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留住民俗文化的根——访泰州民间收藏家李正光

(2009-04-24 14:26:09)
标签:

文化

分类: 名人专访

   留住民俗文化的根
     ——访泰州民间收藏家李正光
   

留住民俗文化的根——访泰州民间收藏家李正光     留住民俗文化的根——访泰州民间收藏家李正光     留住民俗文化的根——访泰州民间收藏家李正光在泰州婚庆礼仪界,提起大胡子李正光,圈内外人士都很熟悉,他集主持、歌唱、表演、策划于一身,他创办的泰州正光婚庆礼仪艺术中心已为近2000对新人主持了婚礼,在泰州众多活动及开业庆典的现场也经常看到他的身影。不过,大多数人只知他擅长婚庆主持与歌唱、表演,却不知他还是泰州一位民间收藏家。
    日前,记者来到泰州南门夏桥小区一座单门独院三层小楼的李正光家中采访。步入院中,走进室内,映入眼帘的是各式明清家具,雕花床、交椅、太师椅、清代长凳、长扎、条案和方案等一应俱全,墙上挂着名人字画,博古架上的各种彩陶、瓷器琳琅满目,浓浓的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身着大红唐装满脸络腮胡子的李正光招呼记者在古色古香的圆桌旁坐定后,热情地沏上了一杯清茶,然后聊起了他的“收藏经”。
    李正光说,他走上收藏这条路纯粹出于偶然。上世纪90年代,西坝口一带的房屋开始拆迁,一些旧房子上的格子、窗花被人弃之一旁,从小对古典建筑与家具爱好的李正光想到,这些看不上眼的旧物实际上是中华民俗文化的结晶,不可再生,弃之可惜。于是,他花不多的钱将其买下,打算以后自己装潢房屋时用。哪知从这以后,他对收藏的爱好就一发不可收拾。他跟着几位搞收藏的朋友去乡下农户家中收购古董,即收藏界的俗称“铲地皮”。跟着朋友“铲地皮”两三年,李正光从中开了眼界,也增长了不少见识。
    搞收藏是个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的过程,是不断实践、不断认识的过程,也是自我提升、磨练心性的过程。李正光说,走村串户“铲地皮”,最能练就自己的眼力,因为各户所拥有的各个朝代各式各样的物品真假不一,你必须将自己平时从书本中学到的文物鉴赏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辨识真与赝、美与丑、精与普。
    说着他站起来拿起了一杆长2.3米的红木杆秤,指着上面的文字告诉记者,这是道光22年(1842年)造的,秤上的刻度是银子的,不易磨损,越用越亮,并刻有“官秤”、“张裕兴造”、“隆兴泰”等字样,秤砣是铜制的,重14斤。他收藏这杆秤也是巧合,几年前,西仓下河边拆迁,他去淘宝,一铜匠店隔壁90多岁的老太家中的这杆大秤要处理掉,他与老太交谈中得知,其祖上是一盐商,此秤最小称100斤,最大称800斤,觉得此秤有一定的收藏价值,花了280元将其买下。后来李正光向专家请教,得知这是江苏现存最大的杆秤,是清代盐商交易中的第一秤,那时的“官秤”即现在的公平秤。后来上海、南通、常州等地的人出价数万元准备买这杆秤,但李正光一直舍不得卖。他说,这杆秤记录见证了清代泰州盐业和商贸的发展,作为泰州的一个市民,总不能让家乡的文物从自己手中流失,否则就是泰州的“败家子”。
    说到这里,李正光谈了他收藏生涯中最感到遗憾的一件事。那是2007年5月20日,他去南京参加“中国明清古典家具、书画、瓷玉器”拍卖会,会上一张“柞榛鼓腿彭牙双拼台”的圆台引起了他的注意,原来这是我市乔园旧主人清代两塘盐运使乔松年府宅旧物,此双拼圆台和踏脚冰盘整体做工,雕工细腻,非常少见,整体庄重殷实,尽显霸气之感。这件从泰州流失出去的有历史价值的圆台李正光在拍卖现场很想拍下来,但他身上只带有十多万元,而该圆台起拍价就是32万元,眼睁睁看着家乡的清代物品被外地人拍走,至今,李正光都觉得非常痛心。
    李正光的主业是搞婚庆礼仪,业余是搞收藏。然而他巧妙地将收藏物品应用到婚庆礼仪中。近年来,怀旧复古的中式婚礼受到一些新人的喜欢,他特意花巨资从北京购得一台清代光绪年间新娘结婚坐的轿子。当他主持传统中式婚礼时,新娘坐轿子来到婚礼现场,在他布置的明清案台前拜天地,再现了旧时泰州民俗婚礼的风情。
    李正光搞收藏不像一般收藏家那样,在购入藏品时都会首先考虑其投资价值,而是把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放在首位。多年来,他收藏的家具、瓷器、字画、杂件已有3000多件,按现在市场价值上千万元,但他说自己仍是个穷光蛋,因为所有的钱都投资到藏品中了,而且他搞收藏从不轻易出售藏品从中牟利,至多是将多余重复的藏品与藏友交换。他所藏的一件泰州明代榉木平头案台,上面雕有12条螭龙,是当时达官大人家所用的物品,收藏价值极高,新加坡、台湾等地的商人出价60万元要向他买,尽管与他购来时的价格相比,他可赚50多万元,但他一口回绝。他说,现在泰州有价值的藏品越来越难以寻觅,它们是一个历史时代或某些历史阶段的“见证人”,作为泰州的一个市民,有责任保护泰州的文化物质遗产,我要留住泰州民俗文化的根。
    李正光还有一个打算,就是在家中创办一个家庭民间民俗博物馆,免费让市民参观,使更多的人尤其是青少年通过欣赏泰州民俗物品,了解泰州的传统文化,知晓祖先过去的生活状况,体味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感悟古圣先贤的聪明才智,领略民俗文化的博大精深。

留住民俗文化的根——访泰州民间收藏家李正光

留住民俗文化的根——访泰州民间收藏家李正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