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江淮第一楼——望海楼

(2007-12-15 11:01:48)
标签:

江淮名胜

分类: 泰州人文
 

     江淮第一楼——望海楼

    在凤城河风景区的西岸,有一座誉为“江淮第一楼”的望海楼,它高江淮第一楼——望海楼32米,外观三层环廊,主体是栗壳、青灰二色,顶层游人可登高远眺,古朴典雅,呈宋式建筑风格。“江淮第一楼”匾额为当代国学大师、著名书法家文怀沙题写。
    原来的泰州望海楼,始建于南宋绍定二年(公元1226年)当时极负盛名。传说古代的望海楼与明代泰州才子储巏有关。储巏父亲做生意出海时遇到大风浪,在荒岛上被母猩猩救起。后来储巏随父亲离岛返乡,聪颖过人的他终成大器。储巏思念望子跳海的母亲,曾经在泰州东城登高望母,故望海楼又名望母楼。该楼历史上曾屡毁屡建,抗日战争期间,望海楼最终被日伪军拆除。
    江淮第一楼——望海楼2006年5月,泰州市规划局立项重建这一名胜古迹,今年十月,望海楼基本竣工,从而成为体现泰州历史的景区公园。望海楼西侧为文会堂。史载文会堂为北宋滕子京初建。当时,范仲淹在泰州任盐监,二人常与胡瑗、周孟阳、富弼等人在文会堂吟诗唱和。滕子京谪守巴陵江淮第一楼——望海楼郡并重修岳阳楼,范仲淹应嘱写了《岳阳楼记》。范仲淹与滕子京,早在泰州文会堂就以文会友,结有诗缘。新建的文会堂为宋式歇山五开间建筑,恢弘大气。堂前辟文正广场,中立范仲淹青铜塑像。青铜塑像前有一巨石,上书“文正广场”四江淮第一楼——望海楼字。广场东侧植有一棵稀有罕见的五干同根、连体合株的红果冬青树,特称“五相树”,寓指北宋晏殊、范仲淹、韩琦、富弼、吕夷简五位当朝宰相都曾在泰州为官知政。由此可见,宋代泰州人文之盛。赵朴初在为泰州所作的词中曾以“文昌北江淮第一楼——望海楼宋,名城名宦交相重”高度概括。
    古代望海楼这所以成为泰州名楼,还与历代文人写的登望海楼诗篇有关。明代刘万春曾作《登望海楼》一诗,诗日:落日凭栏望眼开,苍茫气色接蓬莱。千家为灶孤城合,万里帆樯一水回。不见秦鞭驱百去,空闻汉弩射波来。即今过客知多少,可有元虚掞藻才。
    在重建的望海楼中,有一气势恢弘的“海天旭日”大型瓷壁画,画面是辽阔的大海波涛汹涌一轮红日喷薄而出,将望海楼映照得分外妖娆,此画为泰州名画家吴骏圣所作,由江西景德镇瓷厂烧制而成。在望海楼北侧,有州城遗址和城墙,还有铜制的泰州的老地图,游人踩在地图上可寻觅到古城的各个地名。
    应泰州市人民政府之邀,北宋著名诗人范促淹第28代孙、原《人民日报》总编辑、现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敬宜为我市重建的望海楼作《重修望海楼记》碑文。
    《重修望海楼记》采用文言文形式,在不到600字的文章里,描述了泰州的历史、现在以及重修望海楼的意义,表达了“对海的敬畏、对大自然的敬畏以及对大自然客观发展规律的敬畏”,蕴涵着当今“环保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核心理念。

    范敬宜院长所作《重修望海楼记》原文如下:
     泰州,汉唐古郡,襟江负海,壤沃物阜,人杰地灵。其东南有楼,名曰望海,始建于宋,为一郡之大观。历代名贤,多唱和于此。先祖范文正公曾为泰州西溪盐监,而滕子京为泰州海陵从事,尝相与登楼,把酒赋诗,公有“君子不独乐”等句,其“先忧后乐”之意,亦已呼之欲出。再历二十余载,遂有《岳阳楼记》之作,发浩音于四海、振遗响于百代。故《泰志》称斯楼为“吾邑之文运命脉”,洵非虚语。元明以降,兵连祸结,斯楼屡建屡毁,不胜其叹。岂楼之兴废,或亦有关国运之盛衰乎?

   今逢盛世,遂有重修望海楼之举。公历二零零七年秋,巍然一楼飞峙泰州凤城河之滨,上接重霄,下临无地,飞阁流丹,崇阶砌玉,其势可与黄鹤楼、滕王阁媲美,允称江淮第一楼。望海楼之再兴,岂独泰州一邑“文运命脉”之象征哉!

   予登乎望海一楼,凭栏远瞩,悄然而思:古之海天,已非今之目力所及;而望海之情,古今一也。望其澎湃奔腾之势,则感世界潮流之变,而思何以应之;望其浩瀚广袤之状,则感孕育万物之德,而思何以敬之;望其吸纳百川之广,则感有容乃大之量,而思何以效之;望其神秘莫测之深,则感宇宙无尽之藏,而思何以宝之;望其波澜不惊之静,则感一碧万顷之美,而思何以致之;望其咆哮震怒之威,则感裂岸决堤之险,而思何以安之。嗟夫,望海之旨大矣,愿世之登临凭眺者,于浮想之余,有思重建斯楼之义。是为记。

                               公历二零零七年初秋  范敬宜敬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