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佛事 心事 众生事

(2008-08-29 13:11:30)
标签:

杂谈

分类: 我思故我在

   闲来无事,邀上三五好友,打着礼敬佛事的幌子去京城西效的"八大处"耍玩.说起"八大处"历史倒也悠久,不过能扬其名,我看除了靠近京畿重地的地利因素外,佛牙舍利怕是起了关键作用.可看着三五成群的信徒顶礼叩拜,心中总感觉有点异样,他们拜的到底是谁?他们又因何而拜?不知为何会有这些不知名的想法,又不知为何这些不知名的想法在头上飞来飞去躲之不过.

   细说起来,我也算半个佛门弟子,因为我的母亲父亲都是佛教徒,特别是母亲信得很是虔诚.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我,耳闻目染身上多少也沾了点佛性.可是年与时驰,意与日长,很多事都在变化,伴着知识和阅历的增长,渐渐的发现自己已心无所归,像个浪子一样游离于三教之间,时而如道时而如儒时而如僧,大梦觉时还真有种无我施伽摩尼佛无我道德真君无我至圣先师的感觉,那感觉仿佛万物皆备于我而万物皆不是我.

  而反过来说无我又何来有佛,佛渡众生愿众生成佛,可是众生如皆为佛,又有谁来生养佛.拜佛无非有求于佛,差别只不过求的境界因人而异.可是佛在为佛之前,佛又会求于谁.佛在山中苦修七年,愿为众身求得安宁,可是七年后山还是那个山,世道还是那个世道,而佛的本心确切的说这时候已经是佛心了,已不再是七年前的那个本心.这个时候的佛眼看到的世界,也许就像传说中的开了天眼,它洞悉了世间的一切,以一种更开放的心态来包容这个世界.至于后来佛在菩提伽叶顿悟,在鹿野菀聚众讲道说法自然也就顺理成章.因而推而广之可猜想,佛的本意只是想教世人一种看人看事的方法与心态,而后人却把佛供奉叩拜,不求心而求佛,拿着小小的礼物向佛求天大的好处,我想这未必是佛所乐意看到的.

   说了这么多得罪众善男信女的话,再进寺院怕是要被撵,真是罪过,罪过.不过临了还是送大家一句话"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出自<法经>),个中滋味品品自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增广贤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