十字光泽’摇滚乐队,吉他手住在我宿舍楼下,听到我鼓打得不错,他来邀我参加他们的乐队担当鼓手。在北大上学的几年,我一直是乐队的鼓手,同学们都叫我‘鼓王’。我们乐队还出了张《冰封十字》的摇滚专辑,我特意送了一张给玖爷梅葆玖,看到我在摇滚上面取得的成绩,他也非常高兴。”

       梅玮在北大时还尝试把京剧和摇滚融合到一起,创作了两首“京剧式摇滚”,登台演出后反响还不错。梅玮说,“在北大百年讲堂一有演出肯定少不了我,有时是几个节目一起上,前一出还穿着西服唱京剧,紧接着就换上汗衫玩摇滚,台下人看到我在打鼓,都在不断高喊‘鼓王’,着实让我在北大的校园火了一把。”“那现在还会打架子鼓吗?”“有时间我还是会玩架子鼓的。”梅玮笑着回答。

京剧也可进行选秀

      谈起有关京剧的话题,梅玮更是滔滔不绝。他说,当今的年轻人不爱看京剧传统戏,加之有人不了解历史,因而也看不懂,他就不会对京剧感兴趣。如何吸引年轻人爱上京剧,把他们引进门,梅玮认为可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尝试。他说:“可以在京剧幕间换场时,融入多种曲艺元素,请相声演员或者小丑演员讲解剧目,与观众互动交流,这样年轻观众更容易理解接受,目前我正在进行这方面的探索,有可能我会来泰州试一下。”

      梅玮强调京剧必须进行改革,玖爷爷梅葆玖与交响乐团搞的大型交响京剧《大唐贵妃》将传统梅派京剧与西洋乐器结合,利用高科技的现代灯光、舞美,再加上时尚华丽的服饰,很受年轻观众喜爱。我现在正打算将大型民族乐队与京剧结合,这样将民乐与京剧这两个中国文化元素结合,一定会很震撼,效果可能会更好。”

      梅玮还有一个更大胆的观点,就是让年轻京剧名演员偶像化,通过京剧选秀来吸引年轻观众。他说:“可以在每个省选两个30岁以下的时尚靓丽唱得好的年轻优秀演员组织起来演出、比赛,还可通过眼下流行的选秀方式让观众来投票,吸引更多的年轻京剧粉丝评选他们心中的偶像,让京剧重新火起来。谭鑫培的第七代嫡传谭正岩,现在就有很多追星族。当年我祖爷爷梅兰芳他们的‘四大名旦’评选,不就是那时的选秀吗?”

夫妻双双把家还

        这次梅玮来泰州是与妻子一到来的,可谓夫妻双双把家还。

      “你与妻子怎么认识的?她是哪里人?爱好京剧吗?”记者连珠炮的提问梅玮并不介意,而是敞开心扉。“我妻子是长春人,也在北京梅兰芳纪念馆工作,当然也爱好京剧。一开始,我在中戏读研究生还没毕业,正好北京梅兰芳纪念馆要做国粹京剧的纪录片,馆长找我写台词,我就去了,正好是她接待的我,就这样我俩认识了。后来研究生毕业后,我也分配到北京梅兰芳纪念馆工作,办公室的恋情成就了我们的姻缘。我记得认识她后,一次我俩去香山拜谒祖爷爷梅兰芳的墓,周围是树林,鸦雀无声,磕完头后,突然上空来了一群喜鹊叫个不停,这真是冥冥之中有天意啊,好像祖爷爷看到我们来了。”

      梅玮妻子得知这次要来泰州,她非常高兴。“我们是去年结婚的,她还没有来过泰州。来泰州前,我奶奶和我父母特意关照我,带妻子去梅氏祖茔坟上去磕头祭祖,因为她是梅家的媳妇嘛。明天我们将带上鲜花,去泰州师专祖茔坟上扫墓,也可算是梅家的媳妇认祖归宗。”

      不知不觉,采访进行了一个多小时,室外天色已黑,可梅玮好像与记者还有谈不完的话。为了不耽误他的晚餐,记者只得结束了这次采访。分别时,梅玮握住记者的手说,现在北京和泰州两地的梅兰芳纪念馆已结为姐妹馆,两地的交流会更加频繁,我梅家的根又在泰州,故乡泰州我会经常来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