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跑跑出名了,只是出名的有些蹊跷,说他是借着地震出名也好,说是他借着自我吹捧也好,总之是有那么点不可思议地出了名。就连国外网友就亲切地称他“running
fan”。但是大叔我觉得,范跑跑这个外号起的实在是有些俏皮了,跟目前范跑跑在各处被责难的形象有些反差。不过,范跑跑这个形象的出现,却不得不引起我们深层次的思考。
看了范跑跑的很多说辞,其实他一直坚持的理论,无非是:只要他承认自己是弱者,就可以免去很多责任。他觉得他只是坚持了他作为一个人本身的权利罢了,不应该被指责。
按照这一理论推下去,如果每个人都还原为人本身,每个人都是弱者,每个人在危难时刻都有选择求生的权利,都可以不必为别人负责。那么地震中的人民子弟兵、武警战士以及消防队员又在担当着什么样的角色呢?如果他们在危难时刻也选择充当弱者呢?
于是针对这一点,范跑跑又认为:作为一名教师,他不觉得他有用自己生命换学生生命的义务。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责任俩字了。虽然教师守则里可能没有规定在危急时刻,教师一定要以学生为重。可是教师作为一个正面、向上以及富有爱心的角色,一直都在学生心中有着重要的位置。他不光是孩子们知识获知的来源,同时也是人格培养与塑造的来源。毕竟孩子们在成长的大部分时间里是同教师一起度过的。教师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孩子们对世界的认知。或许有人觉得这样说太高,但如果仔细想想,你会发现,在你的成长历程中,一名好的教师确实对你今后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那么好教师的定义是什么呢?范跑跑认为,他教课认真,跟同学相处融洽,所以他是一名好教师。这样看没有错。可是争议在于,一名这样的好教师,有没有必要在危急时刻,以学生为重。甚至是牺牲自己生命来换取学生的宝贵时间呢?答案是模棱两可的。如果不涉及到性命,范跑跑可能也会首先以学生为重,可是一旦牵扯到性命,范跑跑认为他作为人的本性就凸现出来了,他的权利也就出现了。不过比较值得我们思考的是,我们认为的思想更开放的西方国家里,很多学校教师守则里,是明确规定,危急时刻,教师的责任是尽快疏散学生逃离灾难现场。
那么范跑跑错在哪儿呢?很简单,错在他将自己的行为作为一个正面的、向上的例证加以宣扬。我们不能断言说范跑跑的逃跑的行为就是错的,但是我们可以大声说,范跑跑宣扬的个人观点整个过程是严重错误的!
这让大叔不得不想起前几年讨论颇凶的上车让座问题,乘客到底有没有上车让座的义务呢?答案也是否定的。但是尊老爱幼这一中华的传统美德,是不是就要在一种冷漠和自我为重的环境中消失呢?答案当然也是否定的。这跟范跑跑问题的性质是一致的。我们之前一直谈“养成教育”,我们一直告诉下一代,要与人为善,尊老爱幼;我们在小的时候也确实被父母如此教育。但为什么长大之后,很多人却慢慢变得“自私”了呢。那是因为作为个体的自我为重意识逐渐在加强。从范跑跑到上车让座,都涉及到权力和义务,美德和奉献的问题。
一旦范跑跑的观点得到世人的认同,那么关心和关爱他人可以不必要了,上车也不需要让座了。可能有人会提出,只要不关系到性命,我们也可以帮助他人啊。可是一个人如果在危急时刻,连一秒钟都没有考虑到他人的话,那么这个人在平时也不会是一个多么有爱心的人。如果范跑跑当时哪怕有一秒钟想到学生,他也不会竟自地奔到操场,甚至都没看看后头有没有人。如果他有一秒钟想到学生,他也应该大喊一声:同学们,快跟我跑!
范跑跑坚持自己的论点,他一直觉得作为人本身,他的做法没错。可是一个人是不是就单单是一个个体。他是否可以孤立在人群之外,丝毫没有接受他人的帮助。答案显而易见是否定的。范跑跑刻意夸大人性本身,却忽略了作为人,他还有社会属性存在。我们在接受他人帮助的同时,应该予以回报,这是人在社会当中的责任。
他可能没有意识到,他的观点会衍生到上车到底需不需要让座的问题。如果见到他,我会很想问问他这个问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